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本报记者杨扬 宋锐 叶纯通讯员吴江龙 黄灿 曲艺胡文辉 实习生黄蓉
你知道“新四大名著”吗?你知道国民阅读兴趣和热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昨日,在世界阅读日到来前夕,一系列阅读大数据权威发布,得出的结论令人眼前一亮。
【现象】
种类:“新四大名著”呼之欲出
“2015当当全民阅读大数据报告”显示,小说作为全民阅读的第一大类,占到中国图书消费的7%左右。而在2005年至2014年最受欢迎中国小说类中,《活着》(作者余华)、《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狼图腾》(作者姜戎)、《穆斯林的葬礼》(作者霍达)四部作品入榜前二十,且连续十年入围小说类TOP100,有望成为21世纪新十年“新四大名著”。
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我省青年作家李修文说:“虽然如中国四大名著、世界重要作家作品系列等永不过时,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典。这反映了新一代人对社会的认知在改变,对文学表达的具体喜好在改变。”
昨日,在武汉大学2015年读书节开幕式上,该校图书馆馆长王新才也公布了武大2014年借阅量排行榜,文学类书籍以超过120000册的借阅量位居第一。其中,中文图书借阅排名前十的以小说类书籍为主,其中《藏地密码》以427次的借阅量领衔榜首。此外,《读库》、《盗墓笔记》、《明朝那些事儿》、《张爱玲典藏全集》等书的借阅量也较高。
途径:电子书已盖过纸质书
当当网发布的“2015中国网民阅读行为报告”还显示,62.2%的网民每周读纸书,但是70%的网民每周读电子书,超60%的网民,年均纸质书阅读量不足10本。全国纸质阅读比例严重不均衡,呈现出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的态势。但是,电子书阅读却跨越了地区鸿沟,除湖南外,各省份电子书阅读比例均超过85%(青海、西藏样因本量不够分析,未纳入统计)。这说明,电子书已超过纸书成国民阅读最主要途径。
但是,纸书消费仍占书籍消费主流。报告显示,年均购买纸书超过100元的网民占比80%;购买电子书超过100元的只占38.5%。电子书仍需要找寻盈利模式。在未来阅读预期方面,50%的网民表示会增加纸质书阅读;56%增加电子书阅读。
时间:武汉人均每天花两小时阅读
武汉人每天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有多长?昨日,记者从《2014年武汉市民阅读现状调研报告》了解到,数据显示武汉市民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超过两小时,在全国处在领先水平。
报告显示,武汉市民平均每天通过各类媒介阅读的总时间约为128.6分钟,平均每月在书报期刊上的花销为39.55元。在阅读量方面,武汉市人均纸质书籍年阅读量为7.96本,比全国平均水平4.77本高出3.19本;人均电子图书年阅读量为7.31本,比全国平均水平2.48本高出4.83本。
【人物】
武大“借阅之星”一年借书428本
昨日,武大评出了2014年度的“十大借阅之星”,其中理科生7名,文科生3名。对于理科生借阅量反而超过了文科生的现象,该校图书馆馆长王新才表示,这可能与理科生比较喜欢泛读,文科生则偏重精读有关。
位居“借阅之星”榜首的是武大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蔚栋敏,一年借阅了428册图书,得知自己入选他颇为意外,笑称竟在不知不觉中看了几百本书。“阅读对我来说没什么固定的要求,并不是说一年非要读多少书。我喜欢阅读的感觉,它像一种融入到骨子里的习惯。”蔚栋敏告诉记者,他看书涉猎很广,除了本专业的,哲学类、经济管理类、心理类、文学历史类等书籍他都会尝试了解。“也不能说每本都能很详细很透彻地去看,但我觉得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咀嚼书籍的同时把里面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最为重要。”蔚栋敏说,他平时看书会先分好类,同一个类别的书同时看会得心应手一些,有时一两秒就能翻一页,加快速度的同时也保证了读书的质量。蔚栋敏建议同学们多看纸质类书籍,比起电子书更有看书的感觉且方便做笔记。
26年“啃”800本书武钢工人成首席技师
一位普通工人,通过读书汲取知识养分,26年来“啃”下800多本书籍,最终成长为一名首席技师。昨日,武汉市开展“百万职工读书成才”优秀案例讲演会,武钢烧结厂工人钟强用阅读改写人生的故事,赢得众人的掌声。
16岁时,钟强是一家小书店的老板,每天与书为伴。两年后,他结束书店生意进入武钢工作,还一直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作为一名晨昏颠倒的倒班工人,业余苦读两年后考取烧结工高级职业资格证,成为技术骨干。
此后,并不满足的他从一名“读书人”换位为“写书人”,将工作心得和技术窍门编写成书。2012年以来他参与编写的《烧结生产技术》等三本书,更是成为全国冶金行业职业培训规划教材,让自己的“蓝领”镶上了金边。
当天,来自武汉市城建档案馆、崇仁路小学、中冶南方工程技术公司等单位,也在会上集中展示了职工读书成才品牌活动和典型人物。据了解,“百万职工读书成才”活动由武汉市总工会主办,开展10余年来已成为武汉市读书品牌活动。
(作者: 编辑: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