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他要求广大作家深刻认识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您怎么理解他的讲话精神?
天然:我认为习总的讲话这里有两重意思:一是我们要有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时代的优秀作品,作为有着五千年璀璨文明的中华民族,我们必须在世界文化历史长廊上继续保持应有的地位,而目前市场化批量生产的文化快餐大有吞噬严肃文学之势,文艺愈来愈产业化低俗化,这种发展方向显然是有问题的。二是作家应该是有使命感的人,无论创作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周围的世界怎样喧嚣与骚动,我们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作家应该成为时代精神的使者,而不是市场商品经济的奴隶,不然你干脆改行去做商人好了。
记者:所以作家应该把创作看成一件庄严的事情,尽力写出最好的作品,而不是盯着市场行情盘算着怎样卖出一个好行情?
天然:是的,虽然市场化商品化是席卷全球的大趋势,但作家应该是那种由特殊材料组成的一种人。他应该有着崇高的使命感而不为利益所驱使,他应该站在时代的最高处而不被汹涌而来的市场大潮所淹没。即便是为了生计而写作,他也应该保持应有的独立和尊严,不然他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那样或许挣钱更多。虽然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地享受物质生活的权利,但作家的尊严不是来自于作品大卖所带来的名利双收,而是来自于他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就像梵高那样,即便一幅作品都卖不出去,他也要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贡献自己的艺术才华。
记者:因此我们一方面希望作家有着更好的创作环境,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希望作家敢于抵制各种外来的诱惑从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创作理想和文学抱负。
天然:是的。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生存状态也与过去迥然不同。而且随着精神生活的多样化发展,今天的社会不可能回到那种文学在精神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位置的时代。但对于作家而言,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地位依然是至高无上的,只有这样的写作姿态,我们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所处时代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中“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这使我不由得想起福克纳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感言。
记者:就是那篇关于作家写作是因为“他有灵魂、有同情心、有牺牲和忍耐精神”的获奖感言?
天然:是的。福克纳是这样说的:“我感到这份奖金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授予我一生从事关于人类精神而呕心沥血的工作。我从事这项工作不是为名,更不是为利。而是为了从人的精神原料中创造出一些从前不曾有过的东西。我愿意利用这个时刻,利用这个举世瞩目的讲坛,向那些听到我说话并已献身同一艰苦劳动的男女青年致敬。
今天从事写作的男女青年已经忘记了人类内心的冲突,然而只有接触到这种内心冲突才能产生出好作品,因为这是唯一值得写,值得呕心沥血地去写的……在他的工作室里除了心底古老的真理之外,不允许任何别的东西有容身之地。缺了这古老的普遍真理,任何小说都只能昙花一现,注定要失败。这些真理就是爱情、荣誉、怜悯、自尊、同情、牺牲等感情。若是他做不到这样,他的力气终归白费。他不是写爱情而是写情欲,他写的失败是没有人感到失去可贵东西的失败,他写的胜利是没有希望、甚至没有怜悯或同情的胜利。他不是为有普遍意义的死亡而悲伤,所以留不下深刻的痕迹。他不是在写心灵而是在写器官。在他重新懂得这些之前,他写作时就犹如站在人类末日中去观察末日的来临。
我相信人类不仅能传种接代,而且能战胜一切。人之不朽不是因为在动物中唯独他能永远发出声音,而是因为他有灵魂,有同情心,有牺牲和忍耐精神--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是把这些写出来,诗人和作家的特殊光荣就是去鼓舞人的斗志,使人记住过去曾经有过的光荣他曾有过的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以达到不朽。诗人的声音不应只是人类的纪录,而应是帮助人类永存并得到胜利的支柱和栋梁。”
(作者:王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