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武汉一药企57载亏本生产救命药

发布时间:2014-05-13 17:42:47来源:SRC-389

  曾经为了61个阶级兄弟 世纪变迁悬壶济世不移

  武汉一药企57载亏本生产救命药

  本报讯(记者胡蔓、杨麟、陈屿、实习生詹媛淇)昨日,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制剂分公司总经理朱军在敲定明年的药品生产计划时,毅然决定“二巯基丙醇”继续生产,产量5万支。朱军很清楚,这批药的生产或许又是亏本。此前,该厂已坚持57年亏本生产此药。

  二巯基丙醇,就是著名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的救命药,主要用于砷、汞等重金属的解毒。1960年,山西平陆县61位民工集体食物中毒,全国上下千方百计寻找救命药,中央领导下令动用部队直升机,将药品及时空投到事发地,61名民工兄弟得救了。这篇通讯入选中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救命药的原料生产厂家就是我们改制的前身武汉制药厂。当时,我们提供原料药,由上海一家药厂加工成注射液。”制剂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梁成林自豪地说。

  1956年,武汉制药厂按英国药典试制成功二巯基丙醇原料药。不过,这种关键时刻的救命药,在常态下市场需求量少,生产一直亏本。“加之工艺复杂,生产周期至少需2个月,半个世纪以来,不少药企纷纷弃产,目前,国内惟有‘远大’还在生产。”

  据介绍,每支二巯基丙醇制作成本5.4元,市场售价仅6元,利润有限。由于该药化学性质很不稳定,有效期仅2年,仅2010年,该厂就报废2万支,损耗10余万元。但为了保证救命药供应,“远大”平均每年生产数万支,其中包括应对国际救援之需的英文包装注射液。

  曾经在原料生产车间做过质量员的沈波回忆:“普通药品生产一般是3至4道工序,二巯基丙醇则有9道。该药生产时还会产生一种叫硫化氢的有害气体,工人必须戴防毒面具操作。”

  对于这种不赚钱且不属于国家强制生产的药品,“远大”为什么坚守?

  61岁的公司董事长谢国范对记者说:“你们看到了制剂分公司新大楼前摆放的石磨、石碾了吧?这磨药用的磨、碾自1939年起就跟随药厂了,我们的‘根’是太行山上的八路军卫生制造厂。时代变了,企业改制了,但代代相传的救死扶伤精神却是永远不能忘却的。”

  二巯基丙醇究竟挽救了多少生命?采访中很多员工都说不清。梁成林依稀记得,1998年长江抗洪、2008年汶川地震、还有一些矿难期间,厂里都曾接到求援购药单。57年来,武汉制药厂历经国企改制、2次搬迁、先后换了9任领导,但救命药的这份生命嘱托始终被牢记。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曾经为了61个阶级兄弟  世纪变迁悬壶济世不移

武汉一药企57载亏本生产救命药

参评项目

消息

 

(主创人员)

集体

责任编辑

姜 平  张国安

刊播单位

湖北日报

首发日期

2013年11月20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1

作品字数

(时长)

871

作品评介

    2013年11月20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独家刊登消息《曾经为了61个阶级兄弟  世纪变迁悬壶济世不移  武汉一药企57载亏本生产救命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热点话题,随后湖北日报推出“聚焦‘良心药’”大型系列报道。

该作品用鲜活、感人的事实反映了企业在处理自身发展和社会责任担当上的理性抉择,弘扬了半个世纪不忘不弃的红色药企精神,促进了药品生产行业的自律和提升,同时倡导了社会感恩、念恩的质朴风尚。尤其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背景下,报道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主流媒体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担当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示范意义和极强的现实引导性。

    作为一组大型系列报道的开篇之作,该消息新闻性强,标题制作讲究,主题思想深刻,叙述逻辑清晰,有读者和专家点评“这是近年难得一见的新闻佳作”。

采编过程

    2013年10月底,记者采访湖北药企应对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新标,意外获知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坚持57年亏本生产二巯基丙醇。这是一种重金属中毒的解毒救命药,是远大医药的前身武汉制药厂在1956年仿制的。该药治疗砷中毒最有效。1956年前,这个药品主要依靠进口,供应量小,且价格昂贵。该厂根据英国药典历时一年攻关成功。新华社著名通讯《为了61个阶级兄弟》中报道的救命药,就是根据该厂的原药混配的。自上个世纪以来,该厂历经改制,2次搬家,先后换了9任领导,从未间断生产。因为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且不属于国家强制生产的药品,在常态下,其市场需求量少,如果没销售出去,过了效期,唯有报废。为此,不少药企纷纷弃产,而“远大”一直坚持57年亏本生产。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锲而不舍坚持?记者认为该线索背后的历史钩沉深厚,现实社会意义重大,应该深度挖掘。

   编辑部对此高度重视,前后方积极配合,为核实细节,记者翻阅了大量厂志和相关资料,采访众多相关人士,2013年11月20日,湖北日报头版头条推出该消息。

社会效果

   消息见报后,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日报网等众多门户网站转载,湖北日报由此推出“聚焦‘良心药’”系列报道,并携手人民网、新华网、山西日报寻访57年来救命药抢救生命的感人故事,在持续20多天的时间里,记者7次赴远大医药采访,座谈走访近百人,累计编发文稿37篇,图片31幅,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气势磅礴的舆论场。

   报道经各大媒体转发迅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网友就“责任”与“感恩”的话题发表大量评论。其后,中央媒体聚焦“良心药企”,国家食药监总局专门致电关切,湖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高度评价该报道,相关部门明确表态,将加强政策扶持。此举对于拯救一批廉价的、即将面临消亡的、但可以惠及众民生的救命药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