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一代伟人风范:关键8年,冷静决断改革道路

发布时间:2014-09-23 15:14:04来源:SRC-220

  原载于2014年8月9日《长江日报》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照,马少骅(中)饰演邓小平,张嘉译(右)饰演习仲勋 东方IC供图

  本报讯(记者刘功虎)作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大手笔”,昨晚,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该剧聚焦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至1984年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首次访美”、“知青返乡”、“包产到户”等重大节点事件首次真实呈现出来。

  昨晚,省直机关工委党校校长、教授汪连天作为一名观众,在家收看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一集。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在“文革”刚刚结束、全社会“革命余热”未退之际,阶级斗争的弦仍绷得紧紧的,邓小平就能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意识到老路再也走不得,决意抓住生产力建设这个关键推动中国发展,这绝对是“一个历史伟人的眼光和心态”。

  此前,邓小平已经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同代人的一些特质。尤其1975年,他所领导的全面整顿,使本来濒于崩溃的中国经济迅速显露生机。

  汪连天说,邓小平的复出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他讲过一段很动感情的话:“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是做官,一是做点事情,我就是来做点事情的”。后来的历史证明,他要做的“一点事情”可谓惊天动地,一环接一环。他要把过去几十年的“左”倾思维从人们脑子中一点点挤出去,要把失去的时间全部夺回来,但是他又绝不采用以往人们所熟悉的那种“疾风骤雨”的粗暴方式,而是显露出足够的耐心和常识感。

  邓小平力倡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对于扫除个人崇拜和维护党的领导权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后来提出“不争论”,也是高超的处事策略和平衡艺术。他的实用主义态度、理性务实精神,为我国经济建设、甚至为塑造这几十年的国家形象、党的执政风格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邓小平是一个很冷静的人。什么大事发生了,什么暗流涌动,他都是冷静面对的姿态。”汪连天说。“1976年到1984年,中国如果没有邓小平,真是不敢想象!”汪连天指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党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把邓小平称作是20世纪中国出现的三个伟人之一,以及后来公认他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开拓者,都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专访>>>

  对话邓小平饰演者马少骅:

  在邓小平身上理解了“无我”

  记者耿愿

  被称为国内最像孙中山的演员马少骅,这次却出其不意地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成为邓小平的饰演者,连他自己都说“意外”。昨日这位从武汉人艺走出去的国家一级演员接受了记者电话专访,从临时上阵时的“没底”,到获得邓家人的认可,马少骅说:“我觉得我演的就‘是’邓小平。”

  “是不是”比“像不像”更重要

  其实马少骅此次饰演邓小平属于临时上阵,剧组找到他时离开机不过一个多月时间。一开始接到制片人打来的电话时,还在河南拍戏的马少骅第一反应是拒绝,“原因是心里没底,我觉得我对他(邓小平)摸不到、够不着”。而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马少骅一直对邓小平怀有感恩的心,几经说服,他决定去北京试试,虽然第一次试装下来有些距离,但试戏效果特别好,“也许是因为我曾为纪录片《邓小平》配过原声,一开口导演就拍板了”。

  接到角色后的5个多月,马少骅电话不接、电视不看,恶补起了邓小平的资料。他还把邓小平的录音倒在mp3里走到哪听到哪,从语言上揣摩他的心态,渐渐觉得能够“摸到边了”。

  虽然增重了20斤,但在外形上,马少骅仍不是最接近邓小平形象的演员,但他为自己的表演找准了另外一条路,“以前会觉得‘像不像’最重要,但现在我认为我演的就‘是’邓小平。就像饰演林肯的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撒切尔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对比照片,他们和人物也并不很像,但全世界都认可了他们的表演,核心还是抓住了人物的灵魂”。

  以平视角度理解领导人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的这句话,是马少骅最常默念的一句。念得多了,马少骅也似乎找到了邓小平这个角色的钥匙,“在他身上,我理解了‘无我’。他一直说自己是人民的儿子。人民是什么呢?你走上街看到的任何人都是人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把国家当作自己的家那样来尽孝道。而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还以这种态度对待国家、人民,这是非常无私的状态。他把自己定位成了人民的儿子,他的很多行为,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演完这部剧最大的感觉,马少骅说是“实”,电视剧拍得“实”,邓小平人物“实”。在剧组时,马少骅曾对服装师发过一次火,“我了解到,邓小平一生穿衣服很朴素,他认为实用就好,不像我曾经饰演的孙中山,比较注重穿衣,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孙中山比较gentleman(绅士),而邓小平更务实。所以当我看到服装师给邓小平准备了那么多套衣服时,我告诉他们,小平其实两套衣服就够了”。另外一个“实”,则是“邓小平不吟诗弄词,但他说的都是大实话”,“比如他说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用通俗的话,把一个深刻的道理说得那么妥帖,这就是水平。”

  演过很多次领袖人物,马少骅说,这一次他没有用“仰视”,而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平视”。“他除了是那个影响中国的领导人,也是生活在那段历史岁月中,一个慈祥幽默的老人”。为了更贴近生活中的邓小平,马少骅提出加了这样一场戏——邓小平批阅大量文件后,由于过于劳累,坐在办公桌前发起了呆,连秘书进来他也没有察觉,“我希望通过这样的细节,呈现一个更生活化的邓小平”。

  邓家人说这就是我们家的老爷子

  为了更活灵活现展示一个完整的邓小平,在一些重要节点的戏份时,马少骅都会专门给邓家人打电话,听他们聊聊“老爷子”的故事,为自己的表演累积素材。在和邓榕的一次交谈中,马少骅获知了一个细节,“邓榕告诉我,‘我爸爸走路都是手背朝前’。”这一个微小的动作,让马少骅顿时感觉更接近了邓小平。

  而在拍戏期间,由于工作劳累,马少骅的糖尿病犯了,邓林知道后,忙告诉他用天麻和鸡蛋一起煮,吃了对身体好。次日早上,一到剧组,马少骅就看到,一碗由邓家人做的天麻煮鸡蛋已经放在了那里。

  对于马少骅所塑造的形象,邓家人也十分认可。马少骅告诉记者,在看片会上看完第一集后,邓家人就落泪了。“邓榕说,‘这就是我们家的老爷子!’”

  反响>>>

  真实呈现历史

  开篇即引热议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除了全景式展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剧中大胆触及的高层政治斗争与真理讨论,也让该剧一开篇就引来观众热议。

  御林军出动,邓小平及家人遭到软禁;田源、夏建国因张贴大字报呼唤邓小平复出工作,被列入清查名单,逃离北京;北京西山政治局临时会议,华国锋宣告“四人帮”被粉碎了……昨晚电视剧一开篇,就凭借若干“秘史”,引来观众“尺度大”“有突破”的热议。导演吴子牛介绍,剧中所选取的1976年到1984年,是中国最重要的8年,展现了从粉碎“四人帮”到国庆35周年之间的历史转折节点,其中,全国范围恢复高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两个凡是”的激烈斗争、邓小平首次访美、对外开放成基本国策等历史事件均有再现。

  除了大胆展示粉碎“四人帮”、华国锋上台以及邓小平在政治博弈中如何胜出等高层之间的政治斗争,该剧还颇有突破地讲到了真理讨论。提前看过该剧的中国人民大学学者王文对剧中“两个凡是”的争论印象深刻,“片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提法,当时有人认为与华国锋‘两个凡是’是有冲突的,该剧甚至描述了在省委会议、中央会议上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虽然采用的是虚构人物,但敢于去触碰这样的题材,也是突破。”评论家解玺璋则认为,剧中所体现的思想解放的关键时期,颇具现实意义。

  除了历史风云际会,在第一集里,邓小平就以一个慈祥的父亲形象出现——为了照顾残疾的儿子,70多岁的邓小平慢慢地弯下腰,弓着背,把手伸到床底下捡螺丝。剧中邓小平的饰演者马少骅告诉记者,这一类有爱的生活细节时常出现在剧中。

  对于饰演邓小平的马少骅,虽然身高1.72米的他在外形上与邓小平还是有差距,“没有卢奇形似”,但更多观众表示“支持神似”。此外,萨日娜饰演的卓琳,张嘉译饰演的习仲勋,沈傲君饰演的邓楠、何琳饰演的邓榕,以及饰演普通百姓、工人的宋佳、印小天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者耿愿)

  纪念邓小平:前行的决断与智慧

  本报评论员 李杏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于昨晚在央视一套开始播出。从今年伊始,各地关于邓小平的纪念活动已经早早开始了热身,而按照1997年以后的惯例,无论其诞辰还是逝世周年,只要逢五逢十,必有高规格纪念。

  只是,今年的纪念活动恐怕不仅是延续惯例的程式化仪式。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后,在我国GDP跃居全球第二以后的这个新时期的重大“转折”点上,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缅怀与纪念,就具有了更多关于一个人、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特殊意义,值得我们回顾与深思。

  “改革开放”被用来标记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始于1978年,历经30多年的努力,展现在世界面前的中国已脱胎换骨,思想和生产力的解放,让中国彻底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今天,我们将其归功于邓小平做出的历史选择,并不断总结其经验,继续将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30多年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够,唯有解放生产力,才能走出困局,走向富强,为此,中国必须发动一场触及全社会的大变革。但在党内争议和国际孤立的不利背景下,如何既保持意识形态的稳定,又在根本上触及思想与生产方式,是摆在高层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同时也是异常复杂的一道难题。邓小平凭借对时局的准确判断、巧妙的政治智慧和果敢的决断力,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邓小平留下的一些经典论断,以及创造性理论发明,充分展示了其眼光与智慧,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中国要走的是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答案,邓小平用“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等,巧妙摆脱了“姓资姓社”的纠结,用“不争论”搁置无谓的意识形态论争,调动起市场与社会的积极性,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回顾历史,立足当下,今天的中国尽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寻找道路方向也不再是当下最大的困惑,但我们依然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以腐败为代表的政治沉疴,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境恶化、多元价值冲击等,既有老问题,也有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或演变出的新问题,中国崛起引起的国际社会关注也将成为未来的一大主题,与30多年前相比,改革前行的压力未必更小。

  如果说当年邓小平是站在历史道路的转折点上,眼下我们同样面临着前行的诸多障碍与矛盾。应对这些复杂问题,仍然迫切需要政治家的敏锐眼光和独到智慧,回顾一代伟人邓小平对国情的深刻把握,在关键时刻的英明决断,看他如何竭尽所能为改革开放开道创造条件,对今天而言都显得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