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网 > 网闻联播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砥砺奋进的五年】:文化“走出去” ,乐安从“羞答答”变成了“大方方”
发布时间:2017-06-14 09:24:56来源:乐安发布进入电子报

“快去快去,那边在拍电影,听说来了不少大明星呢。”6月2日,牛田镇村民及部分外地游客蜂拥而至流坑村,围观乐安历史上首部电影《大傩·董春女》开机拍摄。当日上午,在流坑村“水绅山笏”宅前,凤冠霞帔的“董春女”在母亲的搀扶下走出家门,迈上花轿……”

  搭台唱戏,乐安文化走出去步伐铿锵

电影《大傩·董春女》改编自历史小说《残垣夜雨》,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乐安奇女子——董春女凄美的传奇故事。

作为本土文化工作者,《残垣夜雨》的作者黄更昌自己没有想到,作品能搬上银幕。据黄更昌介绍,《残垣夜雨》创作于2013年4月。去年年底,在县里的支持下修改、再版,并将改编成电影的事提到了议事日程。2016年9月,开始与寻找影视公司合作,如今“梦已成真”。

由于定位于全球首部展示“大傩祭礼”的文艺电影,加上制作团队的实力,电影甫一开拍,就受到了不一般的礼遇。“现在已经有很多国际电影节向我们招手了。”电影《大傩·董春女》总制片冯坤透露。

作为临川文化和庐陵文化的交汇地,乐安县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乐安县围绕建设“古村生态旅游知名县”,乐安文化“走出去”步履铿锵。继今年2月份在京举办了“流坑文化进京展”后,前不久,《赣文化第一村——流坑》大型中英文画册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面向全球发行。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安蛋雕”,6月13日至6月17日又将亮相在斯里兰卡举办中国文化周活动。

  耕耘得越深,越能感受这片土地上文化的厚重

从1997年开始对乐安本土文化的涉猎和研究,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黄更昌已有20年整。这些年,他为研究和编撰《秀美乐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流坑》《流坑历史文化资料集萃》等文史书籍,共100多万字。 “乐安由于地处山区,历史上尤其是唐、宋时期,因战乱等原因,不少当时的大家族到乐安来避居,因此,也带来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钻研得越深,感觉要写的东西越多。”黄更昌说。

但长期以来,因县内没有一所高等学府,且地理位置偏远,对乐安的文化挖掘和认识一直以来都处“浅表”耕耘阶段,《大傩·董春女》剧本改编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开始,电影主创团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人物塑造和故事编排上,直到导演、编剧姬诚看了介绍流坑傩舞的视频,并到故宫博物院查阅相关资料后,才发现,原来流坑传承了宋以后消失了的“大傩祭礼”文化,并将电影主题定为董春女用灵魂守护着有着3000年历史传承的“大傩祭礼”,使得“大傩祭礼”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得以在新社会获得新生命。对此导演姬诚认为,通过祭礼的方式,在乐安这片土地上,把中国失去的一些文化复兴。针对本地缺乏专业人才的现状,乐安县在挖掘传统文化方面,一方面,加大对本地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拟与大连民族大学就挖掘传统文化工作进行合作,并已确定了包括非物质文化传承、挖掘匾联文化、饮食文化、畲族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合作方向。

  行走的越远,越能看清乐安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果加上此次出访的斯里兰卡,乐安蛋雕已是二次走出“国门”。“我喜欢‘走得越远,离自己越近’这句话,我觉得每参加一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都会增加我本土文化认识的信心。”身为乐安蛋雕第四代承传人的邹兆庆说。

在“走出去”过程中收获自信的不止是邹兆庆。今年2月18日至22日流坑图片进京展上,五天展出,观展人数达到了3万多。北京交通大学一位教授连续看了5天,每张照片都不放过,并竖起大拇指说,像流坑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保留的原汁原味的古村真的不多了。“恰噶,希望乐安越来越好”“壮哉我大流坑!”“展示乐安县文化的很好的窗口”除了热情的北京市民,当地干部群众也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为乐安文化走出去“点赞”,为乐安的文化“点赞”。

  带着这种自信,乐安县加大了对境内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力度。同时,作为全省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作6个试点县之一,目前,乐安县正组织人员对红军标语进行全面普查、拍照,其他保护工作正在着力开展。此外,在文化产品开发方面,畲族竹竿舞、乐安傩舞、流坑小吹会、乌江奇石、竹编工艺品、古玩字画、流坑红鱼等文化创意产品,已搭上文化的“列车”,扬帆起航。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