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空军老战士报告团:传播信仰火种30年不辍

发布时间:2016-08-31 08:55:43来源:SRC-389

湖北日报讯 (记者陈鹏、通讯员穆琳、孙鹏)“我们要像习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讲话要求的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昨日上午,中部战区空军某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成立30周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报告团成员们共表心声。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出席报告会。

成立于1986年的老战士报告团,以“战争亲历者、历史见证人”身份,奔波于20多个省市自治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先后作报告3300多场,听众达220多万人次。习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报告团成员第一时间组织集中学习,虽然年事已高,仍加班加点撰写宣讲提纲。

中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姚丹江宣读了战区空军党委关于开展向老战士报告团学习活动的决定。报告团成员毛兰成、曹京柱、骆继铭、赵庆珍、张佑军分别为在座听众演讲。

报告团副团长毛兰成说:“什么是信仰?信仰内化于心是灵魂,外化于行就是作风。有困难、有风险、有曲折,都不可怕,只要信念如铁,就一定能排除万难、走向胜利。”

“首届感动四川十大人物”赵庆珍是报告团的新成员,在战友牺牲后,他把战友母亲当亲生母亲,默默尽孝23载。他说:“我将像报告团的老首长们一样奉献一辈子,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人间大爱!”

饱含深情的讲述,让在场的500多名官兵流下热泪,会场掌声激荡。“什么叫不忘初心,他们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诠释。”现场听众、某场站导航连台长许刚说。

当天下午,报告团成员与部分院校师生、机关干部、部队官兵代表座谈。报告团还将深入部队和地方宣讲习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又讯:

  坚守信仰高地 矢志铸魂育人——“老战士报告团”发言摘登

图为:老战士们手捧鲜花,向官兵致敬。

图为:一名大学生含泪听报告。(本版图片:视界网 李明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陈鹏 通讯员穆琳 孙鹏

 

真情真理 中国故事

老战士报告团副团长毛兰成

12年前,在老团长张绪的带领下,我加入了老战士报告团这个光荣集体。相对报告团老一辈而言,我是一名后来者,一直在学习着他们的事迹,感悟着他们的精神,传承着他们的信仰,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行。

我们报告团成员中,有13人参加过战争,5人身负重伤。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坚定了大家爱党信党跟党走的信念。张绪老团长是我们党的同龄人,未满16岁就追随红军参加了革命,参加大大小小战斗100多次。抗日战争中,日本鬼子的子弹击中他的右眼,年仅17岁就只剩下一只眼睛;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部队的子弹击穿了他的脖颈;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手雷炸伤他的腰部,昏迷了5天6夜,直至去世身上还留着3块弹片。三个历史阶段,三次身负重伤,没有成为张老炫耀的资本,反而成为他不懈奋斗的动力。

上世纪80年代,西方反华势力大搞和平演变,国内少数人公然否定党的四项基本原则,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面对这一切,许多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坐不住了,个个义愤填膺。老团长张绪激动地对大家讲:“当干部可以退居二线,做共产党员却永远没有‘二线’,工作职务没有了,但共产党员的责任还在。为了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必须站出来说话!”

正是凭着这种高度的政治敏感和对党的无限忠诚,1986年10月,干休所10名已经离职的老战士,毫不犹豫地披挂上阵,主动请缨成立老战士报告团,以伤残之躯投入到没有硝烟的思想战场。

老团长张绪临终前的一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那次,我应张老的要求,上门去给他录制影像光盘,他想作为特殊的遗产留给孩子们。录制到最后,张老对着摄像机,郑重地向党组织袒露了心声:“我最大的愿望是,在去世之后,党组织能确认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位87岁高龄的老人,一名70年党龄的老党员,一个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的老红军,在生命的尽头,始终割舍不下的,是党组织对自己的评价,这是一种多么纯粹的情感,多么忠诚的信仰!习主席要求我们要做合格党员,张老正是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信仰,什么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回顾三十年的历程,报告团旗帜不倒、队伍不散、工作不断,深受群众欢迎,社会认同。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紧跟党的思想步伐,与时俱进,才能紧扣时代脉搏,才能用真心真情真理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

 

英雄老兵 闪耀群星

老战士报告团成员曹京柱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接触和采访过很多南征北战的老英雄老党员,深深地感到这些老革命老党员每个人都是一部厚重的“红宝书”。

老战士报告团的早期成员,大部分都是我很熟悉很崇敬的老领导,过去我经常随他们一起出差,下基层蹲点,让我永远难忘的是下基层调研,从首长到参谋干事都一样地交伙食费,在出差途中从来都是首长个人掏钱请我们这些随员吃饭。每逢春节,领导更是把单身汉和临时来队家属一起叫到家里会餐,我们都是两手空空到他们家去的。这在当年,都是些寻常小事,可这些小事却体现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军的优良作风。这些平凡的小事,体现着老前辈们的高尚情操,也体现着这些老共产党人的境界追求。

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上世纪70年代我跟随老首长、老红军杨春晖,到河南新乡直升机团调研,天特别冷,手冻得握不住钢笔,部队招待所没暖气,考虑到老首长年纪大了,团里提出把我们安排到市里有暖气的宾馆住,杨老坚决不同意,说就住部队招待所,晚上多盖床被子就是了。那时我年轻,盖了两床厚被子还觉得冷。第四天我们离开直升机团,在火车上我才知道,老首长一连三夜都是穿着大衣盖被子睡的,冷得睡不着,就在屋内来回走。

还有一次,我随杨老到一个高炮连队搞教育试点,吃住在连队,条件很艰苦,经常是咸萝卜条拌大米饭,连点肉腥味都闻不到。我跟工作组其他人商量后,由我去找连长指导员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在午餐时给杨老煎一个鸡蛋。中午开饭时炊事员给杨老煎了个鸡蛋,杨老问改善生活呀?再一看我们都没有,战士们也没有鸡蛋,便把筷子啪地往桌子上一拍,问“这是怎么回事啊?”我赶紧解释说:“杨副主任,你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年龄比连队干部、战士的爹都大,吃个炒鸡蛋算啥?”杨老更火了,批评我说:“小曹,你这是让我搞特殊化!以后再也不准搞了。”说着把鸡蛋往其他同志碗里夹,分给大家吃了。

现在,我正在写一本书,书名叫《我的天空和星星》,即思想的天空和最敬爱的人,报告团的前辈们就是我天空上明亮的星星。我要通过老战士报告团的事迹,告诉大家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保持红心 永不变色

老战士报告团成员骆继铭

我是一名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党员,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经历过风风雨雨,曾看到过很多人间惨剧,能够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甘愿一辈子去追随。

习主席讲:“我经常看中国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后挨打的悲惨场景就痛彻肺腑!”曾经的苦难经历让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我的家乡在江苏句容,在我十岁的时候,也就是1937年,日本鬼子血洗了我的家乡,全家开始逃难。从南京到武汉,转长沙到桂林,再到贵阳,耗尽了家中的积蓄,甚至连衣服也丢光了。记得那年冬天特别冷,我却贴身穿着姐姐的花袄子,膝盖上套着父亲的长袜筒,外面套了两件单裤,就这样哆哆嗦嗦地过了一冬。

我们全家逃难途经汉口时,在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宣传抗日的游行队伍,可以听到激昂的口号声和雄壮的歌声。虽然我当时年龄不大,但却被他们的歌声感染了、打动了,学会了用歌声来呐喊,来激励自己。

我的逃难生涯直到抗战胜利才算结束。1945年秋,我中学毕业,考上了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我感到未来一片美好,但恶劣的国内环境,根本容不得我安心读书。原因是蒋介石葬送了抗战胜利后的大好形势,悍然举起屠刀,发动内战。1947年5月20日,南京、上海的大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罢课游行,喊出“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口号。国民党反动派如临大敌,派出大批军警、马队残酷镇压。我在游行中,一时躲避不及,被反动军警打伤了左臂。我的好友、同班同学孙傲沧被打成骨折。国民党反动派不但对全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充耳不闻,反而如此残暴地对待赤手空拳的青年学生,这使我惊醒了,我开始擦亮眼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入伍几十年来,无论身在何地,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我都没敢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政治生命,时刻在提醒自己永远记住入党的初衷,保持红心,永不变色。

一诺千金 一生坚守

老战士报告团成员赵庆珍

我是空军某旅转业干部,现在四川省邛崃市委办公室工作。

2014年,我被评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人物”,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转业干部走入了公众的视野。说实话,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和光环,我有些不知所措,我只是做了一个党员该做的事,却引起了这么强烈的反响。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我有幸成为老战士报告团的一员。

1989年,我成为一名光荣的飞行学员。在学校,我结识了来自邛崃的同学余江。同样来自农村、相似的生活经历,让我们很快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训练中我们相互勉励并立下誓言:“一定要在飞行上干出一番事业,哪怕为之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果将来谁出现意外,相互为对方的父母尽孝。”

谁也没有想到,这句互相鼓励的话竟一语成谶。1993年8月23日,余江在毕业前一次夜航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一直与儿子相依为命的程秀莲妈妈得知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当场昏厥过去。我守在病床边,看着程妈妈苏醒过来后,紧紧握住她的手,郑重地说:“余江弟弟走了,以后我就是您的儿子!”从那时起,我每年休假都去邛崃,因为,那里有我牵挂的妈妈。

信守承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然有了承诺,就要一生坚守。转业时,是回老家徐州,还是去邛崃的难题摆在我面前。我与父亲商量,他坚定地支持我说: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在,你就去那边一心一意地照顾好程妈妈。从此,我与父亲总是聚少离多,直到父亲病重时,我才赶回老家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报告团老首长们常说: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今天,作为报告团的新成员,我觉得自己精神上有了真归宿,行动上有了新目标!我要按照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要求,沿着报告团的足迹,坚定地走下去!

 

像父亲那样 做合格党员

老战士报告团成员张佑军

我是张绪的小儿子。可能在很多人眼中,我是将门之后、首长之子,少不了跟着他沾光,可事实上我没有得到任何照顾,父亲也没有留下任何物质遗产,唯一就是把“共产党员”四个字深深刻在我脑海中。

父亲1921年7月出生在山西省平遥县,是党的同龄人,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总是把党的事业看得很重,一生都在追随、都在奉献。

烽火岁月里,父亲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三负重伤,右眼永久失明,脖子被子弹洞穿,腰部被炸伤,直到去世身上还留有3块弹片。每当回忆这些往事,父亲总是十分从容平静。他说:“敌人的子弹可以击伤我的身体,但击不垮我的信念和勇气。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更加坚定了我跟党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和决心。”

1983年,父亲从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岗位上离休,我们兄弟原以为可以好好陪陪老人,让他度过一个安逸的晚年。可离休没多久,他就倡议成立老战士报告团,并被大家推选为团长。

2008年1月,天气出奇的冷,外面还下着雪,地面结着冰,父亲刚出院就接到武汉卓刀泉中学邀请,我们看到父亲久病初愈,身体虚弱,又是冰天雪地的,都建议他不要去,但他说,我已经答应了孩子们,就要说话算话,毅然走出家门。看着父亲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在风雪中的背影,我的心头一紧:真怕他这一去,真就倒在讲台上了!那天讲完后,他是被老师们搀扶着送回家的,接着就住进了医院重症监护室,这是父亲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报告。

2008年5月1日,父亲走完了87年的人生历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发现了父亲的遗嘱,上面写道:“遗体捐医供科研,团结战斗寄哀思……”

送完父亲后,报告团毛叔叔赶到我家,送来了父亲请他转交我们的一份“遗产”,一张父亲最后对我们嘱托的光盘。在录像里,父亲对我们说:“我参加革命几十年,没有给你们留下金,也没有给你们留下银,留给你们的就是这张光盘。里面是我的革命经历和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做人准则。你们要经常看一看,不要忘记你们是红军的后人。”

父亲没教过我什么大道理,但他却用一生做着共产党员的示范。2012年,我被增补为报告团成员。面对这份荣誉和责任,我已做好准备,就是沿着父亲的足迹,传承父亲的精神,像他那样做一个大写的人,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红色基因传承人 创新理论传播者

——中部战区空军某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简介

中部战区空军某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原由10名离退休的老红军、老八路于1986年10月自发成立,先后去世10人,经多次补充现有成员13人。

30年来,他们坚持以“战争的幸存者、历史的见证人”的特殊身份,不辞辛劳地奔波在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入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大专院校、中小学校、企事业以及少管所、监狱等单位义务讲课作报告,进行我党我军革命传统教育。先后作报告3300多场,听众达220多万人次,引起强烈反响。曾4次被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被全国老龄委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创新奖”,被空军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并多次被湖北省、武汉市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

2009年,原团长张绪被空军党委追认为“把一生献给党和人民事业的模范共产党员”,并被中宣部列为全国重大典型广泛宣传报道,在全国全军上下引起强烈反响。2011年7月,张绪同志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以张绪先进事迹编排的大型话剧《信仰》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和话剧最高奖“金狮奖”。

现任报告团成员中,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54岁,平均年龄81岁。但无论人员如何变动,世事如何变迁,报告团始终做到“旗帜不倒、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特别是在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他们积极奔波在军营内外,解读强国梦、强军梦,引导青年官兵争当“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先后作报告200余场,在广大官兵和社会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