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身穿便衣穿梭街头 “背包兄弟”一年半破案上百起

发布时间:2017-05-02 07:35:34来源:SRC-269

图为:潘勇(左一)和刘磊(右二)及同事一起,抓获一名盗窃电动车嫌疑人

相关链接:每天扫街抓贼要走8万步 “背包组合”是如何炼成的

楚天都市报记者叶文波 通讯员刘桑萍 实习生邱楚阳 摄影:记者魏铼

这对巡警搭档,一个“70后”,一个“90后”。他们身穿便衣,每天背着书包穿梭街头,时刻准备捕捉违法犯罪分子,人称“背包兄弟”。近日,记者来到洪山区梨园警务站蹲点,打开书包一看,放有手铐、执法仪等18样“执法利器”,还有介绍信。2015年底至今,这对“背包兄弟”破案上百起,抓获嫌犯80余人。

为了显威武 巡警摘下了眼镜

“背包兄弟”中的老大哥——潘勇,1975年出生,武汉人,高大壮实,性格直爽。2012年,潘勇来到洪山区公安分局街道口警务站,开始反扒,专职打击街面犯罪。没有经验的他,只能慢慢摸索,每天步行“扫街式”反扒,最多一天走了8万多步。第一次抓获扒手时,潘勇猛扑上去摁倒扒手,扒手大叫:“你使那么大劲干嘛……”

由于两眼近视,戴眼镜显得斯文,缺乏震慑力,2015年初,潘勇花近万元做了手术。2015年12月,潘勇调到洪山区梨园警务站,遇到刚参警的小伙子——1993年出生的刘磊。

二人的初次合作,是在2015年12月一天晚上,潘勇带刘磊执行抓捕任务。他们一路驾车跟踪嫌疑轿车,2个小时后,在南湖中央花园一路口抓获3名嫌疑人,打掉租车扒窃的团伙。潘勇问:“抓坏人的感觉爽不?”刘磊说:“心跳加速,大脑充血。”

随警直击 轮渡上抓获惯偷

通过摸索,“背包兄弟”发现,必须将传统的走访、蹲守等方式与现代化的视频侦查等手段结合起来。近日,记者来到梨园警务站蹲点时,潘勇正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调查一个嫌疑人。

原来,4天前,在杨园南路徐东馨苑小区,一辆电动车被盗。潘勇、刘磊赶到现场调取监控,发现嫌疑男子40多岁、平头。二人把另两起电动车被盗警情串并分析,发现竟是同一人所为。嫌疑人为44岁的付某,有盗窃前科,每次作案都从武昌铁机路轮渡码头坐船回汉口。

次日,二人再次前往铁机路码头蹲守,记者跟随前往。果不其然,下午4点10分,付某出现了,还推着一辆盗窃得手的电动车。“等他下船再动手,避免意外。”潘勇说。二人悄悄跟上,用手机将付某拍摄下来;待到汉口下船时,他们快速将付某摁倒,人赃并获。“你们怎么知道他今天会坐船?”记者好奇问道。潘勇说:“功夫到了,运气挡都挡不住。”

书包装备 18件执法利器

打击街面犯罪很辛苦,彻夜蹲守、风餐露宿是常事。刘磊鼓励自己“潘哥40多岁了都能受得了这个苦,我才20多岁肯定没问题”。他们一步步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同事们也称他们是“背包兄弟”。

记者一拎书包,还真不轻,打开一看足足有18样物品:手铐、喷雾剂、伸缩警棍、强光手电筒、警官证、执法仪、约束带、警务通、介绍信、笔、本子、口哨、内网U盘、外网U盘、usb数据线接口、数字证书、眼罩、口罩等。“介绍信都随身携带?”记者问道。潘勇说,他们经常跨辖区办案,介绍信主要是为了查案时方便调取视频。

从2015年底至今,这对“背包兄弟”共破案上百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0余人。有人问潘勇:“你又不是刑警,这么拼命破案为了啥?”潘勇说:“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老百姓,肯定也希望辖区平安。”梨园警务站站长李斌介绍,梨园警务站辖区人口10余万,正处于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警情复杂,潘勇和刘磊做得很好,有力打击了辖区的现行违法犯罪活动,辖区警情下降幅度排在洪山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