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学习领会共享发展理念

发布时间:2016-07-12 16:59:32来源:SRC-389

  【编者按】

  共享湖北发展成果、共创湖北幸福明天。5日,省委政研室、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联合举办第十二次湖北经济发展季度专家座谈会。围绕“推进湖北共享发展”主题,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贡献真知灼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盼,提出了以共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贯穿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实现路径及保障措施,对于着力推动发展实践、促推“幸福湖北”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湖北日报讯 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省经团联主席 李春明

一、深刻理解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

1、共享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社会赖以存续与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明确了这一正确方向,发展的主题才会更加突出,发展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要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之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的发展。全民共享,就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全面共享,就是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实现共享发展,一定要厘清共享与均享的关系,必须明确共享不等于均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享只能是有差别的分享,而不可能是平均的、无差别的、等份额的分享。还必须明确,共享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过程。

3、共享发展是以人民为动力源泉的发展。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不是坐享其成,而是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依靠勤劳与智慧创造财富,为共享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当今,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仍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盲目自满。必须继续发扬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全体社会成员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实现共享。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在强化政府保基本职责的同时,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卓有成效地推动共建共享。

4、共享发展是坚守公平正义的发展。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本质要求。推进共享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在法律规范、制度安排、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力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以及起点、过程、结果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尤其要充分发挥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作用,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发展效率,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为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奠定物质基础,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良性循环。

二、准确把握共享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是保基本。重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主要是: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强化政府职责,创新服务方式,尽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二是保重点。共享发展要特别关注低收入群体,健全关爱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他们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保障他们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要格外关注困难群众的疾苦,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帮助排忧解难。统筹健全社会救助、养老、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制度体系,保障“重点群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和安全权益。

三是补短板。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同步推进,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是守底线。从底线思维出发,使社会政策真正起到托底作用。要托住普遍的基本保障的底、托住特殊困难人群的底、托住急需救助人群的底,帮助他们渡过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各种难关。慎做“锦上添花”,重在“雪中送炭”。要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重点解决低收入群体、特殊群体的突发性、临时性困难,防止出现因生活困难发生冲击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多方强化共享发展的保障措施

1、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全省各级党组织在共享发展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创新保障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为全省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充分调动各方面共建共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进一步营造共享发展气场。

2、强化立法的引领作用。适应共享发展的要求,抓紧制定、修改和完善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健全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单行条例和政府规章,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通过地方立法及制度设计,确保共享发展重大决策贯彻落实。

3、强化规划的指导作用。规划具有宏观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必须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导作用。要抓紧将全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湖北建设的各项规划予以细化,重点推进脱贫攻坚、促进就业创业、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健康湖北建设、加强住房保障、应对人口老龄化、关爱困难群众和扶残、完善社会保障等九大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共享发展步伐。

4、强化监督的促进作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共享发展重大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确保共享发展的法律法规、决议决定得到贯彻落实。健全举报制度,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社会监督,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对推进共享发展工作进行舆论监督。各级司法机关要加强对共享发展成果的保护,依法惩治侵害人民群众利益和破坏共享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

  关注四大体系的顶层设计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社科联副主席 赵凌云

  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的落脚点和归属,要注重全面性、基础性、制度性、框架性,重点关注四大体系的顶层设计。

  一是质量与水平指标体系的顶层设计,这是共享发展的目标。这个顶层设计的基本逻辑是从全面小康到后小康。

  二是支柱体系的顶层设计,这是共享发展的重点。这个顶层设计的基本逻辑是经济与民生、城市与农村的均衡发展。

  三是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这是共享发展的动力。这个顶层设计的逻辑是将共享发展要求贯通各项政策,推进平等发展、平等参与和平等共享。

  四是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这是共享发展的保障。这个顶层设计的逻辑,是从共建到共享,到共富,到共同幸福。

  以人民立场践行共享理念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省经团联副主席 邹贤启

  实现共享发展,关键是要以人民立场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一是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共建的积极性,激发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创造活力、奋斗精神和创业梦想,在共建中各尽所能,尽展其才。

  二是要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法律制度、政策措施的出台,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善于吸收合理意见,真正体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三是要坚持以人民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终尺度。

  四是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人民主人意识。要处理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问题,处理好城乡关系、区域关系、收入差距等重大关系。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省发改委副主任 肖安民

  坚持“保障民生、补齐短板”两个导向,做好五项工作,推进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享发展。

  健全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标准化。抓紧编制出台《湖北省“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

  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十三五”时期,我省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脱贫作为补短板的重要一环。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共享。加快研究制定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等“三挂钩”,更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体制,提高共建能力。引导公共财政资源重点投向民生保障领域,非基本领域更多发挥市场力量。

  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获得感。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产品、住房保障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

  守好共享发展的防护网

  省人社厅副厅长 易望汉

  推动湖北共享发展,要坚持“坚守底线”和“激发活力”相统一。人社部门有三个着力点。

  全力建设全民社保,守好共享发展的防护网。社保是民生之基,是共享发展的基本制度建构。要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突出全覆盖、促公平、可持续。

  全力促进就业创业,筑牢共享发展的压舱石。着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着力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的职工安置工作。

  全力推动人才创新,激活共享发展的动力源。面向企业需求,支持企业家创新,支持企业凝聚创新人才。面向创新创业,帮助创新人才“下海”,促进创新成果落地。面向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人才产业,促进人才顺畅流动。

  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省民政厅副厅长 闵建华

  民政工作是推进民生共享的工作,首要责任是托住社会的底线,托起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希望,让每一名困难群众贫有所扶、困有所助、急有所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将着力完善社会救助、养老、救灾“三大体系”,落实共享发展举措,服务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有效惠及困难群众;充分发挥好社会组织、社区平台、慈善帮扶“三大作用”,创新共享发展方式,让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有更多机会参与提供公共服务;针对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中存在的救助标准偏低、县市配套投入不到位等问题,用好改革创新、法治、从严治党“三大动力”,助推实现共享发展目标。

  履行税务使命担当

  省地税局副局长、武汉市地税局局长 罗涛

  税务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首先要倾注全民共享,提升民生福祉的覆盖面,让纳税人有成就感、弱势群体有安全感、广大人民群众有获得感;二要力促全面共享,保障共享内容的全落地,需要用新理念助推经济稳中求进、用新思维助推社会和谐稳定、用新举措助推文化强省建设;三要参与共建共享,力求实现路径的多元化,提升税务治理能力和水平、织就全覆盖的社会保障网络、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服务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四要注重渐进共享,确保推进进程的均衡性,立足省情做大蛋糕,确保税收收入保持适度增幅和规模,突出公平分好蛋糕,最大限度调节社会财富均衡分配。

  引导共享发展的心理预期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邓大松

  中央对共享发展有着明确要求,就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这12个字有着清晰的逻辑层次,“参与”是基础,“尽力”是关键,“享有”是目的。

  因此,在实践中要特别注意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各方对“共享发展”的心理预期,“共享发展”并非“坐享其成”、“平均分配”,对于各级干部来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必须记在心中、抓在手上,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一刻也不可松懈;对于广大群众来说,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劳动创造,大家是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共建才能促进共享。要大力营造共享发展源于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创造的浓厚氛围。

  在共建中推动共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赵曼

  何为共享?即公平与普惠。这需要特别关注群众的感受度和满意度,要刷得出来存在感和获得感,增强民生福祉,并不仅仅是加大投入,要把好事办好,通过共享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湖北更有质感。

  要在共建中共享。共享引领共建,共建推动共享,共享不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不是坐吃山空,也不是福利养懒人,仍然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中获得更高更广更公平的共享。

  民生人人可为、人人必为、人人受益。这中间有三个关键词:“健全机制”,大家的事大家为,形成国家、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多方参与的机制;“营造环境”,营造宽松的干事环境;“自助、他助、互助”,多方协同、八方支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由此,方能够“天下大同、和谐小康”。

  要加强群体能力建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丁士军

  共享发展要从以下方面认识和着力:

  第一,共享发展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参与和共同发展。共享发展需要特别关注贫困、公共服务、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健康、居住。

  第二,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共享发展的社会政策体系。需要政策创新的主动性和强有力的政治承诺。

  第三,加强弱势群体能力建设,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势群体往往不具备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具有脆弱性(或弹性不够),需要政府和社会帮助他们恢复弹性,从而进入经济和社会再生产的循环。

  第四,农业与新型城镇化是共享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农业是缓解贫困和促进共享发展的重要工具,新型城镇化是共享发展的重要手段。

  养老服务建设抓四点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 丁建定

  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处理好四个关键问题:

  一是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基本关系。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依托,机构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撑。

  二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理念与原则。除了确保老年人生活质量、尊重老年人选择意愿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必须具有保证老年人安全、共同责任理念,同时还需要遵循一些理性原则,比如自力为主,家庭与社区为辅等。

  三是厘清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及其责任。社会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包括家庭、社区、机构、政府与公益性组织和个人。

  四是在养老资源配置和养老服务提供方面需要分层分类。

  文字/记者 廖志慧 吴文娟 实习生 吴睿 刘菲凡 通讯员 许巍 文嵘 图片/记者 宋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