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别鸣
蟠虺(huǐ),乃青铜器中一种常见的纹饰,以卷曲盘绕的小蛇形象,组成连续不断的装饰。
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繁复精美的青铜器件,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蟠虺恰是这一国之重器上特有的图饰,玲珑剔透,鬼斧神工。
昨日,著名作家刘醒龙长篇新作《蟠虺》,在省博物馆举行发布会。人们纷纷好奇:曾侯乙尊盘上的成千上万条小蛇,在刘醒龙的文学想象如何蠕动起来?讲述的是一个远古的神话?还是岁月积累的人生故事?
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魏心宏说:“这是今年出版的重磅作品。”《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评价:“这是今年的一部重头作品。”
有先睹为快的读者说,这是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
2011年 ,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获得茅盾文学奖。作家随后马上投入《蟠虺》的写作,历经两年,突破自己的写作风格,转而从青铜文物入手,借“国之重器”来书写作家对民族历史和未来的思考——
青铜器学界的泰斗曾本之,在一个黄昏突然收到了20年前跳楼自尽的同事郝嘉写给他的一封神秘的甲骨文信,勾起了楚学院两段至今没有答案的无头公案——20年前的楚学院副院长郝嘉为什么突然跳楼自尽?10年后前途无量的青年教授郝文章又为什么莫名地被捕入狱?真相直指曾侯乙尊盘。从这件青铜大器出土之日起,人性中所有的欲望都被激发到极点,如何去擦拭尽这美丽文物上沾染的肮脏血污?要付出的岂止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更需脊梁坚挺腰撑傲骨之人……
文学评论家贺绍俊说:“刘醒龙大胆借用侦探小说的结构来承载他要表达的严肃主题。以曾本之和马跃之这两位聪明的老学者为主视角,在层层剥开案件谜团的同时,也揭露出知识与权力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的学术腐败的内幕。”
黄鹂路、翠柳街,还有白鹭街,这些武汉人熟悉的真实地名,都成为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舞台。刘醒龙说:“写作时我自己也不明白,这个城市的地名委员会为何要老早给我留下这绝妙的小说素材,这样的巧合很能让人兴奋,也很让人无奈。”
“很高兴文学的活力在我这里还没有枯萎。”刘醒龙说,《蟠虺》已成为自己偏爱的一部作品。
在创作手记里,刘醒龙写道:“那一天,一个句子从脑子里冒出来: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圣贤。到这一步我才觉得踏实下来。曾侯乙尊盘上的蟠虺纹是表示毒蛇,还是展现小龙,正可以看作是每个人心境的一种浮现。只有不识时务者才能像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与时光歃血会盟!”
(作者:ADMIN)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