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为邱道德老人读“迟到”的家书
邱道德老人的伯伯写给父亲的家书
荆楚网消息(记者 王建锋 周鹏 通讯员 张勇)“开平胞弟,今日有很久未有得到家音,心中很挂念。不知家中如何?你们都平安吗……”9月1日,在湖北当阳市玉泉办事处干河村一组,78岁的邱道德老人含泪读着一封家书。而这封家书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来自1948年的吉林长春。
邱道德老人说,这封信是他的伯伯邱开泰寄给父亲邱开平的。伯伯在抗战时期入伍参加了抗日战争,在外漂泊中偶尔会有书信和钱物寄回来。但1948年之后,就连书信也没有了,家人都非常想念和担心他。
与邱道德老人一样收到家书的,还有当阳市河溶镇官垱村83岁的老人刘望华。家书同样来自1948年的长春,是老人的哥哥刘文龙寄给父母的。老人说,哥哥刘文龙上中学的时候参加了国民党青年军,军训一个月后就去参加抗日战争打日本人去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隔着67年的时光,看着迟来的家书上泛黄的信纸、熟悉的笔迹,两位老人都热泪盈眶。信中的字字句句都显露着寄信人对家人的关心和想念,对保家卫国的忠贞和坚守。
邱道德老人说,父亲在世的时候,日思夜盼等着伯伯的书信,希望他早日回来。“只是没想到,这一封家书来得太迟了。”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长春城被围困150多天,因为邮路不通,当年寄往城外的信件也多未送达。直到长春解放时,解放军在截获的一架飞机上发现了2000多封未曾寄出的书信。这其中就有寄往湖北省的家书108封,其中宜昌当阳市4封。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荆楚网联合吉林省档案馆、当阳网,为烽火家书寻找湖北主人,让一封封寄了67年的家书回到家人手中,为未完成的故事划上完满的句号。
邱道德老人的伯伯写给父亲的家书
刘望华老人用放大镜看哥哥写给父母的家书
刘望华老人的哥哥写给父母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