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湖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成就综述:创新驱动 湖北发展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6-08-04 08:02:01来源:SRC-389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文俊 通讯员 丘剑山

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谋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出台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举措,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通道……“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创新湖北”作为“五个湖北”建设的关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实力正在实现整体跃升,日益强劲的“第一动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惠及民生

芯片晶圆、光纤传输设备、光纤激光器、人造血管、农村信息化信息服务一体机、虹膜识别芯片、VR游戏……今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湖北“智”造的科技创新产品备受瞩目。这是湖北科技创新近年迅猛发展的缩影。

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建设创新强省”,“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在发展中的作用,全省上下围绕创新湖北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大国重器,威名赫赫。“快舟小型运载火箭”首创星箭一体化技术,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机动能最强和测试发射最快纪录;“单模光纤超大容量光传输”一再刷新全国纪录,一根光纤可容纳30亿人同时通话,而大小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中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问世于光谷,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科技创新,服务百姓。“高速铁路500m长焊接钢轨生产系统集成创新与应用”填补了500m长钢轨生产装备的空白,让高铁跑得更稳;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将育种周期缩短近一倍,大幅提高种子真实性检测准确性;“可定位可控制高清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系统”让胃镜检测无痛苦,并率先在全球实现商业化应用……“十二五”以来,我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在鄂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8家、在鄂两院院士70人、国家“千人计划”273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70人、获国家科技奖163项,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中西部地区之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3件,比“十一五”末增长近4倍。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2015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3300家,位居中部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028.94亿元;双低油菜、淡水水产品等品种的技术力量、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获批成为全国7个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之一。

改革激发活力“双创”蔚然成风

作为科教资源大省的湖北,一度面临科研经济“两张皮”,大量科技成果无法从实验室走向企业、走向市场。破除科技管理中的制度藩篱,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通道,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湖北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创新优势,最大的潜力是创新潜力”。“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将“创新湖北”作为“五个湖北”建设的关键,紧紧扭住“硬骨头”攻坚克难,先后出台30余项政策文件,不断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总体设计和制度框架,持续为科技创新创业清障搭台。

2012年10月起,省委书记李鸿忠坚持每月到东湖高新区调研并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创新创业中的困难和问题,并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充分调动和激发光谷创新创业活力。

2013年年底,我省按照“实惠归个人,荣誉归学校,利益归社会”的原则,大胆碰触体制“天花板”,推出“科技十条”,率先在全国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此后,“科技十条”实施细则、“科技创业十条”、“新九条”接连发布,降低初创企业成本,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初创企业,推动一大批科技人才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一线。

从修订法律条款、制定配套细则到部署具体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触发科技成果转化“核裂变”,促荆楚大地涌动创新创业潮,有关政策被国家相关立法草案和文件吸收采纳,央视《新闻联播》3次专题报道,中央部委和兄弟省市多次来鄂调研考察。

随着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陆续启动,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保持50%以上的增幅,以较大优势保持中西部第一并跃居全国第二,突破830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各类孵化器累计超过300家,孵化器在孵科技企业达到1.6万多家,每年新增创业企业近3000家。

撬动区域创新 引发地方聚变

今年3月,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落户武汉,项目总投资240亿美元。5月,总投资30亿元的宜昌惠科液晶显示器及LED背光源项目正式投产,首批下线的2万台32寸液晶电视将全部出口意大利。而在另一个副省级城市襄阳,中国移动云计算中心、华为云数据中心均已投入运行。

武汉、宜昌、襄阳,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十二五”期间,我省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完善,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及武汉、襄阳、宜昌国家创新试点城市陆续获批并有序推进。

闻鼓而进。我省县域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纷纷迅速进入状态,用政策弥补创新的短板,集聚技术、资金、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将科技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52个市县区被科技部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县区。

武汉新芯、烽火通信、光迅科技、高德红外、锐科激光、禾元生物、光谷北斗、铃空游戏……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一大批科技企业汇聚于此,千方百计将“智力”转化为真金白银。近年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核心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超大容量光传输技术多次刷新我国光传输最高纪录,进入世界最前沿;大功率激光器、9轴联动高性能数控系统、彩色聚合碳粉、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北斗米级差分导航与厘米级广域实时精密定位系统、语联网云翻译平台等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和产业提挡升级的动力引擎。

竞进提质、提挡升级。2015年,全省拥有7个国家级高新区、20个省级高新区、8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高新区、39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以上高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农业园区总产值超过1300亿元。国家高新区群体数量位居中部省份第一。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生根,我省创新点火系将日趋完备,创新驱动新引擎将全速发动,科学技术发展将迎来又一个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