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60名志愿者冒酷暑调查湖北古籍 一批珍稀善本重见天日

发布时间:2017-08-22 07:45:30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别鸣 通讯员 刘虹

8月以来,我省一批珍贵古籍善本重见天日。

其中,较为稀见的明末刻本《增定南九宫曲谱》、存世极少的清康熙刻本《安陆县志》,在安陆市图书馆收藏;明万历刻本《四镇三关志》于清代入禁毁书,虽残存十分之四仍然珍贵,在松滋县图书馆收藏;明嘉靖刻本《柳文》,经现代著名词人夏松桐朱墨笔批校尤显珍贵,藏于荆州图书馆。

这一批古籍此前藏于书库,少人问津,几乎不被外界知晓,甚至不少在当地也缺乏记录。它们得以重见天日,有赖于我省60名志愿者从7月开始,一个月战高温、冒酷暑深入多地古籍收藏单位从事普查工作,为我省古籍“摸家底”作出贡献。

古籍普查志愿者在行动

古籍普查志愿者之一、华中师范大学张雯同学表示,一个月的古籍普查活动成为自己人生中一段宝贵经历。感触最深的一次,是拿到一些酸化有点严重的书,手一翻一些书页就有“碎”的危险,当时第一反应是心痛,想着尽快把它们整理归类,使其少受一些伤害。古籍普查工作中,感觉比较难的就是遇到一些信息量较少的古籍,如何去确定版本信息。有时候要查讳字的本子,真的是需要很耐心地一个字一个字的找,如果因为一个讳字没看到,就可能会判错版本……

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我省已知古籍收藏单位50个,收藏线装书约200万册。按照古籍定义,剔除民国年间线装书后,全省收藏古籍约150万册。截至今年7月初,全省完成古籍普查94万册。为确保我省古籍普查工作于年底基本完成,省古籍保护中心和中国古籍保护协会联合开展古籍保护志愿服务活动。本次活动历时一月,7月11日举行启动仪式并开始为期四天的培训,7月16至8月11日,60名古籍普查志愿者奔赴多家古籍收藏单位从事普查工作。

一个月普查古籍10万册

60名志愿者包括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在校大学生30名、基层馆古籍普查员30名。

来自孝感的朱光鑫同学,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次作为志愿者参与古籍普查服务。他表示,本次活动可以零距离接触古籍,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能为古籍保护事业略尽绵力,守望民族记忆,深感责任重大。

活动期间,省古籍保护中心密切关注各组普查数据,按照古籍著录和书影制作的标准,及时解决志愿者存在的共性问题,确保普查工作保质保量向前推进。同时,定期向省图书馆汇报工作进度,即时反馈和解决各组面临的困难,保障了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

省古籍保护中心负责组织本次活动。从志愿者招募、面试到培训,精心组织每一个环节。全体志愿者由7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队,前后奔赴省内18个古籍收藏单位,一个月战高温、冒酷暑,共计普查古籍15891部约10万册,完成著录11273部66881册,达到了开展本次活动的预期目标。

众多珍贵善本重见天日

本次普查有众多发现,一批珍贵善本重见天日。孝感孝南区图书馆著录明版书10余部,清康熙乾隆本20多部;安陆市图书馆馆著录明本13部,清善本约50部,黄石市图书馆著录明刻本2部,清善本8部;荆州图书馆著录明刻本18部,清代善本102部;松滋县图书馆著录明清善本近50部;麻城市图书馆著录明善本数部,清善本10余部;大冶市图书馆、汉川市图书馆和蕲春县图书馆著录清善本数部。

省图书馆党委书记贺定安说,本次活动不仅是完成古籍普查工作,更是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的契机,也是图书馆工作者加强交流提升自我的机会。对于省古籍保护中心带队老师而言,则是切身感受我省古籍生存环境、把握各地古籍工作现状的契机。

18日,在我省古籍普查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韩永进说,“十三五”时期要基本完成全国古籍普查工作任务,摸清各省古籍“家底”依然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