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20余载遍尝人间百味 武汉保成路夜市整装待发(图)

发布时间:2016-06-06 15:17:23来源:SRC-11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纪文君

  能代表武汉生活的地方有很多,而代表老武汉夜生活的,保成路夜市算其中一个。

近些年,取消夜市的声音一直在传,有说明年的,有说几个月后的。江岸区官方说法则是:夜市不会拆,只会规范经营,不少逛夜市的人们就此松了口气,“在这里从小逛到大,每个摊位都有着我们的回忆,可不能拆啊。”

前身是江汉路夜市,如今的保成路夜市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从江汉路延伸到保成路,加上四周延展的岔路口,这段一公里左右的夜市串起了老汉口交织时髦小青年的夜生活,每当夜色降临,这条路就变得活跃而拥挤。

沿路走过,有拎着名牌包打扮入时的女性,在闪闪发亮的饰品摊上挑挑拣拣后掏出几百大洋愉快成交;有学生打扮、想追求时尚又碍于囊中羞涩,跟时装摊位老板讨价还价后,小心翼翼掏钱抱回心爱衣物的女生;也有随意逛逛,突然驻足在手机贴膜摊位,换个贴膜买个手机壳的老汉口;以及刚下牌桌直奔美甲摊位,开口就要求要做个“红火”指甲的阿姨……甚至还有些外国朋友,仔细沿途观察摊位上的商品后,尝试着用蹩脚的中文开始他们在武汉的“生活体验”。

某种意义上,保成路夜市成了附近小年轻们的生活风向标,他们说,什么新潮,这条街上就出现什么,从几千块的电子产品到几块钱的皮筋头饰,甚至不用上某宝都能买到。有些摊位和摊主都已经在本地论坛上小有名气,和慕名前来的客人们一拉家常就停不下来。

承载着记忆和历史,保成路夜市正在为整装重发做准备,未来它还将继续承担着本地人们“夜生活”的使命。

周末的夜市,总是那么热闹,两边的小摊位夹着中间并不算宽的人行通道,逛夜市的人们就在中间走走停停。

夜市里的美甲店,生意非常火爆。

老外也会到这里感受热闹的气氛。

摊位都很小,有的只能容纳几个人站立。

一条街,改变一批人们

最早的夜市摊主,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批下岗工人,他们为了生计而开始创业。有人因此致富,也有人后来改行。如今的夜市上,有90后的小年轻摊主,也有70后的大叔,无关年龄,无关商品,一样活跃,一样健谈。

一位做服装生意的摊主跟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2008年来到夜市,没有摊位就临时借用人家的,日子困难就连过年都坚持摆摊。三年后,生意稳定的他贷款开了女装店,并趁势发展壮大,到了2013年底不仅挣了钱,有了自己的服装品牌,还买了辆宝马作为给自己的奖励。2014年,他已经有了13家服装店。到了去年,中山大道为了修建地铁开始封路,影响了客流;随着出摊时间越来越少,他也相继关闭了6家店铺,并开始转型。

“前段时间听说保成路夜市要被取缔,我很难受,我对它有特殊感情,我人生的黄金8年都给了这个夜市。”他透露,自己从身无分文,到如今开公司,都是夜市给的。“夜市上这么多的爹爹婆婆和阿姨,他们一直照顾我,有几年我过年没有回家,他们还打包饭菜给我吃,我都记得那么清楚……”

这个夜市上,几乎每个摊主都能讲出一段故事,可能是从无到有,可能是由盛到衰……多年前,这条街改变了一批人的生活,如今这条熙攘的夜市承载了人间百味,继续向前发展。

沙德运,52岁, 山东人。2011年前后到保成路夜市做服装生意,他随身带着耳麦和扩音器,很远都能听到他的叫卖声。

孙中强,30岁,信阳人。2008年来到这里,刚开始并没有摊位,谁哪天有事不出摊,他就在哪个摊位摆一天。后来租了摊位,又贷款了几万元开起了女装店,生意非常红火,2012年到2014年店面迅速扩张到了13家,直到2015年生意开始下滑慢慢把门店转让出去,到现在只剩2家。

姜超,37岁,2008年前后进入夜市,卖过包、鞋垫、拖鞋,跟着什么火卖什么,现在主营化妆品。

陈龙,29岁,2007年夫妻俩来到夜市,先是卖服装,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夜市摊卖服装后,陈龙就开始改卖内衣和皮包,因陈龙为人和善总是一脸微笑,周围的摊主都叫他外号“夜市陈龙”。

江建生,63岁。2003年还没有正式退休的他就在夜市租了摊位卖一些小饰品,这一做就是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