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4日讯(通讯员余毅 章国洽 记者董晓勋) 昨日,在6月14日全国献血日到来前,空降兵某航运旅修理厂厂长田晓虎习惯性地完成了这一“规定动作”,而今年,已经是他坚持无偿献血的第19个年头,累计献血超过8200毫升。
现年37岁的田晓虎,回想起第一次献血场景,至今依然记忆犹新。1999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入伍不到4个月的他根据部队安排,上午7时,献血车便开进了部队营区操场。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他和战友们便在血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写献血登记表、测量血压、抽血化验,经血液检验合格后开始献血。也就是从那次献血验血型起,他才得知自己的血型是Rh阴性A型血,俗称“熊猫血”。
后来,田晓虎专门查阅相关资料,对Rh阴性血型和献血知识有了更全面了解。“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在和平时期不能上战场流血牺牲报效国家,那就用献血的方式回报社会。”他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每次献血,我都有一种上前线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欲罢不能。”从此,他便走上了献血这条奉献爱心的公益之路,就像他的本职工作维修飞机一样,他把无偿献血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个“规定动作”。
2012年一天深夜,部队里组织夜间飞行,田晓虎刚排查完一个比较烦琐的故障,便接到驻地血站的紧急电话,一位Rh阴性A型血的驻地大学女生不幸遭遇车祸,生命垂危,急需输血救助。“我血型符合,现在就赶过去献血……”他闻讯而动,马上向部队请示,经批准后,连夜赶往血站献血,经过军地双方的爱心接力,成功挽救了这名女大学生的生命。
经历此次突发事件后,田晓虎才意识到,献血救人,并不是简单的手臂到手臂的过程。悬挂于病床前的每一袋血液背后,是一个勤勤恳恳的专业体系以及一个复杂的检验制备过程。很多时候,一袋血液就意味着一条生命,谁也无法预言意外事故何时会发生,但所能做的就是定期献血,让血库有足够的血液储备,能在最为关键的时刻点亮他人的生命,这也是革命军人红色基因的一种传承。
在田晓虎的提议下,驻地血站成立了“Rh阴性稀有血型互助组”,田晓虎是这个互助组11名“元老级”成员之一。这两年,他们还建立了相应的微信群,目前已发展成员200多人,人数不算多,但已经成了“熊猫血”献血队伍的主力军。
田晓虎常说:“我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能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可以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还能用无偿捐献的血液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温暖和正能量,这足以让我倍感自豪!”
据了解,田晓虎入伍19年来,累计检查飞机上千架次,发现排除各类故障500多起,从未出现过事故征候和人为差错,确保了飞机完好率、任务率100%。2014年他被评为空军优秀机务工作者,2016年获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
【编辑 王戎飞】
(作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