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武汉摄影师杨明国际大赛斩获金奖(组图)

发布时间:2016-06-21 19:59:46来源:SRC-13
 

  荆楚网消息(记者沈素芬 实习生王志炜)记者6月21日获悉,武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明作品《飞》近日荣获2016年IUP国际摄影展自然组金奖。2016年IUP国际摄影展由国际摄影家联盟(IUP)主办,由国际摄影家联盟、国际影艺联盟、美国摄影学会共同认证,拍摄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这幅作品《飞》,以其高难度、艺术性在9019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

 

杨明杂志照片_副本_副本.jpg

摄影师杨明         

获奖照片_副本_副本.png

获奖作品《飞》

  谈起作品《飞》的拍摄过程,杨明介绍:“生态摄影需要有毅力、有耐心、有吃苦的精神,我们经常为了拍动物隐藏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拍这个雪鸮的时候,气候更加恶劣,零下三十五度,脸不小心贴在相机上都有可能被撕下皮肤,和我一起去的朋友由于在户外裸露手指的时间过长,回去后竟然做了手指截肢。做生态摄影的人必须懂得在拍摄的同时积累与大自然打交道的经验。”

杨明工作照片_副本_副本.jpg

杨明工作照片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和武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明说,自从有了相机他,便有了观察自然发现探索世界的理由。近几年,他先后赴内蒙呼伦贝尔、新疆阿勒泰高原、可可西里、罗布泊、川藏高原、尼泊尔、非洲等地进行长期拍摄,在莽莽林区与湿地中穿行,拍摄到大量野生鸟类,在动感题材拍摄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业内专家对他的评价是“勤奋敬业、吃苦耐劳、进步惊人”。

  “摄影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只要拿起摄像机,所有的烦恼都忘记了,摄影更是一种记录,有些画面在若干年以后是看不到的,但是通过摄影照片,人们可以了解当时的场景,这是很有意义的。”杨明说,摄影已经成为自己生命中最大的爱好。

  2013年到2015年三年间,杨明和30多位摄影家先后三次深入非洲腹地,行程2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非洲十多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野生动物公园,包括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带和神秘部落。2016年1月17日,中国·湖北《情系非洲》摄影作品展暨杨明《遇见》画册出版首发式在湖北省博物馆盛大开幕。此次摄影展汇集了杨明三年非洲考察的影像精品,现场150幅作品以自然风光、野生动物、人文风情为主线,将非洲野生动物生存状况、非洲自然风光和多元生态展示给大众,为人类提供了一部宝贵的影像文献,也为参观者们呈现一个真实的非洲。 

DPP_0100_副本_副本.jpg

杨明摄影作品

  杨明告诉荆楚网记者,在非洲,他一共拍摄了20多万张照片,而入选《遇见》的仅110幅自然生态类作品,每幅作品背后都讲述着自己遇见拍摄对象时的激情和思考。“影像社会学关注的是摂影师遇见拍摄对象所呈现的,与自然、社会、时代、历史的人文之间的关系。”杨明介绍,《遇见》正是通过这些影像作品,深度反映了这种思想,并用图片提出问题、反映现实,用视觉语言的表达去影响社会。

  在《遇见》序言中,著名作家董宏猷这样写道:“他对摄影的痴迷与热爱,他在野外创作过程中的认真与执着,他在承前启后,博览众长中的谦虚好学,聪敏悟性,都使他与摄影艺术有了天然而独特的遇见。一个艺术家,与其选择的艺术形式,艺术对象,是一次神奇的“遇见”,应该说,是一次生命本源的双向选择。如其说,是杨明选择了生态摄影,不如说,同时也是生态摄影选择了杨明。选择即是遇见。即是生命本源的碰撞与缘分。”

  在交谈中,记者发现,作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考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明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可谓是言传身教,自己从不吃野生动物,也尽量劝解他人不吃;参加多项野生动物保护活动,呼吁保护环境和濒危动物;通过生态摄影,传达和倡导对野生动物的关爱。在所有野生动物中,杨明最感兴趣也最爱拍摄的就是鸟,他几乎能说出所有鸟类的名字。“我觉得鸟是精灵,但它也需要人类的帮助,保护好这些精灵,我们吃、穿、住的条件都会改善,也能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杨明表示,今年他又将开始生态题材新的探索与拍摄,他会用最自然的方式把最美的镜像、最好的理念传递给大家,有了好的生态,才会有好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