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电视综艺“走转改”实践中的角色定位

发布时间:2014-05-13 18:14:20来源:SRC-7505

  电视综艺“走转改”实践中的角色定位

  顾亦兵

  新闻界开展的“走转改”活动,正在让新闻报道重新站在生活的源头,植根于百姓的心间,感受着社会的痛痒,真实而富有生气,鲜活而打动人心。

  当前,众多歌唱选秀类节目扎堆,以单一雷同的形态比拼着铺张奢华之下的炫目包装,一唱成名渴望下的煽情作秀,而思想内容、价值取向、审美品位和自主创新却普遍地趋向平庸和狭隘。因此,迫切需要一场电视综艺的“走转改”来改变这一现状,以重获电视综艺节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武汉广电以大型综艺栏目《唱响武汉》实践电视文艺节目的“走转改”。栏目由著名曲艺艺术家何祚欢的“话说武汉”,以及各界群众参与的“唱响武汉”两个板块构成,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绝对原创的武汉掌故和武汉之歌,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已经走进40多个社区、学校、企业、工地、乡村,与广大市民一起唱响生活在武汉这座城市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唱响武汉》从一开始就面向了最广泛的基层。每一个生活在武汉的人,都会觉得唱响武汉就是要唱响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情怀,情怀内藏已久,一朝释放,谁能按捺住参与和表达的冲动?在“武汉之歌”征集环节中,《同唱武汉》、《梦中的船》、《半城山半城水》、《中国大武汉》、《火辣辣》、《长江汉江》、《美丽武汉》等等,从一千多首抒写武汉的原创歌曲中脱颖而出,它们来自基层,朴实清新,不作空洞的呤唱,无一例外地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风致,贴切而鲜明地传达出武汉这座城市的个性与韵味,摇曳多姿地显示出电视综艺“走转改”令人欣喜的成效和气象。在完成了将老百姓的生活变成艺术之后,《唱响武汉》又深入基层,让老百姓在集体的参与中快乐地享用着那些来自于他们自己生活的艺术。

  卡西尔说:“艺术形式并不是空洞的形式,它们总是基于创作者的身份与目的,在人类经验的构造和组织中履行着明确的任务。”?那么,电视综艺节目在“走转改”实践中应该基于什么样的身份、目的并履行什么样的任务?就城市台而言,它内含着“主流媒体、大众媒介、城市台”三层身份,这三层身份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决定了电视文艺在“走转改”实践中的角色定位。

  一、主流文化阵地的角色,呈现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理想和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主流媒体应该积极承担起宣传梦想、凝聚精神、鼓舞行动的使命。

  在“弘扬民族优秀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使命之下,“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城市精神被提炼出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宏伟蓝图得到确立。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去实现“中国梦”的“武汉篇”,是一种总体性的行动,需要有广泛的动员和普遍的共识。

  《唱响武汉》大型电视综艺栏目将“唱响武汉之美、唱响武汉精神、唱响复兴大武汉的行动”这样的文化主题内含其中,从群众中来、从生活中来创作武汉之歌,然后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唱响武汉之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正是电视综艺的“走转改”。“乐者,天地之和也”,在这个过程中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没有硬性地说教,而是融入到艺术的创作、艺术的表演中去,而且群众就是这艺术的创作者、表演者,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通过这种参与,群众自我的实现远比外力的强加来得自然,水到渠成,这正是电视综艺“走转改”的魅力所在。

  《唱响武汉》走社区、走企业、走学校,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邀请著名曲艺艺术家何祚欢以他特有的武汉特色的评书讲述这个地方的故事。譬如“到一中说一中”,在一中操场上何祚欢以他富有感染力的讲述告诉面前的孩子们,过去一中这里环绕着商铺、茶馆、说书场、楚剧院、夜总会,是最嘈杂、最诱惑人的地方。但是,这样环境下的一中,却成长了一大批的国家栋梁之才,因为他们都以天下为己任,嘈杂、诱惑的不利因素,在他们那里转变成了眼中有百姓疾苦、心中有国家兴亡的有利因素,为国家而读书、为人民而读书的崇高目标最终成就了他们在学习上的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人是这个地方的人,事是这个地方的事,但人和事的选择同样内含着当下主流文化的主题。听了这样的讲述,一中的学生们又怎会不心生“为了中国梦而读书”的豪情?其入心也深,其化人也速,以艺术的手段和贴近的方式带来的影响力是如此的值得信赖。

  艺术的形式虽然丰富多样,但是艺术在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上都有一个共同的优势,就是艺术能按照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形成一个理想化的场域,把人从纷纭复杂的俗世中隔离出来,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人按照内含于艺术之中的理想发生质的变化。城市电视综艺节目在“走转改”实践中如何把握这种优势?一是要做好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构型,也就是要恰当地将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要义融入到理想生活的呈现中去;二是要做好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艺术化构型,也就是要考虑好电视综艺最恰当地呈现理想生活的形式和流程。

  艺术是对事物内在的道德意义和积极向上的活的生命力的把握和呈现。由此看,艺术内含着天然的适合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宣传的机制。追求积极向上的道德精神和生命力永远是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城市台电视综艺在“走转改”实践中把握这种主旋律,恰当地呈现这种主旋律,是顺其天性,得其正道。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角色,引领大众文化生活新风尚

  电视作为大众媒介,一直在引领大众文化生活新风尚上比拼着各自的实力。一线卫视台以电视综艺在全国范围内的比拼,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的电视观众领略到了更高品质的影像生活,同时也让城市台在电视综艺的制播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动辄上亿的投入,对于任何一个没有全国覆盖平台的城市台来说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么,在这样的情势中城市台是不是再无立足的资本,从此退出电视综艺制播的舞台了呢?

  我们常说“新闻立台,综艺活台”,如果没有了电视综艺节目,荧屏就会失去活力,变得日益呆板而无生气。因此,电视综艺强者争霸的阵势再怎么咄咄逼人,城市台也要守住自己的一席之地,始终凭借有特色的综艺节目去发挥“活台”的功效。只是在坚守的过程中,城市台不能在情势的裹挟中迷失自己,也如影随形地去追求大制作、大投入,像柳宗元笔下的小虫“蝜蝂”,不自量力,硬要负重攀高,终因体力不支,一坠不起。

  一切艺术都应该是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艺术。但是,当前卫视台以大片模式推出的电视综艺节目,却似乎完全地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割裂开来,一味地专注于比拼舞台效果、明星效应,以及表演者为表演而表演的状态呈现与技巧高低,带来的后果则是以越来越大的投入将复制演出、复制娱乐的电视手段越来越推向极致。

  卫视追求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收视效应,在传播策略上自然会强调普遍性弱化地域性和贴近性,节目在群众生活反映上出现短板也就理所当然了。然而正是这样的短板恰恰为城市台另辟电视综艺制播的蹊径留下了空间。城市台本身的定位中就包含了贴近性的要求,城市台反卫视台之道而行之,以电视综艺的“走转改”,去把握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并以群众喜爱的电视文艺方式去吸引参与,建构起群众追求“诗意地栖居”的文化生活新时尚,就一定能赢得属于自己的观众,进而赢得属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城市大众在追求物质享乐中精于算计和各种功利活动而变得身心疲惫,又一味地以过度的消费主义和过度的娱乐化来麻醉自己,却从未收获真正的幸福和慰藉。海德格尔提出城市大众回归幸福的通途是回归“诗意地栖居”。“人们渴望将他们的生活变成艺术品,并快乐地享用它们。”这就是说“诗意地栖居”是城市大众潜藏于内心的呼唤。《唱响武汉》在全市征集抒写武汉城市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的原创歌曲,以及深入社区组织市民学唱和竞唱那些优秀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武汉之歌”,正是顺应了这种呼唤,也因此感受到了群众参与的巨大热情。“话说武汉”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武汉一家富商为满腹文采的女儿属文招亲,100天为限,过了99天硬是无人过关,惹得70多岁的榜眼熊伯龙技痒难耐,一试身手,当富家小姐苦恼于要嫁白发翁时,熊伯龙却好言相劝,靠一首诗、一副对联难觅佳偶。众多这样情趣盎然的掌故,足以让观众感受到武汉是一座诗情浪漫的风雅之城。

  “诗意地栖居”是充满内容之美和形式之美的生活,它为失去生活的美的享受的城市大众指明了一种极具想象力的文化生活新风尚,也为电视综艺的创作开启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追求这种新时尚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过程。把握它的内容之美、形式之美、过程之美,城市台电视综艺节目在“走转改”的实践中必将赢得这个城市。

  三、民间文化使者的角色,传承弘扬城市特色文化

  如今在我们的一些城市,一方面,在推土机的狂欢中,一片片城市旧居轰然倒塌,同时城市中那些有特色甚至堪称文物的建筑也未能幸免,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的巨型方块直刺天空,彰显物欲时代的执著;另一方面,过度娱乐化成为了城市精神世界的推土机,意欲将城市特色的民间文化摧毁殆尽,换来千篇一律的大众狂欢,倾泻消费主义的喧嚣。城市就这样失去了个性、失去了温馨。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失去了文化的个性与温馨,一味沉醉于消费主义和过度娱乐化的喧嚣中,城市会让人心生迷惘、身心疲惫。美国学者杰姆逊认为,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典型地昭示了因历史与文化传承的中断而失去了方向感与位置感的城市人们那种最不可名状的焦虑与呐喊。

  为了避免无法自拔地陷入这样的焦虑与呐喊中,迫切需要电视综艺以常态化的“走转改”活动,面向广泛的基层,充当民间文化使者的角色,传承弘扬城市特色文化,使无根的城市心灵重获归宿,重得慰藉。怀着这样的心意,武汉广电将“唱响武汉”大型活动改版成常态化的综艺栏目,进入社区、企业、学校、乡村、工地,让武汉市民在学唱、竞唱的参与中,通过《梦中的船》、《半城山半城水》、《长江汉江》、《火辣辣》等歌曲领略武汉深厚的文化个性、美丽的山水个性、火辣辣的人之个性;栏目还引入“武汉通”何祚欢先生独具特色的“话说武汉”:向长春街小学的孩子们讲述学校周边张自忠路、郝梦龄路、刘家麒路的由来,向汉口北商区的员工们讲述汉正街到汉口北的发展历程与优良传统,还有配合航拍的大美武汉讲述武汉拥有的江城、湖城、商城、学城、小吃城等别称及其内涵,让广大市民知晓了武汉这座城市,曾经有过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怎样的因缘际遇,这是历史、现实、未来的对话,阐释着从何处来,提示着往何处去。

  任何一个城市的文化应该是整体生活着、呼吸着、生长着,并获得了一种面貌和一种内在的形式、风格与历史。城市台电视综艺节目在“走转改”实践中担当民间文化使者的角色,传承弘扬城市特色文化,其总体的目标就是要完整地展现出一个城市的个性以及文化的厚度,增强城市人们的认同感、归宿感、自豪感。城市的个性和厚度不是零零碎碎的东西所能完成的,需要以电视综艺为手段,在“走转改”实践中,对城市民间文化、特色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阐释以及呈现。

  电视综艺是展示过程的艺术,电视综艺在“走转改”实践中多重角色的实现,不能是简单的叠加,必须在尽可能完美的流程中融合。实现这种融合最好的办法是以叙述的过程来完成。一切艺术都是叙述的艺术,综合上述三种角色,确定一个与大众生活、利益高度相关的内容和主题,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恰当地运用讲述、对话、情节、悬疑、竞技、表演等多种手段来完成一个环环相扣、波澜起伏的故事的叙述,三种角色的主题和整个节目的过程便会浑然一体、引人入胜。

  《我是歌手》之所以红火,是因为它不是单纯的唱歌,而是一种故事的叙述。节目通过巧妙的构型,将表演者为演唱的准备、心情、想法、紧张、担心,都进入一种故事和情节的展开中,乃至歌手的演唱表演,也融入到故事和情节中,不再是单纯的演唱,而是现场情境下既属于歌手也属于观众的一种回忆、一种心境的叙述,成为了节目整个故事内容的一部分,也就具有了和单纯的演唱不一般的感染力。《我是歌手》叙述的故事还只是歌手围绕演唱展开的故事,而城市台电视综艺在“走转改”实践中需要讲述的故事是城市大众生活的故事,内容会更宽广、故事会更扣人心弦、更赏心悦目。人人都有积极向上的天性,人人都有追求“诗意地栖居”的天性,人人都有渴望心灵归依的天性,充当好三种角色,既展示好故事的美又展示好故事展开的过程的美,城市台电视综艺在“走转改”实践中定能成为城市的知音,收获全城的热情。

  ?[德]卡西尔:《人论》,第216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作者系武汉广播电视台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