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龚从金在工作室内进行装裱作业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乐毅 通讯员彭柱武 刘佳凤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宋枕涛
有人羡慕龚从金,因为他常能跟价值千万的名家书画“厮守”月余;也有人替龚从金不值,认为他干的这一行不管名头多响,不过是替人做嫁衣裳。
龚从金是湖北美术学院一名装裱师。从一名农民装裱工开始,他在这个行当摸爬滚打了30多年,亲手为100多幅从明代到现代的名家字画“续命”,是目前我省传统装裱行业唯一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两个挂钟督促多干一小时
9月17日早上8时,60岁的龚从金赶到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后山教学楼一角的30平方米的裱画室。工作室墙上装有两个挂钟,一个显示时间为8时30分,另一个挂钟显示时间为7时30分。“这不是挂钟有问题,而是我故意调快和调慢的。”龚从金说,每日他按快钟的时间上班,按慢钟的时间下班,“这一快一慢,每天督促我就比别人多工作一个小时。”
随后,龚从金开始熬浆糊,并给记者介绍其中的门道,“装裱师傅是不在外面买浆糊的,都得自己熬,这里面名堂大着咧。面粉得要牡丹粉或富强粉,1斤面3斤水,熬的糊最多用一个月……”接着,他开始整理工具。两张3米长的案台上分别堆置数张待裱作品和刀、钩、刷、锯等10多件装裱工具。
工作室的两面墙壁,满是揭裱修复后存留的画杆残纸,也镶着好多故事。“明代画家仇英、清代书画家赵之谦、国画大家张大千、弘一法师等众多名家的上百幅真迹都在上面挂过。”龚从金说,这些作品来到他这儿时,多是年久风蚀残破不堪,甚至碎成渣滓,但经过挖补、托片等装裱工艺,就能让这些“病入膏肓”之作重新焕发生命。
2012年,明代著名书画家沈周的一幅几乎碎成渣的山水画送到他的面前。视“画命如我命”的龚从金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装裱,终于让这幅画重放光彩。
想学画画却成了装裱师
从事装裱这一行,龚从金说这是他的命。龚从金生于葛店,从小爱绘画的他因为家里穷,没能在这方面发展。
上世纪70年代,龚从金的表哥盖新房要买裱装对联,龚从金帮忙跑腿,在路上碰上一个挑大米的太婆,龚从金做好事帮太婆挑米,聊天中得知太婆的侄儿吴美成是一名装裱师傅,带着省下买裱装对联的钱和学门手艺的想法,龚从金师从吴美成学装裱。
回顾自己的学艺经历,龚从金说,他的第一课就是练站,“装裱师傅是不能坐的,装裱字画时要在两张3米长的工作台间走动,连站4个小时是常事,8个小时也站过。”因为有绘画基础又吃得苦,一般人要学4年,龚从金仅用了1年时间就出师了。
1979年,儿子龚余辉出生,为了养家糊口,龚从金开了一间装裱铺。“每天凌晨2点鸡叫第一遍就起床,到武昌司门口卖货,晚上9点钟才回家。”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工,就靠着过硬的手艺做出了名气,也迎来好运气。
1985年,时任湖北艺术学院(注:湖北美术学院前身)办公室主任的万惠烈,找到龚从金装裱,一来二去,他看中龚的手巧艺高人老实,让他到学校当一名装裱工,之后龚又随装裱大师樊树棠学艺。2000年,龚从金成为我省唯一的装裱行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装裱精美,可称国手”是著名画家周韶华对他的称道,画家尚扬说他“鬼斧神工”,诗人、书法家吴丈蜀赞其有“裁云补月”之功。
(作者: 编辑:肖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