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李春明 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省经团联主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描绘了湖北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正引领湖北谱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我省全面深化改革要走在全国前列,必须牢牢抓住影响改革进程的“牛鼻子”,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一轮改革的最大亮点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要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通过推进“六位一体”的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既是我国国情和改革现状的客观要求,也是湖北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发展阶段来看,当前湖北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正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不放松。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要看到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经济总量基数越大、发展难度越大,要付出的努力也将越大。只有努力释放改革巨大红利,才能激发后发优势,争取后发先至。从发展水平上看,湖北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领域的潜在风险仍然较大,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和保障,湖北过去的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现在的转型升级仍然要靠改革开放这“难得一招”。从发展路径上看,制约湖北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经济领域越来越突出,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发挥其牵引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点和着力点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牛鼻子”,是根本点、着力点。从“基础性”到“决定性”这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升级”,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和发展,抓住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在经济结构上将逐步转为消费为主、服务为主和更多依靠内需,在增长动力上将转向更多依靠要素生产率提高和创新驱动,在投资贸易领域将转向更加开放和自由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优势乃至往日的强势将不再“给力”,政府干预过多、插手过于频繁还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所以,面对这种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把各种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的动力,顺势而为、主动作为,抓紧建立起高层次、高水准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主要是通过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市场通过这一系列经济规律的驱动作用,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循序发展。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常形象地称为“两只手”的关系,即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既不可偏废,也不可错位。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就要简政放权,不要干预。要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的范围,最大可能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凡属市场难以发挥作用乃至市场失灵之时,政府应当主动补位,坚决管住管好。要善于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只告诉市场主体不能做什么,至于能做什么、该怎么做,由市场主体自主作出判断和决策。要通过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找准市场功能与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把两者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