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武汉湖泊治理严守底线 官方和民间联防联控(图)

发布时间:2015-11-02 07:23:13来源:SRC-11

10月31日,环保志愿者们在武汉塔子湖附近进行湖泊清洁。绿色江城供图

10月31日,环保志愿者们在武汉塔子湖附近进行湖泊清洁。绿色江城供图

长江商报消息 湖泊水质逐步改善,填湖完全被遏制,受益640万高科技实时监控涉湖违法行为

本报记者 徐靓丽

“湖长制”在武汉推行至今已是第三个年头,官方和民间两个“湖长”群体的共同参与,已成为呵护武汉湖泊的主要力量,曾经猖獗一时的违法填湖行为已得到有效遏制。

武汉市湖泊管理局湖泊处工作人员10月30日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2014年填湖被列入政府考核的‘一票否决制’以来,如今基本上没有人敢碰‘高压线’违规填湖。”

不仅如此,长江商报记者10月23日实地走访发现,自2014年武汉多处排污口成功截污之后,人口密集的武昌珞狮南路南湖片区,感官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透明度提升,臭味不再散发。

更令人欣喜的是,武汉市除了官方和民间两个“湖长”群体共同呵护湖泊外,还将受益湖北省投入640万元建设的卫星遥感监测——通过高科技对全市166个湖泊形态保护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涉湖违法行为,这一做法属全国首例。

联手民间湖长管制填湖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12年“湖长制”启动以来,武汉市湖泊治理方面最为轰动以及成功的案例,莫过于2013年武汉市湖泊管理局一次性曝光20起违法填湖案件,其中市政工程未经批准擅自填占湖泊水域施工的占到了5起,其他的多涉及到房地产开发。而新城区则有多达12起违法填湖案例。

武汉市湖泊管理局湖泊处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这主要是因为,2014年填湖被列入政府考核的“一票否决制”中,因此基本上没有人敢碰“高压线”。随着湖泊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之前那样明目张胆填湖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一些违规行为在萌芽状态的时候就被发现并制止。

“其实我们更希望能够出现这种局面。”上述接受采访的人士表示,违规行为被发现得越早,制止的成本就越低,作为管理方,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湖泊保护中,而各个湖泊的湖岸线边,都有这个湖泊联系人的方式,市民只要发现有违规行为就能进行举报查证。

而事实上,除了官方的“湖长”外,活跃在武汉各大湖泊的民间“湖长”们,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也成功制止了不少违规填湖行为。长江商报记者了解,譬如塔子湖周边小区内环湖通道一度不对市民开放,只有小区居民刷门禁卡才能享受湖边漫步的乐趣,经过各方努力,最终环湖通道向公众开放。

除了官民湖长联手外,武汉今年还推出了史上最严“治湖令”。

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对违法填占湖泊及在湖泊水域范围内违法建设建筑物、构筑物的,将原《条例》规定的处罚上限5万元调整为50万元,此外,湖泊保护正式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目前一些涉湖违规行为,越来越多的受到市民关注,不少违规行为都是通过市民举报等方式最终被发现、并公之于众的。今年6月,汤逊湖中填出百米“大堤”,就是市民举报媒体曝光后,问题才得以解决。

就此,武汉市湖泊管理局湖泊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正是有了我们的领导和管理,再加上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武汉违法填湖现象才得到了根本上的遏制”。

南湖“黑臭”水质已明显改善

南湖水质的变化和治污难度,表明湖泊治理工作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的重要性,不能以一役而毕其功。

“我2006年到这边来看房子,一眼就相中了临湖的住宅区。”武汉市珞狮南路南湖附近某小区的胡宁寒先生说,10年前的南湖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发,可以说是天然湖景。

“2010年前后好像是最糟糕的。”胡宁寒说,有几年一到夏季高温天,南湖就会出现死鱼翻塘,腥臭气熏得家里临湖的窗户都不敢开。之后,南湖禁止了养鱼,死鱼翻塘是没有了,又出现了蓝藻。湖面绿汪汪一片水草,看着就不舒服。

长江商报记者通过武汉市环保局网站,查询了2012年到2014年的《武汉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从数据显示来看,南湖的水质按功能类别划分应该达到四类,但实际状况一直是列于五类,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三项主要指标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也始终超标,且超标的数值一直没有明显变化。但自2012年南湖清淤后,感官指标上有了明显的改善,透明度提升,臭味不再散发。

而且,据武汉市水务局湖泊处介绍,现在南湖沿湖的很多地方都修了环湖路,路边延伸到湖里的绿化植被对水质的改善也是大有裨益,已成为居民们散步的好去处,

一个难以忽略的事实是,截污和排污的治理进展,直接关乎南湖水质的好坏转变程度。

在南湖大道靠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附近,记者碰到了在湖边散步的情侣小邓和小黄,邓先生说这里的排污口是近一两年关闭的,感觉好多了,不过夏季还是够呛。

不过,邓先生指出:“我们都知道,南湖的排污口还没彻底关闭。”作为生活在湖边的人,邓先生盼着南湖最后几个排污口能早点关停。

南湖2014年夏季暴发蓝藻后,长江商报记者曾采访南湖渔场书记毕智祥,他介绍,南湖从2012年开始退养,不再养鱼。2014年5月,武汉市水务局通报称,南湖旁的中南民族大学、茶山刘、洪山区政府、名都花园等排污口成功截污。

而就在今年3月,武汉市水务局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南湖还剩最难解决的东面、南面排污口还未关停。影响最大的华农排污口,将在两年内关掉。

对此,武汉市水务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解释:“对相关排污口不能简单截堵了事,有堵也得有疏,只有疏堵结合才能做好工作,目前相关问题正在逐步有序解决中”。

众所周知,引人注目的南湖截污工程,实际上从2006年就已启动,历时长达10年。令人欣喜的是,该工程已取得了令广大市民“看得见、闻得到”的斐然成绩,湖水的质量已明显改善,而且还在逐步向好。应该说,今天的南湖,已从昔日的恶臭变成了周边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受益640万投入“高科技”护湖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武汉市为了保护湖泊,不仅有了官方和民间两个“湖长”群体,还在高科技手段护湖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

武汉市水务局2013年发布了全国首份湖泊地图,166个湖首次在地图上全部找到了“家”并被永久锁定。当年底,武汉市环保局也发布了“湖泊电子地图”,市民从2014年开始上网查询所有湖泊的水质状况。

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城”今年6月底正式推出“江湖网--预警图”,民间护湖志愿者会对污染、破坏湖泊的现状进行收集整理后,按等级发布在网上,并且会在每一季度形成报表,市民还可以与网站进行互动,发现有违规行为可以直接告知。

此外,今年3月,湖北省投入640万元建设的卫星遥感监测投入了使用,可对全省755个湖泊形态保护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涉湖违法行为,这一做法是全国首例。卫星遥感监测的优势在于,可以直观地通过监测图像,和湖泊原有形态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偏差,再直接派人去现场查对,效率更高。湖北省湖泊局综合监管处处长张笑天表示,目前全省湖泊的数据库正在建立中,在与监控图像进行比对时还不是那么快,一旦数据库建成,效率还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