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新加坡与湖北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一位湖北干部赴新加坡学习的十点感受
发布时间:2015-03-19 09:50:37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进入电子报

  新华网湖北频道1月27日电(记者方政军)湖北省纪委驻省委政法委纪检组长刘兴祥近日撰写了《镶嵌在马六甲海峡的璀璨明珠》一文,表达自己赴新加坡培训学习的十点感受。

  刘兴祥在文中写道,新加坡靠近赤道,地处马来半岛最南端的马六甲海峡,是一个东西长47 公里、南北宽23公里、总面积716.1平方公里、呈菱形的岛国,上苍赐予了她无地震、无台风、无四季,雨水充沛,气温适宜的独特地理环境。从空中俯瞰,这个岛国犹如一颗绿色的宝石,在马六甲海峡闪耀着灿烂的光彩。2013年11月中下旬,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赴新加坡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的学习,主要内容是城市建设与管理和创新社会管理,亲身感受了新加坡人民通过不懈努力,将自己国家从花园城市打造为花园里的城市的伟大实践。刘兴祥的十点感受是:

  科学精细的城市规划

  新加坡政府惜土如金,为了在弹丸之地做好规划精打细算、精雕细刻,苦心孤诣几十年。一是注重科学性,一流专家掌笔。新加坡历次规划都注重由国际名师掌笔,做到科学规划、科学论证,避免规划中的随意性造成损失。给我们讲授城市规划的新加坡互动规划建筑设计所总裁陈思中先生便是其中之一。陈先生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特许会员、新加坡规划师学会资深会员、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教授,参加过世界众多顶尖规划设计,为国家规划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由于有陈先生这样一批城市规划科学设计专家的参与,才使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二是注重代表性,广大公众参与。新加坡政府注重将规划交给国民讨论, 规划的编制过程和最终方案都是公开透明的,特别重视公众的参与。在规划方案的过程中,由规划专业人员拟定初步设计方案,征求公众和专家意见,然后将改进方案上报规划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原则同意后,再到社区公开举办展览。如对一个住宅区的改造规划要在该区举办展览会,区内70%的住户同意规划方案后方可实施。修改完善的分区方案最后才公报审核批准。三是注重先进性,紧跟世界水平。早在尚未建国的1959年,33岁就出任首届新加坡自治区政府总理的李光耀制定了规划法令,为当代规划体系奠定了法律基础。建国初,新加坡就请联合国组织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新加坡未来50年总体发展规划,每10年修改一次。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又制定了实施性的城市发展规划,每5年根据时代发展的形势进行一次科学地修编改进,以体现规划的时代性、前瞻性和科学性。2001年规划总蓝图的设计历时4年,强调以人为本、国家认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国55个分区的规划前景和控制参考数值,这次的规划蓝图体现了新加坡人的梦想。

  不见警察的公共交通

  新加坡2012年底常住人口约531万(其中公民328万、永久居民53万、外籍人士150万),此外每年还有约1000万的观光者。我们在新加坡两周未见一个交通警察,也未见拥挤的人流和堵塞的车流。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交通学院原任副院长罗兆广先生对我们说,这归功于新加坡政府超前、科学、严谨的交通及车辆管理。新加坡治理交通的措施主要有五条:第一,培养良好的交通素质。人的良好交通素质是维护良好交通秩序的首要因素。新加坡注意从少年儿童开始教育培养良好的遵守交通意识。我们在新加坡的所到之处,从未见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的现象,人们都自觉地等待红绿灯的转换;而行人优先的交通理念却深入每位驾驶员,如果人行道上有人,司机都会主动停车并示意行人先行。第二,提高车价。新加坡不产汽车,全靠进口,政府对每辆进口汽车征收的各种税总和达2.2倍,如一辆到岸价2万新元的汽车实际销售价达到了4.4万。第三,控制车辆总数。为了控制车的数量增长,政府规定每年全国车辆增速不超过3%,2009年开始限制调低到0.5- 1.5%以内,同时采取购买和竞拍拥车证(COE)的方式加以控制,每个拥车证需花费6到7万新元(1新元约相当于5元人民币),加买车的费用总共需十几万新元,相当于新加坡一个中等收入家庭2年的总收入,而一个拥车证的有效期仅为10年。第四,控制高峰要道。政府在一些可能引起拥堵的市区主干道和繁忙道路上安装电子收费系统(ERP),除公交车外,新加坡所有车前方都装有读卡器,在交通高峰时段对进入的车辆自动实行读卡收费,这就使得一些在高峰时不必经过繁忙道路的车辆绕道而行。第五,实行公交一体化。新加坡有纵向横向的5条地铁线路分布全岛,公交车、出租车,航空、海运等交通四通八达,且收费低廉,有效地加大了人流物流的快捷循环。

  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

  每一座建筑都是艺术品,这是我在新加坡所见的强烈感受之一。建筑的艺术美陶冶了大众美感情操,激发人们去创造美好生活。新加坡的建筑造型奇而不怪、美而不妖。如金沙酒店如艘凌空扬帆的航船、18棵人工生态大树如一支支朝天而歌的巨型喇叭、榴莲壳歌剧院如安祥而卧的睡美人、莲花形剧场如一朵盛开的大莲花、花园式圣淘沙象艘泊在港湾的航母,……生态大厦横看成岭侧成峰、积木式组屋错落有致,……还有欧洲式的私人住宅、南洋格调的老式商铺、尽赶时髦的新式商厦,……以及中国个性的寺院、马来特色的清真寺、印度风格的庙宇等等。新加坡这个岛国犹如一个艺术大展盘,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建筑如一件件参展的艺术品,接受来自世界各地人士的大检阅。

  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提升了国家整体美感形象。

  见缝插花的环境美化

  三十多年前,新加坡提出了建设花园城市,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又提出了建设花园里的城市,虽仅增加二字,却是国家整体形象的一次大升华,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和人民将自己国家不断推向更高层次文明与进步的永不满足精神。“简单说,‘花园城市’就是实施公园合理布局,处处有公园;而‘花园里的城市’则是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推开窗门便可闻到鸟语花香,身处公园中。”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公园发展署署长、新加坡花园城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忠明先生这样向我们讲解。杨先生向我们介绍,在非常有限的国土上,政府管理的绿化面积有10524公顷,其中公园2787公顷、自然保护区3347公顷、路旁绿地2664公顷、其他绿地1726公顷。令人惊奇的是,在寸金容易寸土难的新加坡,竟专门建立了4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为3144公顷。其中,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占地2889公顷,位于新加坡岛的中心,构成一个巨大的绿肺。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离市中心仅 12公里远,里面树的种类比整个北美大陆还多,栖息着各种珍奇的鸟和昆虫。正在修建150公里长的环岛绿道,将与岛内众多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串连起来。新加坡城市绿化以前只追求绿荫,如今追求生物多样性,不仅从温带引进了更多种类的花卉和禽鸟,还刻意引进了能吸引鸟、蝴蝶和蜻蜓的树种,以及各种颜色的蝴蝶、鸟,着力营造自然生态环境。目前,新加坡有3900多个树种、295种蝴蝶、117种蜻蜓,每年有360多种鸟来到新加坡栖息。新加坡并不满足于地面绿化,正在推广垂直绿化,努力建设“空中花园”。我们在新加坡政府官员的引导下参观了达士岭组屋空中花园,它由7栋组屋组成,高50层,在26层和50层分别建了连接着7栋楼的空中花园,有500米长,据说这是世界最长的两个空中花园。象达士岭组屋这样的楼顶公园有许许多多,正方兴未艾。

  环境美化将新加坡打造成了世界公园国家。

  井然有序的摊贩管理

  在新加坡初听“巴刹”一词很是新鲜,细问原来是马来语,即集贸市场。今天的“巴刹”以独特的生活气息吸引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前来。新加坡有184个小贩中心和巴刹,它具有无处不在、清洁卫生、品种丰富、价格低廉的特点。我们在培训中心助理的引导下,考察了新加坡最有名的“巴刹”牛车水。牛车水规模大、货品全、摊位890个。这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水泄不通,但经营有序,管理有方。可上世纪60年代的小商小贩李光耀在回忆录中是这样描述的:“数以千计的人在人行道和大街上售卖食物,完全不理会交通、卫生和其他问题。结果是街道垃圾成堆,造成堵塞,腐烂的食物散发出恶臭异味,四处凌乱污秽不堪,市区的许多角落都变成贫民窟。”新加坡国家环境公共卫生署几十年来对小商小贩秩序的治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统一发证,规范管理阶段。1968年,新加坡政府对街边小贩进行了登记,总数达18万多。1971年开始推行街边小贩迁徙计划,指示国家建屋局规划建设小贩中心和巴剎,签发牌照,制定《公共卫生条例》,以优惠的补贴接收街边小贩,逐步引导他们进入管理市场。 至1988年,共有2.33万家小摊贩在新加坡184个小贩中心和巴刹内经营,完成了集中、有序、规范的统一管理。第二阶段,改造设施,提升环境阶段。2001年2月,新加坡国家环境署等部门投入4.2亿新元,对全国小贩中心和巴刹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翻新或重建,提高设施水平,改善运行环境,使全国的小贩中心和巴刹的面貌焕然一新,进入到新的水准。第三阶段,劣汰优进,健全机制阶段。小贩中心和巴刹全新改造、标准升级后,对老一代年龄偏大、不适合再经营的摊主实行现金补助,让其退出摊位。全面推行犯规记分制和摊位分级制,对连续考核列入差等级别而整改又无效的摊主实行淘汰,通过投标招录新的摊主,使管理规范、机制灵活、发展健康。 新加坡近三十多年来小贩中心和巴刹的有序发展与繁荣,使得许多普通工人、学生以及为一日三餐犯愁的人群有效降低了生活成本,它是新加坡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巴刹和小贩中心成为新加坡特色文化景观。

  功能完善的民生工程

  新加坡1959年获得自治时是一个环境恶劣、种族冲突、经济停滞的烂摊子,五十多年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十分注重改善民生,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住房建设。“组屋”是我们培训学习中听到频率较高的名词,它相当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新加坡在短短数十年内成功地解决了住房短缺问题,并且完成了住房由量到质的提升,这主要归功于其住房公积金制度和“居者有其屋”计划。1960年至2005年底,新加坡共建造组屋97.3万套。截至目前,82%的居民住进了政府组屋,其中,93%的居民拥有组屋的产权,7%的低收入家庭向政府廉价租赁组屋;另外18%的高收入家庭住的是在市场上购买的高档商品房。

  全民就业。政府官员告诉我们,新加坡不是福利国家,不养懒汉,力促全民就业。职业再造计划是全国职业总会积极推动下的力促全民就业计划,于2005年3月由劳、资、政三方联手推出。该计划通过改善现有工作岗位的职业形象和工作条件来增加吸引力,协助面临失业或已经失业的人继续受雇或重新受雇。职业再造计划一经推出,取得明显的成效。到2006年初,12个行业中有7200份工作得到改造,4600名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人重新就业;到目前,通过职业再造计划及相关措施,就业水平得到提高,失业率大幅下降。

  社会保障。新加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世界上独具特色,这就是政府经营的中央公积金。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个综合的社会保障储蓄计划,包含了养老保障计划、医疗保健计划、“居者有其屋”计划、家庭保障计划以及资产增值计划等。目前中央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达310万人,占总人口的85%、就业人口的100%,解决了民众的后顾之忧。

  国民教育。新加坡自然资源极其贫乏,人力资源是唯一的资源,政府认为只有依靠人力资源,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才能使国家赢得生存和发展,于是大力实施“人才立国、人才兴国”战略。新加坡将国内生产总值约4%投入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享受政府补贴,教育开支仅次于国防开支。教育部为大中小学生提供各种奖学金、奖品和补助。针对获得奖学金和补助的外国学生,提出毕业后需在新加坡工作一定年数的条件,以此措施留住人才。

  养老服务。政府重视在社区建立老年人生活服务体系,鼓励老年人在社区“原地养老”、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有关部门在设计社区住宅时,专门考虑到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如为每一个老年人住户安装安全保障系统,让他们生活在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中;每个社区都建有便利店、诊所、老年人活动中心、家政服务中心等;设立老年人求助专线,以便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为了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心态,还鼓励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志愿者帮助附近的老人和孩子,从而建立亲密的邻里关系。社区里还开设电脑课程,鼓励老年人终身学习,跟上时代的发展;提供乒乓球,瑜伽和戏剧团等休闲娱乐项目来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社区还为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如管道和电器维修服务,让退休的管道工和电工得到就近就业的机会。而家庭清洁服务,则使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经过培训,成为家政服务能手。对于那些病瘫肢障的老年人,国家专门建有康复中心,我们参观的爱心康复中心就是这样的服务中心。

  完善的民生工程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稳固的执政之基。

  服务周到的政府信息

  新加坡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起,由政府主导,总理挂帅,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政府信息化建设,目前服务广度仅次于美国,服务深度位于世界前列。为了推动政府电子化的进程,新加坡政府早在1992年就制定了名为“新加坡智能岛”的蓝图,即“IT2000计划”。1997年,新加坡总理又提出在5年内应该可以为公众通过电话、电视、计算机等电子方式处理1/4的政府事务。2000年之后的三年,政府完成向民众提供1642项电子服务,占可行电子服务总数1705项的96.3%。2003年7月,政府又启动了e化政府的第2次行动计划,实行“多个机构,一个政府”,新增12个敏捷、实效及有效率的跨机构的整合式电子服务,最终实现100%的政府服务电子化。新加坡把建设重点放在为民众办事服务电子化上,实现了高度的双向互动,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创新和领先的政府门户网站。网站上集中了1600多项网上服务项目,中心站点上的服务条清理晰,一目了然,所服务的对象包括了在新加坡的所有人群。面向个人的服务包括了从出生到死亡所涉及到的出生证、培训学习、职业介绍、所得税缴纳、社会安全与福利、医院挂号、献血预约、住址更改、护照及驾照等办理、汽车注册、建筑许可申请等;为企业服务的有新公司登记注册、电子报税、统计数据提供、海关申报、政府需要的报告递交和破产申请等;为非新加坡公民服务的有旅游资讯、医疗卫生、就业机会、报税信息、职业资格的申请等,对国外求学者提供教育方面的信息和入学资格的申请;对到新加坡投资的人提供相应的帮助有外资公司的建立和报税等,体现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与公开度。政府的门户网站每月的点击率高达1500多万人次,民众办事基本上都通过网络完成。这种24小时全天候的“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极大地方便了民众,体现了网上虚拟政府的发展方向。国际某机构在对全球政府网站提供综合性服务的调查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新加坡的‘电子公民中心’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提供综合性服务的例子”。

  服务周到的电子政务将政府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

  及时有效的危机处置

  2013年6月20日,阴霾笼罩新加坡全岛,民众揶揄新加坡“好似仙境”,空气污染指数一度达到371点,为新加坡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水平。持续的烟霾恶化,是由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农民烧芭引起的。此事在全国立即引起民众恐慌、社会秩序骚动,为此新加坡政府立即启动危机应对机制:成立以国防部长为首的应急指挥中心;提议召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首脑会议,请当事国印度尼西亚政府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扑灭产生阴霾的火源;总理李显龙亲自走向街头向民众发放口罩,安慰民众,建议尽量减少外出;环境及水源部、卫生部紧急出台了特别配套方案。由于应急措施及时有效,阴霾事件很快得到解决。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会突然遇到这样那样的危机。新加坡政府经过若干年的探索实践,在危机的预防和化解方面把握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四个关键环节,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行高效的应急机制。一是事前科学预测预警。新加坡政府紧紧依靠科学发达的现代信息化网络,建立部门间信息快递和资源共享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从零星、分散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预警性情报,从社会舆情中推断出发展趋势,提高危机信息预报的准确率,提高社会预警能力。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危机,依据发展态势、可能危害的程度,提前制定处置措施,借助传媒分级预警,有备应对。二是事发正确引导舆论。危机发生时,建立公开、权威的沟通渠道,及时发布信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采取的措施和未来安排告知群众,充分体现政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群众知情权的尊重,营造政府与群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互动氛围,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和维维社会公共秩序。三是事中妥善开展处置。危机发生后,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措施,组织协调各方,并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警察暑负责维护危机现场的治安和交通秩序及社会秩序,保证危机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整合资源,形成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应急处置格局,寻找从源头切断危机的最有效方案。四是事后尽快恢复秩序。危机处置结束后,新加坡及时组织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稳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今年6月下旬的阴霾事件和最近12月8日交通事故引发的小印度骚乱事件,都充分说明了新加坡应急处置机制的行之有效。

  人民对政府有效的危机处置机制感到自信。

  丰富完善的基层组织

  新加坡的基层组织丰富完善,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执政的人民行动党自身的基层组织,即87个选区每个选区都有一个支部,这是人民行动党自己的基层组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人民行动党党员、曾任政务部长曾士生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人民行动党的价值理念。人民行动党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有一套完善的联系群众的制度。主要作法是紧密联系民众、注重基层工作、增进服务意识等。人民行动党的机构小人员少,素质高能力强,时时处处体现出管理的高质量和服务的高效率,在全社会特别是公务员中形成了比服务质量、赛工作效率的浓厚风气。

  另一类是新加坡的社会基层组织,主要有人民协会(下属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俱乐部管理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三个基层组织)、社区发展理事会、市镇理事会和自愿福利团体四大组织。其中给我们印象很深的是非营利性的自愿福利团体。我们考察的飞跃家庭服务中心就是此类组织。它下属幼儿托管中心、学生关怀中心、家庭教育中心、乐龄(老龄)活动中心、老人托管中心、邻里服务中心。主要是推广和提供有关财务、情绪、教育、健康等社区服务,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援助。非营利组织、义工(志愿者)制度是新加坡基层组织的特色,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不是一味依靠政府推动,而是通过发展民间组织,利用社会资源发展社区。通过对志愿服务人士的奖励,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新加坡社区服务的特点是设施配套规范化、运行义务化、活动自愿化、组织结构企业化、管理人性化。

  社会基层组织从属性上来说不具有政党色彩,但在功能上又具有浓厚的执政党色彩。基层组织在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维持与延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每次大选中,社会基层组织担负了向人民行动党输送政治人才的重要角色。执政党及其政府同居民的沟通主要通过基层组织来进行,人民行动党的国会议员也依靠社区中的基层组织联系选民。与此同时,基层组织也负责收集居民的意见,并把意见及时反馈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大选过程中,基层组织直接为人民行动党服务。

  新加坡是个多种族、多宗教的移民国家,虽然曾出现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但他们通过丰富完善的基层组织很好地服务了社区居民,与政府分了忧,在政府与广大民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坚固的桥梁,实现了种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富有营养的根基使执政党大树郁郁葱葱。

  公众参与的罪案防范

  新加坡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除了因其以严厉的执法闻名于世外,也与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罪案防范密不可分。新加坡有个类似于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组织,这就是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成立于1981年,职能是加强警察与社区的结合,吸纳社会人士参与社会治安建设,更好地预防和阻止犯罪。这个组织只有25位理事,其中仅2人拿政府薪水,由一位退休的资深警官负责。理事会下设13个小组委员会。小组委员会由来自不同工作领域的人士组成,分别负责乐龄(老龄)人士、青少年、住宅区与邻里以及酒店业、建筑业、公交等不同人群和行业的罪案防范。理事会采取商议式的合作模式,针对特定的范围和对象,探讨及推进罪案防范计划,全面提高新加坡人的防范意识。其主要经验一是培养公众防范意识。新加坡十分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法制教育和防范意识培养,尤其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在各类学校设置公民课和法制课,报刊、电台、电视台平常播放如“绳之以法”等专题节目,社区俱乐部与警察少年俱乐部开展以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娱乐与体育活动,警察总署制作大量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治安防范宣传品等。二是建立基层防范体系。新加坡把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重点放在基层,在社区建立志愿性质的邻里守望相助计划,在商业购物中心或工业大厦设立罪案防范委员会,根据立法在社会上设立保安公司,设立“999”快速反映报警系统等。三是加强公共场所管理。公共场所是易发多发各类案件地方,新加坡有专门的公共娱乐法令,规范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侧重于积极的事先预防。四是注重警民结合防控。推行社区警制是新加坡警方防控犯罪的基本策略,强调警民合作,警方通过与居委会、居民协会、联络所管理委员会、公民咨询委员会等社区组织的携手合作,教育动员民众积极参与防止犯罪和其他治安问题。

  民众的高枕无忧来自于大家共同织造的平安之网。

  他说,在新加坡,感觉到该国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方方面面的成就,无不是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的结晶。我们要认真学习新加坡公正严厉的执法、一心为民的责任、科学治国的态度、持续发展的理念,但其500多万人口、716平方公里弹丸之地的模式,难以移植到我们13亿多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国土。我们相信有坚强有力的党、励精图治的政府、奋发图强的人民,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我们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赶超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任何先进国家。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