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头条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新春走基层:新年新景 色彩斑斓创业梦
发布时间:2015-02-23 09:49:07来源:湖北日报进入电子报

  上图:早春的脚步声中,樱桃花和油菜花等开始绽放。昨日,宜昌市民来到滨江公园赏花拍照。(记者 刘曙松 摄)

  下图:昨日,恩施大峡谷,春寒料峭,络绎不绝的自驾游车辆涌入。绝壁峰丛中探出的绿意,捎来春的气息。(记者 李彦睿 视界网 谭晓敏 摄)

  湖北日报讯

  深山浮动堰河香

  记者邓洪涛通讯员孙勇阮班明

  订餐电话响个不停。睡不成了,翟金丽干脆起床,忙着准备一天的食物。

  翟金丽,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村民。她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村里25家农家乐家家爆满。

  地处深山的堰河村缘何如此红火?

  21日,记者来到这里。漫山遍野的茶园吐着嫩绿,一条清澈的小河如玉带绕村,灰墙黛瓦、雕花木窗的别墅掩在绿树丛,淙淙泉水石上流。游人、茶园、绿水、小桥、人家……好一幅山水田园画卷!

  10年前,堰河村青壮年劳力大多数外出打工,村集体空,村民穷,村里畜禽粪便横流,垃圾遍地。

  村“两委”瞄准突围之路——发展有机农业。

  2004年3月,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义务劳动一个月,将村里的垃圾清扫得干干净净,又从集体收入中拿出资金,为每组聘请一个保洁员,为每个农户配两个垃圾桶。一个装可回收,一个装不可回收,村民们自觉地将垃圾放入,然后由保洁员定时取走。

  村党委书记闵洪彦说,堰河村走的是一条内生式发展道路,从环保入手,“道法自然”,因地制宜。

  如今,村里道路两边挺拔的水杉,和远处茶园的翠绿遥相呼应。农舍依山就势,一束美人蕉,几棵橘子树,就把房前屋后打扮得生机盎然。

  生态环境好了,村里发展了25家农家乐。香菇、腊蹄子、风干鸡等土特产统一注册“堰河香”商标,去年仅这三项就卖了1000多万元。全村旅游业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

  隧洞村民景区梦

  记者陶忠辉通讯员向能来

  正月初三,阳新王英镇隧洞村村民徐红星一家人就来到仙岛湖的后背山,考察山中的“珍珠泉”。“一开春就开发这个旅游景点。”徐红星边走边兴奋地向我们介绍。

  隧洞村地处王英仙岛湖库尾两岸,与咸宁通山县交接,因村中隧道而得名。全村17个村民小组 ,580户2600多人。过去,一到洪水季节,村庄洪水漫浸。村里多数劳动力远赴江浙等地打工。徐红星也曾是打工大军一员 。

  新世纪之初,阳新打造仙岛湖风景旅游区,通过实施生态资源保护、修复和提升工程,建成国家4A级风景区,隧洞村成为国家第二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全村国家生态林面积达18000亩,连片长封80年林地面积5000亩。田间地头,蕨菜、马齿苋等特色作物让人眼花缭乱。山坡上,野杏、野枣等野生果实相映成趣。

  村容村貌改观了,山山水水变成了风景,看着养眼、住着舒服。去年返乡的徐红星动用家里的积蓄,投资十几万元,在一个离景区码头不远的山坡上辟出一块空地,建一座农家乐小楼,小试一把,便赚了个盆满钵满。“这里可以开发瀑布!”望着眼前那发出金子般光彩的亮泽泉水,徐红星自信满满:今年,要带领一家人大干一场。

  像徐红星这样,近两年来隧洞村有113名农民返乡创业,兴办旅游项目、发展生态种植,从事特色加工等。

  荷塘边竖起文化墙

  记者夏永辉通讯员夏锋万永庄

  昨日,淅淅细雨,麻城市阎家河镇罗铺村,水田中泛起若有若无的涟漪。岸边树立的宣传栏上,张贴着周敦颐的《爱莲说》、包拯的《拒寿礼》等辞赋。

  “600亩荷田已经整好,就等着藕种下田。”荷园主人曾文军说,等到盛夏7月,十里荷塘将是一处亮丽的新景点。

  建荷园,办农家乐,为何还要搞文化长廊呢?记者很是好奇。

  曾文军介绍,这一创意还是前年去江西婺源时,受到的启发。

  只有小学文化的曾文军,既是农民又是乡村放映员。2013年,市里组织他们去江西参观学习。看到外地农村的美丽景象与创意文化,他觉得在家乡也能搞起来。

  回乡后,他和镇党委书记项双能一谈,两人一拍即合。镇政府大力支持,帮助修路建好配套设施,曾文军负责荷园开发及经营。“正在修建的凉亭、小桥等,都将以廉政文化警句命名,还要建设廉政雕塑及石刻铭文。”曾文军说。

  48岁的曾文军,幼年时家境清贫。但干了一辈子村支书的老父亲,一直教导他要行得正坐得端。“希望游客看到的不仅是荷花,还有文化。”曾文军憧憬着荷园的发展。

  矿老板踏上转型路

  记者杨念明通讯员李君亮

  一畦畦荒地修理得平平整整,一根根水管正加紧铺设,水泥路伸向园区深处,樱桃园、杨梅园、葡萄园等果园粗具雏形。

  昨日,鄂州东沟镇伯岩村的湖北常青农业生态园老板余国兵,在为园区建设进行全年规划:“建设滴灌、大棚设施,种好600亩杨梅、180亩葡萄、170亩紫荆和湖边200亩银杏。”

  已过不惑之年的余国兵,做矿产生意挣得第一桶金。

  2010年,他敏锐捕捉到了市场上对园林绿化的巨大需求,回到家乡东沟镇伯岩村,创办了湖北常青生态农业(园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5年来,他完成了一个矿老板的绿色转型:投入8500万元,流转3400亩荒地,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公司转型,不仅破解了土地荒芜、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每年还可为村民提供4万个用工岗位。”“到2018年,要完成以农家乐乡村旅游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工程,让生态园成为梁子湖畔独具魅力的旅游休闲和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基地。”

  余国兵说,前几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2014年,生态园的绿化苗、立体种养、高档水果等产品,首次带来产值500万元。2015年,有望超过千万元。”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