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喜迎十八大 争创新业绩]襄阳小试牛刀的新庄稼医院

发布时间:2012-09-06 05:39:53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邓洪涛

  襄阳,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今秋,“老天爷”不眷顾它,涝旱并发,虫害肆虐,庄稼水深火热。

  大灾过后,秋粮生产到底如何?

  一样的虫害,不一样的稻穗

  2日一大早,赵华就出现在南漳县城关镇临咀岗村田头。

  田头立着一块牌子:万亩高产农田示范片。齐刷刷的稻子像一床巨大的绿黄相间的地毯铺满田野,看上去煞是喜人。

  赵华是县植保站副站长,自8月4日第四代稻飞虱迁至南漳以来,他一直奔走在田间。只见他拿着一个白颜色的托盘,下到田里,把托盘放在稻子根部,使劲拍打……

  记者随手揪了一穗稻谷,用手一搓,清点,256粒,其中,瘪谷45粒。“按这个实粒计,亩产1200斤没问题。”一旁的襄阳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郝福新说,秋粮是三分种,七分管,如果不防治稻瘟病、稻防病虱等虫害,这片田不可能有这么好的长势。

  这时,赵华拿着托盘回来,三四只稻飞虱在托盘上蠕动,“还好,百蔸虫量在200头左右。”

  赵华回忆,暴雨过后,“空降”下来的稻飞虱成片,有的田块百蔸虫量超过3万头。襄阳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连发命令:所有农技人员进村;农药、喷雾器全部调配到位;数十万条防控稻飞虱短信,飞至千家万户……

  他把记者带到一块面积为3亩的灾害试验田,下田取样,瞬间,黑压压的稻飞虱在白色的托盘里爬行,“百蔸虫量在2万至2.5万头之间”。摘一穗稻谷,用手一搓,用嘴一吹,留在手里的稻谷,只有数十粒……

  【画外音】不比不知道。高产示范田其实也是“指挥田”、农技推广田。今年,襄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已达到42个。

  “可不能忘了张技术”

  方宪宝,南漳县武安镇安乐村村民,他家种了16亩稻田,饱满、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静待收割。“我最感激的人是镇农技中心主任李清荣。”方宪宝说,年满六旬的老李每天骑着自行车各村跑,从秧插上到现在,已来村里开了5次现场培训会。

  老方喜欢施懒肥,每亩用100斤碳铵、100斤磷肥。到了丰收季节稻谷老是倒。今夏插秧时,李清荣来到村里开出用肥清单,并一个组一个组地手把手教。现在,老方的稻谷一点没倒!

  记者路过宜城市小河镇符倘村时,村民肖开华正在清点收成,尺把长的苞谷堆满了堂屋。他说,今年4亩地预计要收4500斤苞谷,单产比去年增产了50斤;4亩水稻也丰收在望,预计单产在1100斤以上。“咱可不能忘了张技术。前年水稻发了螟虫,张技术教我弄,现在我也学会了,还教村民防呢。”肖开华得意洋洋。

  张技术叫啥名?肖开华不知道,只知道是镇农技站的。记者一打听,他叫张强,小河镇农技中心主任。

  【画外音】襄阳坚守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农技员共有2000多名,他们长年风雨无阻在田野奔波,也把自己镌刻在农民心中。

  小试牛刀的新庄稼医院

  记者辗转找到张强。眼下,这个30多岁的小伙子有了新头衔——宜城市高河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仅靠农技中心五六个人,就是天天不吃不睡,也忙不过来。”张强说,现在农村都是老人种地,必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系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张强联合另外40个村民,投资18万元,购回了40台背式喷雾器,市里又赠送了3台担架式喷雾器。给庄稼看病不收钱,农民购药后,由合作社负责打,每亩收8至10元,很受欢迎。今年秋粮,合作社累计防虫治病面积超过6万亩,并实现保本微利。

  作为“同行”,汤保春却亏大了。

  汤保春,襄城区欧庙镇刘庄村村支书。今年3月联合50个农民,投资80万元购了43台喷雾器,创办了庄稼医院,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统防统治服务。“没经验,想到有大型喷雾器,按每亩5元与农民签服务合同,农药包干按85元。结果亏了。”汤保春说。“只要为农民做了事,亏损部分,我们想办法。”郝福新找村民调查后,给汤保春一颗定心丸。

  说这话,老郝有底气。车过田野,但见齐刷刷的稻谷连绵不绝地扑入眼帘。“秋粮丰收已成定局。”老郝掏出一支烟,悠闲点上。

  【画外音】农民向城镇集中成为趋势,为农民提供专业、系列种植服务,可能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方向。目前,襄阳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达到了8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