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纪:炎黄子孙不忘国耻(图)

发布时间:2014-07-25 06:58:39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编者按

  走进甲午是为了走出甲午

  又逢甲午。120年前的今天,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沦丧,给中国发展带来沉重枷锁。

  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两个甲子,但甲午之殇至今仍挥之难去。几代中国人的痛苦与思索,不断唤醒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失败的教训是一面镜子,回望可以照出一个国家的历史心态,也可以照出一个民族的忧患意识。

  甲午唤醒中国。梁启超有言:“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反思甲午战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腐败必亡!弱军必败!怯战必溃!

  多难兴邦。反思失败是为了不再失败,总结教训是为了不再重犯,走进甲午是为了走出甲午!

  甲午战争120年后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重新抬头,不断发出危险信号,频频采取挑衅举动。我们应有兵临城下的危机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痛定思痛,以史鉴今,激发中华民族的自尊自强,化为阔步奋进的不竭动力,这是对甲午最好的纪念!

  图为: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晚清洋务重臣李鸿章。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

  图为:战争前后中日实力对比

  图为:24日,向虎雏向记者展示他祖父的家书。家书中表述在日本的靖国神社看到李鸿章为北洋海军所书的“海军公所”横匾。 (记者张朋 摄)

 

  战争回顾

  甲午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扩张政策的总暴露,是一场精心谋划、准备和实施的侵华战争。

  一场精心谋划的侵华战争

  1.大陆政策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陆地狭小,资源匮乏,危机感更强。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后便确立“大陆政策”,其首要目标是征服中国大陆,其方向有二:一是向北,越过朝鲜海峡“征韩”,继而进入中国东北、华北和进一步觊觎俄远东地区;二是向南,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进一步征服吕宋 (今菲律宾)等南洋诸国。

  1875年,日本制造“江华岛事件”,逼迫朝鲜签署《江华条约》向日本开国。1885年,日本利用签订中日《天津条约》的机会,取得与中国同等的向朝派兵和撤兵权利,为9年后日本出兵朝鲜、挑起甲午战争创造了条件。

  2.觊觎中国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提出《征讨清国策》,以5年为期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争取在中国尚弱之时加以攻击。《征讨清国策》特别指出,对中国的战争,“压制其海上为第一步”。“策案”指出中国尚可出海作战者唯有南北两洋之军舰。日本要在5年后进攻中国,自今日起,就要使用最大限度之财力扩充海军。

  3.扩军备战

  在整个扩军备战中,日本近代化海军发展占据重要地位。进入1894年,日本陆军能够出国作战的机动兵力已有7个野战师团12万多人;海军共有大小军舰31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61000余吨。6月5日,日本成立了由天皇直接统辖的战时最高指挥机构——大本营。至此,日本完成了对华战争的所有军事准备。

  4.挑起战争

  1894年春天,朝鲜半岛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6月3日,朝鲜李氏王朝向中国发出乞援书,请求中国派兵助剿。日本政府亦作出“发动战争”的秘密决定。

  7月22日,北洋海军3艘军舰奉命从威海出发驶向牙山护航。7月23日,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起航前往牙山。7月25日,双方军舰在朝鲜丰岛海域相遇,早有准备的日本海军发动突然袭击,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海军不但攻击军舰,而且击沉了运载清军的英籍商船“高升”号,使870名清军葬身大海。

  日军趁机向朝鲜纵深推进,清军节节败退,汉城、平壤相继失守。

  5.陆海并进

  随着清军败走朝鲜,战场推至大清境内。1894年9月17日,日清爆发黄海战役。此役让大清北洋舰队受重创,退出旅顺,制海权彻底被日军掌握。

  黄海海战后,日军大本营决定发动辽东半岛战役。至1895年1月24日,日军三批登陆部队登上了荣成湾,与日本联合舰队形成陆海夹击,最后北洋海军被围困在刘公岛军港,全军覆灭。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甲午战争结束。

  史海钩沉

  甲午战争爆发前13年,大批日谍涌入刺探情报

  日本间谍总部设在汉口乐善堂

  (记者李卫中)1881年,日本陆军特务机关玄洋社在日本九州福冈成立,随即向中国派出大量间谍人员,为战争做准备。这些日谍在汉口河街租赁一处临街的两层房屋,取名乐善堂,这里成为日谍在华的总部机关,并以药店为掩护从事间谍活动。

  昨日下午,记者根据武汉市社科院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笃勤的指引,来到汉口沿江大道寻找乐善堂旧址。据专家考证,汉口河街特指当时英租界沿江地带,也就是现在沿江大道江汉路至合作路之间路段。该路段不足1公里,共有15栋房子,多为欧洲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这些房子大都被银行租用,楼面装修考究,古朴凝重。

  由于日谍机关隐藏较深,被发现时间较晚,具体位置没有史料记载,根据现存建筑已不可考。据张笃勤考证,乐善堂第一位主持是赫赫有名的间谍头子岸田吟香。他中等身材,戴一副近视眼镜,平日爱穿当时中国流行的长袍马褂,温文尔雅,会说北京官话和湖北官话。他常坐堂诊病,不定期施发“精奇眼药水”、“灵应丹”等药。

  岸田吟香在郑州、天津、杭州、成都等地办乐善堂分店,集中几十名一流间谍,大肆从事谍报活动。他与著名间谍荒尾精联合,于1889年4月向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上交了2.6万字的《复命书》,详细列举中国的内政、经济、兵事等情况。此后,日谍又撰写了《清国通商综览》、《汉口——中央支那事情》等重要调查情报。

  警钟长鸣

  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

  历史告诫日本

  侵略能一时得逞但必自取灭亡

  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获得意想不到的巨额回报,更刺激日本沉迷于对外侵略,将整个国家变成一部疯狂的战争机器。

  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半个世纪,日本与全世界主要国家几乎都交过战,其疯狂程度在人类历史中亦为少见。

  从参加八国联军侵华、发动日俄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动对德国的战争,连续得逞使日本错误相信,只要举国武装、走军国主义和战争的道路,就能够征服世界。此后,日本在侵略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快,对中国又相继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挑起了对苏联的“张鼓峰事件”,对美国发动了“珍珠港事变”,在一次次复制战争进程中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回顾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扩张的历史,走的是战争冒险——获益——再冒险的畸形道路。战争确实使日本连连获益,但侵略之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必然,正如中国老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最后连本带利一起清算。

  历史告诫中国

  腐败与落后必然挨打

  清王朝的军事变革曾经打造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和相当规模的军工企业,清陆军也同期逐步走向近代化。然而,这样一支貌似强大的军事力量,却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

  现代战争不是单纯军事力量的博弈,而是国家整体实力的较量。洋务运动由地主阶级自身发起。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此不想也不敢触动封建旧根基,不能进行全局的改革。尽管购得部分“坚船利器”,但政治腐朽和体制落后以及由此形成的腐败最终阻碍了军事变革,导致单一领域的改革最终失败。

  统治集团内部腐朽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皇家穷奢极侈,官员也放胆胡来,地方和军队更是派系林立,战时只顾自保、互不配合。军队腐败是甲午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军官训练弄虚作假,生活骄奢淫逸,陆军守将仓皇逃窜,日军仅6天就攻占清朝经营多年的远东第一大军港。

  这样腐朽的朝廷,这样腐败的官僚,这样堕落的军队,失败不可避免。

  历史告诫世界

  国际社会应共同防止军国主义复活

  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世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是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义务。

  日本战败投降后,曾有不少日本人对战争进行反省。然而,由于未能彻底清除产生右翼思想的文化根源、社会根源,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年轻一代已经开始淡忘伤痛。日本民众的这种心理被一小撮右翼分子所利用,导致日本国家右倾化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安倍晋三执政以来,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国最深刻的教训在于缺乏应战准备。今天的日本一旦突破和平宪法,就是最危险的信号。中国唯一的选择是常备不懈,不仅要从武器装备、战术技术、军事思想、人才素质结构及军队编制体制等方面进行全面建设与改造,还要塑造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和坚韧的民族精神。

  战后日本正是因为选择了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才迅速发展为高度现代化的经济强国。日本当政者应该清醒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趋势下,如妄图再走侵略扩张的老路,必将重蹈失败覆辙。

  同时,个别大国也不能忘记当年因“纵虎为患”绥靖主义而导致的惨痛教训。日本右翼极端分子的本质没有变,若个别大国再为一己私利被日本右翼极端主义分子离间利用,必将给包括自己在内的亚太各国带来灾难。

  启迪未来

  海洋强国 任重道远

  ——专家热议新形势下的海防建设

  甲午战争使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海军大获全胜。究其原因,海军战略及其海上作战是决定这场战争进程和结局的关键。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海军选择的是攻势战略,中国海军采取的是守势战略,而且是消极的近岸防守。两国不同的海军战略选择导致了迥然不同的战争结局。

  甲午一战,为当今中国海军战略发展提供许多有益启示。一是必须坚持不懈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二是必须建设一支积极防御的海军。三是必须建设一支“创新型”海军。四是必须建设一支先进理论武装的海军。五是必须建设一支时刻准备打仗的海军。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刘杰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战略博弈的焦点,现代海防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海洋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未来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南海方向,暗流涌动,错综复杂,我国海洋权益不断遭受侵害;东海方向,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强词夺理,企图霸占我固有海洋国土。

  我们爱好和平,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以海军为主体的海上军事力量,必须保持强大威慑力和战斗力,才能切实担负起有效维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的重任。历史昭示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强大海军,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

  ——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大多来自海上。海权是决定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的重要因素。海洋强国必须有能力掌控海权,这是血与泪的教训,我们绝不能忘记。党中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既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也是因应现实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巩固的海权,离不开强大的海军。必须加强我国海权建设的战略筹划,搞好海权建设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创新发展海权的理念思路,以海权的突破和拓展有效应对挑战、化解风险。要继续强化优先发展海军的战略,强化海上执法力量建设,大力推进我国海权法理研究,积极参加国际海上安全合作。要坚持陆海统筹,整合利用军地资源优势,使伸开的“指头”攥成“拳头”,形成对强海固防的强大支撑力。

  ——武汉大学教授严双伍

  历史存档

  武大教授珍藏的百年前家书披露

  北洋海军匾牌藏于靖国神社

  (记者汪洋、实习生肖天)108年前从日本寄往中国的一封家书,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晚清重臣李鸿章为北洋海军题写的“海军公所”匾牌,竟被日军掠走藏于靖国神社内。昨日,辛亥志士向岩的嫡孙、武汉大学教授向虎雏展示了这封家书。

  向岩是湖北汉川人,1905年东渡日本学习军事,次年参加中国同盟会,1908年回国,1911年武昌首义后率众响应,曾任鄂军第八师参谋长。

  向虎雏展示的这封家书共12页,两千余字,落款日期为“中历闰四月初十”,推算为1906年6月1日,为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后的第12个年头。

  家书中,向岩首先向父母详细讲述他在日本的学习、生活情况,随后笔锋一转,重点回顾“使人仇愤”的经历——参观日本天皇例祭战亡军士等。

  家书写道:“……未祭之前数日,命人将柏叶缚为半球形,上树红日之旗,以电灯为经纬线,隐喻东亚霸主之意。其祭所即在彼国之靖国神社,神社内藏甲午之役所夺于中国之物最多,并有‘海军公所’四字之匾额,系李鸿章手题者。”

  向岩写这封家书时,才34岁,他痛陈国耻:“及观靖国神社之事,使人爱国之心油然而生,复仇之念勃然而起也”。

  据向虎雏介绍,海军公所亦名北洋水师提督署,挂有李鸿章题写的“海军公所”横匾。甲午战败后,日军将这块匾作为战利品放在东京靖国神社内炫耀。如今威海海军公所遗址门前所挂李鸿章书“海军公所”匾牌,为后来重做。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向虎雏昨日郑重表示,拟将此家书捐赠给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捐赠仪式将于今日举行。

  评论

  铭记甲午 强我中华

  本报评论员

  7月25日,这是一个让炎黄子孙刻骨铭心的日子,是一个让中华民族屈辱痛楚的日子!

  120年前的今天,日本悍然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9个月的鏖战,以中方失败并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甲午祸患,永世难忘!

  甲午战争是一场噩梦,它给中国造成惊天剧痛。中国输掉了甲午战争,也输掉了近代国运,它改变了东亚几千年来的华夷秩序。战前30多年的和平发展戛然而止,“同光中兴”所恢复的些许自信丧失殆尽。侵略者的野蛮屠杀,连西方人士也“惨不可说”。2亿两白银赔款,让贫穷落后的中国雪上加霜。此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谭嗣同悲怆地写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触摸历史伤痛,警钟长鸣在耳,教训深刻铭记。

  一个曾经仰视中华的蕞尔小国,到了近代,突然面露狰狞,竟然侵略我们,竟然能够打败我们。这是为何?这里,有日本侵略者的贪婪成性、野蛮凶残,也有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甲午之败,根在腐败。腐败之严重,在竞相逐利。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腐败流弊所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部沦陷,在精心备战26年的侵略者面前,自然溃不成军。

  甲午之败,败在变革不力。西方大炮轰开东亚大门之时,中、日两国同是闭关锁国的落后国家,由于应对近代文明的态度不同,使得两国强弱反转,高下立判。

  同在西方侵略者的压力面前,大清朝依然以“天朝帝国”自居,悠然自得,我行我素,对近代化浪潮爱理不理。反观对方,明治维新仅二三十年,日本就初步建立起近代工业体系和东亚最强大陆海军,并且颁行宪法,建立责任内阁,跨入近代国家,一举把中国甩在身后。

  没有与时俱进的世界眼光,没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没有深入彻底的制度变革,没有一心一意全力谋发展、强国力,国家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人民就会遭殃。

  忘记历史,必将重蹈覆辙。我们铭记甲午惨训,是为了孜孜追求和平。甲午海战的硝烟早已散去,可是,战争阴魂不散,我们国家利益仍然被人觊觎。

  以安倍晋三为首的日本右翼,粉饰侵略罪行,留恋“甲午胜绩”,参拜靖国神社,挑起钓鱼岛争端,解禁集体自卫权……安倍所作所为,绝不只是一个日本政客的骄狂。其背后,是日本岛国心态与神国心态的纠结缠绕,在今天发出的又一危险信号。

  日本国土狭窄,资源相对贫乏。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雄飞海外、称霸世界,一直是日本右翼政客的野心。安倍今天的一言一行,与其前辈何其相似。

  我们珍视和平,但对某些好战国家决不能心存幻想;我们聚精会神谋发展,但必须强力维护安宁和谐的周边环境;我们对外开放不停步,但不能忘记根本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回望历史,启示未来。铭记甲午惨训,就是要自立自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大,才是我们免遭欺侮、挺立于世的唯一路径。

  强大,始于觉醒。甲午战争激发起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自那时起,我们睁开双眼打量周围的世界,我们理性审视自己的能力与方位,我们前仆后继探寻振兴之路。现在,我们已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强大,在于自信。经历过耻辱和苦难,我们真正知晓强大的意义。走过艰难曲折的历史,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有了强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强大,成于改革。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闭关锁国意味着落后挨打,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敢涉险滩、啃硬骨头;改革,消除特权、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向腐败堕落的风气果敢亮剑。

  两个甲子,一个多世纪的风云。2014,不是1894,也不是1914。任何外来势力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坚定步伐。一个强大威武的中国注定要和平崛起,这是中华之幸,更是世界之福!

  (本版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