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长江中游城市群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湘鄂赣联动治污 湖北推进“三江三库”水污染防治
发布时间:2015-06-29 10:01:25来源:长江商报进入电子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刘迅 周舜尧

  “加强武汉城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交流合作,深化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互动合作。”这是湖北省在关于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明确要求。

  6月26日,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有利于共同保护水环境,促进人水和谐、绿色发展,引领全国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以长沙、江西、武汉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城市已在医疗、社保、教育、科技、水生态保护等方面有所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三省“抱团”打造加工贸易承接地

  实施意见鼓励和推动跨省、跨江、跨区域合作。明确提出加大长江中游城市群推介力度,加强三省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共同打造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城市。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江西投资经商办企业的湖南人和湖北人已近60万人,创办企业7000多家,江西到湖南、湖北投资经商办企业的有50多万人,注册企业8000余家。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罗双峰曾表示,去年两省实施的项目340个,到位资金200亿元,湖北成为湖南第5个境内资金来源地。

  上个月,湘、鄂、赣三省商务厅签订合作协议,结合三省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建立招商信息共享合作机制,鼓励企业相互投资和错位互补发展,实现产业转移双赢、多赢格局。

  在湖北省内,跨区域合作已经着手实施。按照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老河口、谷城、丹江口携手打造的“丹河谷”组群共建生态经济发展试验区。目前,老河口已与丹江口、谷城对接,建立并健全了三地会商协作机制、重大项目协商共推机制、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全方位、经常性、多层次、宽领域协商合作。

  同时,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竹溪—竹山—房县城镇带一体化建设,武汉、洪湖共建新滩工业园,五峰民族工业园等飞地工业园,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合作,荆州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也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跨区域合作 建设“生态湖北”

  目前,正在建设的武汉城市圈、环长珠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都是在“共饮长江水”的维系之下。维护长江的生态安全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最核心的内容以及最终建设的目标,关系到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全局。

  对此,实施意见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建设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湖北”。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沿江城市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区和城镇的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等。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去年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4-2030年)(草案)》,正式启动生态省建设,这部规划,也是湖北省未来十余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纲。

  “武汉城市圈、长珠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圈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和制度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可以期待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一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6月26日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有利于共同保护水环境,促进人水和谐、绿色发展,引领全国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湖北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负责人介绍,为建设生态省,在水环境保护措施方面,湖北省重点推进的是“三江(长江、汉江、清江)、三库(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漳河水库)”水污染防治。其中,在长江干流湖北段,以沿江工业园区为依托,按照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限值条件,限制发展造纸、化工、冶金等高耗水的行业,合理布局船舶制造、港口开发,系统规划与管理取水体系和入河排污口,调整优化取排水格局。

  叶青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立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打破行政区划格局,区域合作治水、用水,借鉴国内外生态保护成功的经验,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进行深度、长效合作。“打破跨行政区域各自为政的格局,形成流域环境生态保护上下联动机制。”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说,三省应建立高效、统一、严格一致的生态文明体系,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建立上游和下游、农村和城市、生态受益区和生态保护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

  协同共建保障医疗、文化、教育发展

  6月26日,湖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近年来,湖北人社部门已组织并参与三省围绕区域合作,正积极开展相关的政策衔接,通过点对点的沟通,推进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协作。

  湖北正计划发挥武汉的卫生资源优势,为长江中游城市提供医疗服务。将在点对点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武汉市人社局透露,今年年底武汉与长沙、合肥、南昌有望实现职工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受益对象为“按照四市职工医保有关规定参保,并符合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条件的人员”。

  6月24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院,发现“中部医疗之都”的优势已在显现,多家医院已与赣湘等地大型医院搭建起远程医疗平台。武汉的专家不用出远门,就能通过远程系统为外省病人看病。

  亚心医院总经理叶红对长江商报记者介绍,目前,医院已在先试先行,打破地域概念,与湖南、江西、安徽、河南等省份城市提前进行医疗互动,并搭建起新农合信息化对接平台。病人转诊,回到当地可享受新农合报销,如九江、阜阳等城市的患者,甚至实现直补,在医院办理出院手续时,只需缴纳自费部分,其余报销部分则由医院和当地新农合部门对接完成,患者看病少跑路,减少负担。

  “中部城市群的医疗联合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规划。”叶红说,如果中部城市群在医疗费用、医疗资源上能够互相整合,实现互访,方便病人就医,将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最大的保障。她说,医疗战略规划要走在最前面,才有可能保障中三角城市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才的流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