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公益顺风车来汉5年遇冷 多数人担心安全不敢尝试

发布时间:2015-10-30 08:12:26来源:SRC-419

免费带一脚不如花钱买心安 安全问题让多数人不敢尝试

系有绿丝带贴有标识的公益顺风车

楚天金报讯 文图/本报记者李晓璐

近些年,国内一些大中城市悄悄地出现了一个公益组织——公益顺风车。在马路上如果你看到私家车后视镜上系有绿色丝带,挡风玻璃上贴有顺风车的绿色标志,那么你可以伸出大拇指搭乘顺风车,或在小区与顺风车主一起拼车出行。

这一出行模式在北京、安徽等地正慢慢被大众所接受,记者近日联系上武汉市公益顺风车组织负责人赵志钢,他告诉记者,公益顺风车在武汉推广得并不理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一出行方式难以推广,楚天金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现状

5年只有300位车主加入

每到早晚交通高峰,总会有不少人因为搭不上车而着急上火。这时如果有私家车主愿意顺路捎上一段,无疑是“及时雨”。“公益顺风车就是旨在减轻交通压力,为环保加分。”赵志钢对记者说。

据记者了解,在路上,只要车上系有绿丝带,贴有绿色顺风车标,那么就代表车主愿意在顺路的情况下搭载你。这在不少人看来其实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过,从2010年武汉公益顺风车组织成立以来,到目前也只有300位车主加入,“宣传没跟上,同时武汉人的戒备心很强”。在归结原因的时候,赵志钢这样说。

赵志钢介绍,目前北京的公益顺风车车主已经超过了万名,“比起北京,我们还差得太多”。在赵志钢看来,公益顺风车如果推广开来,将有效地缓解武汉交通的拥堵程度,“北京的公益顺风车组织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得出的数据是超过70%的私家车上只乘坐了司机1人,试想一下如果把剩余的4个座位利用起来,道路上可以减少多少车辆?”

体验

路上跑三天未载到一人

近日,记者也加入了公益顺风车的行列,给爱车系上了绿丝带。在早晚高峰期或平峰时段,记者每天至少有三个小时在江城的大街小巷上行驶。

昨日中午,记者驾车来到珞狮南路北港村车站,站里聚集了不少的等车的市民,记者表示可以顺路免费搭载行人,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上车,即使记者表明了顺风车的身份。在三天时间里,记者愣是没有载到一个人。

对此,赵志钢表示,路上能搭载到路人是公益顺风车的终极目标,“毕竟现在武汉市人与人之间还缺乏最起码的信任”。赵志钢告诉记者他有时候出门办事也会在人流较多的地方吆喝一下,顺路搭几个人。“如果表明身份,给他们看我的顺风车标,还是有人愿意坐车的。不过路上拦车的,这么多年我确实没有遇到过。”赵志钢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城市的顺风车组织开始在小区内推广,大家拼车出行,“固定的乘客,固定的路线,既安全也节省资源”。赵志钢表示,下一步他打算将这种模式在武汉市的一些大型小区里推广。

调查

多数受访市民不敢尝试

“坚决不会坐的!现在社会太乱了,现在坐陌生人的车出事的太多了……”在武昌上班的王女士的这番话,说出了绝大多数受访市民的心声,他们觉得“哪怕99%是安全的,也不敢冒险去赌那1%的危险,毕竟一次危险就有可能毁了一生”。家住南湖花园的张小姐对记者说:“以前上学时遇到一个免费开车带我回家的,当时我回家很兴奋地跟妈妈讲,结果被妈妈臭骂一顿。”

在这几天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在街头随机询问了数十位市民,只有一名男子称他能接受顺风车免费带一脚。大多数市民认为,收费的顺风车更让人放心。

市民不敢坐,对于车主来说,带与不带也很纠结,因为“拦车求带的人,车主大多不敢带”。一位车主对记者说:“其实我们司机也怕遇到坏人,而且带人万一出了车祸怎么办?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也有车主给公益顺风车出谋划策,例如公益顺风车的车辆到公安部门备案、乘客上车先出示身份证、女性乘客结伴搭车、免费顺风车仅限于白天等。

对此,赵志钢说:“路上招手即停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十年之内是很难达到的。”

思考

加入互联网元素或能突破

“要钱的顺风车抢不到,免费的顺风车没人坐。”这是记者近几日采访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地方。滴滴顺风车今年推出以来,经常听见身边的朋友吐槽搭不到车。一边是有钱都坐不到车,一边是有免费车却没人坐。有人会说,现在的人都怎么了。诚如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说的,可能收点钱反而还敢坐了。“还是人与人之间太缺乏信任感。”这是赵志钢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得最多的话。

但是真的只是信任问题吗?有人说这可能就是线上与线下的区别,没有互联网基因的产品(服务),发展总是会比较迟缓。据了解,虽然公益顺风车有自己的互联网平台,但武汉的公益顺风车载人还是只限于QQ群和口口相传,这可能也是顺风车推广遭遇瓶颈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效仿滴滴或者专车那样充分利用平台接单,也许会有所突破。

声音

专家:有利于缓解拥堵

“这是个好事应该推广。”昨日,武汉交通专家胡润洲对记者说,他表示,在欧美一些国家,这样的出行方式是非常普遍的。需要搭顺风车的时候,在路边竖起大拇指就会有车停下搭载。但是在国内这样的事情还是比较少,这种出行方式并没有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这主要是宣传不够,如果社会上人人都能够这样做,将大大缓解交通拥堵的现状”。

胡润洲告诉记者,现在武汉市的城市道路拥堵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是这些年汽车保有量上升较快,武汉市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200万辆;二是汽车出行量太大,有数据显示武汉市现在每天每辆车平均出行3.5次,在全国属于较高水平,同时短距离出行(5公里以内)的车辆占到每天出行车辆的40%-45%,而且有近七成的出行车辆只有一名司机。如果大力提倡顺风车,那么对于减少道路上的车辆会有一定作用。“对于这样的公益组织,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一些扶持,制定一些扶持政策。”胡润洲建议。

律师:带一脚存在风险

虽然是公益组织,但是在一些法律界人士看来,顺风车这种“带一脚”的出行方式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湖北法辉律师事务所的黄强律师认为,让别人搭顺风车对于车主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风险。根据定责条款,如果在乘车过程中出现了交通事故,导致乘车人伤亡,交通定责书确定司机有责任,那么司机必须承担赔偿。黄强律师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乘车人在事故中受伤,产生了10万元的医疗费用,除去交强险赔偿1万多元,其余根据主次责任,如果顺风车车主负主要责任,那么将承担乘车人6万多的医疗费用。即使是次要责任,也要负责2万余元的医疗费用。

黄强律师也表示,最新的交通司法解释提出,如果车主是免费好意搭乘乘客,法院在定责时会适当减少赔偿额度。

链接

2010年,公益顺风车组织开始在各地慢慢兴起。2012年1月10日,王永、邓飞、赵普、郎永淳、陈伟鸿5位公益人士发起“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倡议大家开顺风车搭载同路老乡回家,缓解春运压力。其后,顺风车的发起者和车友们将公益里程不断延续。

现在不少城市已经将公益顺风车推广开来。贵阳去年曾经举办过“青青绿丝带”顺风车公益活动志愿者招募启动,主要面向贵阳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活动倡议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成为顺风车车主或者搭乘人员,并积极动员身边人搭乘顺风车、交通车、公交车或者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