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硚口鸟瞰图。
记者 彭磊 实习生 林晗茜 通讯员 杨丽 袁永华
痛苦抉择
20多年前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辉煌依然激荡在武汉人的记忆中,而如今汉正街虽名声在外,步伐却已蹒跚。
汉正街的困境,正是硚口的一个缩影。
因商而兴,硚口成为武汉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成为老旧居民区密集之区,西部13个城中村占据全区“半壁江山”;新经济的浪潮中,老工业基地日渐衰落;昔日“天下第一街”,受制于落后交易方式、商居混杂,日见疲态。“低着头朝西走,闻到臭气是硚口”,这句顺口溜更透出百姓的不满。
在该区决策者看来,“不变”,是硚口由盛转衰的根源,唯有“善变”、“快变”才是出路。
一系列堪称武汉城区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腾笼换鸟”行动由此拉开帷幕,三场大戏陆续上演:
汉正街搬迁整治强力推进。至去年底,汉正街1750余家传统商户外迁,副食品市场、鞋类市场、老鼠街、十三行等小商品交易市场上千家家商户外;
整合化工企业搬迁、城中村改造、都市工业区转型“三大资源”,建设生态产业、生态商务、生态居住“三大板块”,99家化工企业陆续外迁、13个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
而第三场戏则在被称为全省最大“火药桶”的长丰地区开锣,1万余家小作坊形成的生产、住宿、仓储混合的“三合一”场所被彻底清退。
新变化,开始在硚口涌现: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单位、瑞典宜家项目入驻,西部购物天堂破土而出、在滨江等区域,一批标志性高层商务楼宇拔地而起……
去年,该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工业税收分别增长33.7%和23.5%。
老硚口焕发新活力。
转型阵痛
转型是疼痛的。
汉正街搬迁、化工区腾退、城中村改造,要想同时完成这“三件大事”,放在任何一个地区都是头疼的难题。
企业、商家的利益如何兼顾、被改造的城中村村民诉求如何保障?硚口用行动一一作答。
于去年初启动的汉正街搬迁改造,该区并未“一刀切”,而是采取软、硬两种措施稳步推进,一方面该区各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关停不符合规定的小市场;另一方面则配合全市和兄弟城区共同引导商家提档升级。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以保障村民利益为前提,高标准得建设还建居所。至今年5月,该区“拆旧还新”建房开工量67万平方米,29万平方米竣工,2212户村民回迁入住。如还建项目竹叶海·嘉园广场,配套了社区物业管理用房、幼儿园、绿化带,商业服务网点一应俱全,还建选址与在建的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连为一体。
而对于化工企业,该区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一类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搬迁;二类污染严重企业,以收购、改制等方式转产、关闭或腾退;三类无土地资源的落伍小化工企业,一律实施关闭。
此外,该区还启动张公堤森林公园、汉江江滩整治工程、东风滨水生态园相继竣工,打造世界级滨水景观,提升人居环境。
老城蝶变
采访中,硚口区相关负责人坦言,眼下的硚口还处于转型的阵痛期,但预计在5年后,一个新硚口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幅美妙的城市画卷将徐徐展开:
5年间,“腾笼换鸟”为更多世界500强及优势产业和项目入驻打下基础,地区生产总值将年均增长12%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0%。
2015年,借中国第十届国际园林博览会在硚口举办之机,新增33万平方米绿化,同时将为投入30亿元提升城区设施。
……
硚口的春天来了。
(作者: 编辑:彭磊 实习生 林晗茜 通讯员 杨丽 袁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