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熊星星
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新一届中央领导审时度势,推动中国经济进入历史性的大转型。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然而,经济运行的数据并不乐观。上半年,我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939.11亿元,同比增长13.1%,较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
与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相比,我省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了4837.64亿元,增速低了14.8个百分点。显然,消费仍是我省经济运行中的短腿。
解决之道在哪里?
“中国大妈”震动华尔街——民众中巨大的消费潜力
今年4月中旬,国际金价出现史上罕见的连续暴跌,两天内跌幅高达15%。抓住金价大跌之机,一些中国民众疯狂“抄底”,动辄投入十几万、几十万。一时间,黄金专柜纷纷出现排队交钱扫货的情景,让“中国大妈”这一新名词震动华尔街。
有报道称,短短10天,“中国大妈”出手近1000亿元,抢购黄金约300吨。
直到6月底,金价第三轮暴跌,武汉各大银行网点及黄金卖场里,黄金专柜前依然人头攒动。
中国民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接近40万亿元,比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7万亿元还要多;中国居民储蓄率从2000年的37.6%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明显高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更高于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则从1991年的51%下降到2011年的35%左右。
截至今年6月底,武汉人均存款约为5万元。
显然,消费潜力空间巨大是毋庸置疑的。
国产奶粉的尴尬——内需为何变成了外采
内需不振,无疑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
每个孩子成长,都离不开奶粉。而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乳制品行业动荡连连,消费者给出最直接的反应是:不吃国产奶粉。为让宝宝喝上放心奶,中国奶爸奶妈们可谓用尽心机,亲自买、托亲友、网上代购。限购也好,涨价也好,再贵再难,也要确保奶粉百分百是“洋血统”。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进口奶粉52.8万吨,进口额高达175亿元;2012 年进口奶粉增至57.9 万吨,其中新西兰奶粉占80%。
今年元月至5月,武汉海关驻天河机场办事处邮检渠道日均监管国际个人邮件700件,其中洋奶粉约占六成。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该关在货运渠道监管进口奶粉156.3吨,同比增长1378%。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经过去了5年。尽管乳品行业的腐败行为被揭露,政府也承诺加强监管,但这并没有恢复人们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本是用于拉动内需的“银子”,不得不以各种方式漂洋过海。国产奶粉的遭遇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尴尬,即人们对某些国产消费品严重的信心缺失。
神峰山庄的火爆——放心就有市场
7月初,英山县孔家坊乡,神峰山庄生态农业产业园内,一群来自山东威海的客人好不惬意。“这里的青菜特别爽口,就是以前吃的那个味”、“猪肉真有小时候吃过的那股猪肉香”……交谈中,记者发现,游客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要的就是不施农药的有机菜,要的就是一个“当年味”。
经营这家庄园的老板闻得青介绍,山庄养猪不用带添加剂的饲料,靠吃黄瓜菜叶和麦麸子;猪粪进沼气池,沼液种菜。来客吃的全是山庄种养的有机食品。目前,大量外地团队订单让山庄应接不暇,100多间客房天天爆满,已排到国庆节以后。“这个钱花得值!”72岁的李奶奶操着浓重的胶东口音说,“明年我还要来,不图别的,就图个放心。”
神峰山庄的火爆告诉我们:放心就有市场。
从“互害”到互信——重构国产品的信心体系
去年6月,案值高达1.5亿元的卫生棉造假产业链被媒体曝光,护舒宝等知名品牌被仿冒,假冒卫生棉成本只有原品牌的四分之一。一时间,“大姨妈很生气”成为网络热词。
吃的用的都有假,有人戏言:现在还有什么是真的?
有的农民种着两种菜:一种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留给自己吃;一种化肥农药轮番上,卖给别人吃。
你让我吃“瘦肉精”,我让你喝“三聚氰胺”;你让我吃“苏丹红”,我让你喝“塑化剂”。“互害社会”,不知谁想出这么个贴切的词。
每个人都是社会分工的一分子,每个人也都是“互害”中的受害者。
扩大内需,固然有很多环节。但改善消费环境,重构国产品的信心体系,已是迫在眉睫。
国家在行动。从整肃市场、严明法纪到理顺关系、源头抓起,治理一环紧扣一环。
企业在行动。措施到位,管理到位,重塑企业的社会形象。
从“互害”到互信,我们每个人都该行动。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