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全国三下乡座谈会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三下乡”要常送常新
发布时间:2015-12-11 09:13:35来源:湖北日报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本报评论员

一年又一年,“三下乡”活动已经走过20个春秋。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三下乡”活动被纳入扶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再次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

“三下乡”送的是什么?不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食粮、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手段、亿万农民的健康幸福,还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通过普及科学理论、宣讲形势政策、涵育文明乡风,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实落地、见到成效。作为农业大省,湖北始终将“三农”问题当作重中之重,把“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作为行动纲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三下乡”在我省已形成完善的组织协调机制,20年坚持不懈,从“三下乡”到“多下乡”、从“配菜”到“点菜”、从送物资到送理念,渠道不断拓展,形式日益创新,与广大农民真情互动、以心换心,办了大量好事实事。“三下乡”已经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是一项深受欢迎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群众有需求,我们就行动。一份温暖,唯有直达心坎,才能汇成洪流;一粒种子,唯有落进泥土,才能迎接春风。与20年前相比,今天的农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必须认识到,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各地正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既然要“精准”,首先要抓住短板“短”在何处?精神生活匮乏、科技手段落后、医疗卫生薄弱、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无疑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短板。这正是“三下乡”活动的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

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愚。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三下乡”活动,实质上是精神扶贫、科技扶贫、健康扶贫的宏大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新农村建设时,曾饱含深情地说:“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里的“青山”,不仅是自然上的青山,更是精神上的青山。没有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没有充实的物质文化生活,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

外修自然青山,内修精神青山。要实现全面小康,就要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物质小康与精神小康的统一。“穷口袋”根子在“穷脑袋”,农民的“脑瓜子”充实了,“钱袋子”自然也就鼓起来了。所以,要解决富万代、世代富的问题,必须处理好“富脑袋”与“富口袋”的辩证关系,通过持续开展“三下乡”活动,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质相结合,把提供服务与教育引导相结合,修好“内心的青山”,培育不甘贫困、自强自立,穷则思变、富而思进,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人文精神,激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营造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气场。

即将到来的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发起最后的冲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时间紧、任务重,时代给“三下乡”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三下乡”到“多下乡”,从“送下乡”到“常在乡”,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起点这一基本思路不会变,密切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血肉联系这一永恒主题不会变。我们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三下乡”活动的重要意义,继续常葆“三下乡”活动的生机活力,常送常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让绿水青山常留乡间,让精神青山常驻心田。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