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文化宜昌薪火传“城”——宜昌基层文化建设观察

发布时间:2015-09-24 16:24:56来源:SRC-389

图为:舞龙舞狮庆新春。

图为:秭归端午诗会现场。

图为:全国青歌赛金奖获得者王爱民在表演全国群星奖获奖歌曲《美酒喷喷香》。

图为:宜昌市民在滨江公园表演太极扇。(周运逸 摄)

图为:“三峡情·中国梦”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宜昌慰问演出,图为王二妮在演唱《东方红》。

图为: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期间,来自巴基斯坦的民间艺术家和宜昌人民一道,载歌载舞同庆盛会。

 图为:“万人琴动”宜昌音乐大联欢在夷陵广场举行,为宜昌市民献上钢琴文化音乐盛宴。

湖北日报讯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一代文豪郭沫若笔下的宜昌市,因其“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川鄂咽喉”,享有“三峡明珠“的美誉。

丹桂飘香的9月,第六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第五届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在宜昌浓情上演,“三峡明珠”再次华美绽放。

文化传“城”擦亮城市底色

有了自然之美,宜昌就有了色彩;有了文化汇流,宜昌就有了灵魂。奔流不息的长江带给宜昌的远不止是地貌上的特征,更多的是历史文化上的恩泽。

巴、楚文化在此融会激荡,源远流长。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从这里踏浪而去;和平使者王昭君从这里告别家园;晚清学者杨守敬从这里乘舟东渡;长坂坡留下了刘备、关羽、张飞驰骋疆场的雄风霸气;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中国文化宗师挥毫泼墨,留下了千古绝唱。而历史走到今天,仍有骚坛诗社吟诵着泥腿汉子的雅兴,峡江号子喊出了民族复兴的心声,“土家兄弟”和“撒叶儿嗬”律动着土家儿女的豪情……

宜昌的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升华。一大批来自基层民间的编剧活跃在全国影视界。如去年火爆全国各大卫视的《老妈的三国时代》,编剧就是来自当阳的李春。而傅博、张道清、黄新民等20余名当阳籍编剧也不断有新作问世,仅这个群体一年创作的剧本就超过400集、投拍200多集,占全国年拍摄影视剧总量的1/50。

基层文学社团建设如火如荼,一批社区居民变成“专业”作家。西陵区果园文学读书社成员陈金华,将平时做网格员的所见所悟定格字里行间,独创“格格文学”,于2013年底出版发行散文集《格格吉祥》。中央政法委主管的《长安》杂志从今年第1期开始,连续4期重磅推出她的“格格日记”。果园文学读书社名誉社长、本土作家刘小平介绍:“目前社员已发展到138人,居民作家李晓梅、韩玉洪、王新民已经成为湖北省作协第二届长篇小说扶持项目签约作家,14名社员集体加入宜昌市作协。”

除了果园文学社、编剧联盟,宜昌还活跃着骚坛诗社、散文学会、丹阳诗社等20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重要影响的草根文学社团,社团会员达到1500多人。通过政府大力扶持和培育,全市近三年来共发表和出版作品集达120多部,获得市级以上奖励20多项。

文化惠民 润泽千家万户

文化是一种理念、一种魄力,是最贴近民生的一种关怀。文化被真正当作一面旗帜在一座城市迎风招展的时候,这座城市的百姓生活必定充满和谐幸福。

2011年以来,宜昌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邀请马克西姆、兰迪·克波儿、郎朗、李云迪等国内外钢琴大师云集宜昌。5年来,举办35场高规格钢琴音乐会,场场免票,同时举办20余场音乐大师讲座、3届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长江钢琴比赛及“琴动宜昌”、名家进社区等活动,吸引超过60万人次市民参与。5年来,柏斯音乐集团向社区免费赠送300多台钢琴,组织百名志愿者定期免费钢琴培训,真正体现了“音乐惠民”。

2013年9月,宜昌举办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和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来自俄罗斯、美国等14个国家的民间艺术家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景区巡演,中外艺术家与宜昌市民大联欢。

2014年10月,首届宜昌艺术节拉开帷幕。艺术节期间,13个县市区、11个专业艺术院团、1000多支业余文艺团队广泛参与,直接参与的演职人员5000多人,观众评委和微笑大使700多人,现场观众达到26000余人,真正办成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2009年以来,以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年年举办。赛龙舟、游江招魂、端午诗会、洗艾水澡……特色民俗不仅吸引数十万群众投身参与,更吸引了余光中、流沙河、郑愁予等知名诗人参与。

“国韵大戏台,想唱你就来。”宜昌市京剧团“国韵大戏台月月演”创办3年来,累计演出80余场,参演人数逾千人,观众近10万人,不仅深受宜昌市京剧票友喜爱,更辐射到上海、安徽、重庆等地,外地票友纷纷专程来宜“粉墨登场”,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开放式京剧票友交流平台。

城市文化精彩纷呈,乡村文化能人辈出。8月30日,宜都市杨培新带领他的“黑仔歌舞团”,来到宜都市五眼泉镇一农户演出,为其庆祝新婚大喜。在宜昌,像杨培新这样有一定规模的草根文艺团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民间文艺队达3000余支。他们创作演出的大量源自乡土、反映民族民间生活的原生态歌曲、舞蹈节目,在群众中深受欢迎,常演不衰,成为一支推动宜昌文化发展的“生力军”。

以文“化”人 铸就城市文明

有人说,没有文化的城市,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没有文化的地方,只会产生沙漠一般的心灵。今年2月,宜昌再度荣获中国城市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宜昌,以文“化”人已深入人心。

以文“化”人,创新文化服务体系。2014年以来,宜昌启动特色文化社区、特色文化村创建。土街头社区残疾人比较集中,就以为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为特色,建立盲人阅览室。为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宜昌实施“千村千场千团”计划,实现村村有文化广场、有文艺团队、有音响设备、有文艺节目的目标。目前,宜昌城区已建成14个基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民、进城农民工等可以在中心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市级文、博、图三馆齐全,全市有 1451个行政村实现文化(图书)室、农家书屋全覆盖。

以文“化”人,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目前宜昌已有“三峡文化讲坛”、西陵庙会、兴山昭君艺术节、长阳民间歌舞、宜都农民读书节等150多个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全市年均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3000多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以文“化”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据宜昌市文化局局长王永平介绍,宜昌精品艺术生产连续8届10件作品获全国“五个 一 工 程

奖 ”,9届14件作品获全国“群星奖”,2台大型舞台剧目获全国“文华大奖”,文艺精品获奖数量居全省市州第一。近年来,宜昌接连荣获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中国“屈原诗歌奖”永久颁奖基地、中国龙舟名城等一批国家级文化品牌,拥有5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和3个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

以文“化”人,建设精神道德高地。乡村女教师刘发英,7年网上募集善款340多万元,救助1200多名贫困生。78岁的高级农艺师李文英退休后仍心系农民,把足印镌刻在乡间,被誉为“农民义工”……还有“夷陵好人”李广佳、“夷陵大禹”张宗淮、“挡刀民警”王劲松、“大爱盲爹”颜昌玉、“爱心的哥”王华君等一批典型人物,共同构筑起宜昌的大爱、大德、大美。

丰富的群众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注定让宜昌成为一个文化繁荣、精品叠出、魅力四射的城市。三峡明珠宜昌,将继续以文化强市为目标,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让“高雅艺术”和“乡土文化”并肩绽放。

宜昌非遗保护硕果累累

近日,央视纪录频道来到夷陵区鸦鹊岭镇拍摄“宜昌丝竹”活态传承的影像。该镇梅林小学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宜昌丝竹”传承示范基地,全校400多名学生均能独立表演10首以上曲目。近年来,宜昌非遗保护传承与群众文化结合的现象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早在2003年,宜昌市便作为唯一的地级市,与云南、浙江两个省一道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单位。历经多年努力,宜昌端午习俗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峡江号子、长阳山歌、南曲等19个民间传统文化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有45项进入省级项目名录。

近年来,在非遗与群众文化结合的有效途径上,宜昌又作了积极探索。全市创建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2个,命名市级传承示范基地17个,建立非遗传习所84处,这些传承示范基地、传习所成为群众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的主阵地。宜昌市还利用传统节日,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以非遗展演、乡镇艺术节、文化庙会、民间故事大赛等形式,促进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中的传承传播,创造出非遗保护的“宜昌现象”。

宜昌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样本

8月24日一早,盲人苏大爷就来到了土街头社区,召集残疾人合唱团的演员们排练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节目。作为一个残疾人比较集中的社区,宜昌土街头社区特殊的“文化关爱”使之跻身成为宜昌市首批特色文化社区。自2014年以来,特色文化社区、特色文化村创建活动在宜昌市广泛开展,形成了“一网格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群众文化新格局。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文化惠民”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导向,构建了“两平台一机制”,探索出“点送式”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两平台”,一是特色文化社区(村)创建平台,由政府拿钱,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二是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以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为基础,实现公共文化的“一站式”、“菜单式”服务。“一机制”,是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将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及时送到群众身边。

2015年5月26日,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宜昌市以中部组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获得创建资格。参会的国家专家委员会主任亢清泉认为,宜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扎实、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代表性。

未来两年,宜昌将全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样本,成为中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城市。

宜昌文化名片

▇ 8届10件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 大型土家族婚俗舞剧《土里巴人》和大型民族风情音画《楚水巴山》分别获文化部第五届文华大奖和第十二届文华大奖特别奖;

▇《五峰板凳龙》、《爱在山水间》、《美酒喷喷香》等14件优秀节目和作品荣获全国群星奖金奖和大奖;

▇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龙舟协会授予宜昌市“中国龙舟名城”称号;

▇ 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宜昌市“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 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宜昌市“中国钢琴之城”称号。

撰文:蔡钧庭 李明 周燕琼

图片由宜昌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