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2015新三万活动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第49期 省农科院:下基层 送科技 促发展
发布时间:2015-04-30 17:49:01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

        工作简报
  第 49 期
  (总第657期)
  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4月9日


  ○ 省农科院:下基层 送科技 促发展
  ○ 省供销社:保证规定动作  落实惠民实事
  ○ 襄州区:全力破解易旱地区抗旱瓶颈制约
  ○ 保康县:多措并举筹资金


  省农科院:下基层 送科技 促发展
  日前,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洪、院长喻大昭等院领导率全院各研究所(中心)、机关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及各研究领域技术专家在宜都市红花套镇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暨送科技下乡服务活动。
  红花套镇是省农科院"三万"活动工作组驻点村所在镇,历经五轮"三万"活动,该院不仅与宜都市及红花套镇父老乡亲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而且通过"三万"活动这个平台,开通了科技服务"三农"的"直通车",构建了科技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省农科院选育和研发的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在宜都、红花套镇都得到转化应用。此次活动省农科院除了送科技外,还当场捐助红花套镇4个村资金26万元,专用肥料、生物农药和蔬菜种子等价值5万元的物资,发放各类科普技术资料5000册。
  刘晓洪表示,省农科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转作风、下基层、接地气、闹农忙,全力抓好在全省已启动的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活动及全年科技服务活动,把更有用、更好用、更实用和更管用的成果,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农业生产一线,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做到科技常下乡、长在乡,畅通农业科技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学得会、得实惠,共同打造"三万"活动靓丽名片,共同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田园交响和美好乐章,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省供销社:保证规定动作  落实惠民实事
  4月1日,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赵东风率领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徐林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裕才,副巡视员陈国强一行轻车简从,到省供销社驻石首市桃花镇李花山村、漆家铺村、九佛岗村、鹿角头村开展调研座谈。
  在李花山村,首先与四个村村干部进行座谈。座谈会上,赵东风详细介绍了此次调研工作的主要目标、省供销社的工作职能以及近一时期工作计划和安排,希望通过考察调研,结合供销社的优势,找准促进驻点村和带动村长期稳定发展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明确深入开展"三万"活动的努力方向。各村支部书记分别对各自的村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了"村村通客车"、"绿满荆楚"、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春耕备耕、农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现状与规划,并将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社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情况做了具体说明。驻村工作组组长陈勇对"三万"活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听完各村支部书记和工作组的汇报后,赵东风就有关涉农政策问题现场进行解答。会后,赵东风一行还走访了四个驻点村的部分老干部、老党员、果树种植大户、种粮大户、养殖专业户,亲切询问了他们的家庭情况、生活生产状况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听取了他们对"三万"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在驻点村调研结束之际,赵东风一行到工作组驻地看望了工作组同志,勉励他们要紧紧依靠市、镇、村三级党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真正吃透政策,摸清情况。只有依靠组织,相信基层,才能使工作开展得更有针对性。赵东风强调,这次活动的最大任务,一是保质保量完成"村村通客车"任务,同时,落实好兴办实事工作;二是在"三万"活动中要强化供销社阵地建设,要在四个村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社,突出供销社的职能;三是要按照习总书记"四个全面"的要求,配合基层党支部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襄州区:全力破解易旱地区抗旱瓶颈制约
  襄州区突出惠民主旨,将"机井泵站电力配套"作为"三万"活动自选动作,真正为民办实事。由区财政拿出2000万元,计划用两年时间,解决全区201口机井、泵站电力不配套问题。去年实际完成109处机井泵站电力配套,今年又新完成25处机井电力配套,并全部投入使用。具体做法是:
  一、一线调研定方案,坚持原则抓执行
  一是调研找问题,民生获关注。第四轮"三万"活动期间,该区对烟草、国土、财政、发改、水利等五个部门争取的机井泵站项目电力不配套进行了调查摸底。经过反复核实,最终认定机井电力不配套的有149处,泵站电力不配套的有52处,总计201处。
  二是专题抓难题,强力促执行。结合襄阳市实施的易旱地区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工程推进中的问题。2014年4月中旬,工程正式启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第一批井电配套工程配电完成,共计投入1500多万元,完成109处机井泵站电力配套并投入使用。第五轮"三万"活动开始后,襄州区启动第二批井电配套工程,计划配电机井61眼,泵站25座,共计86处,现已完成工程量的30%。
  三是配套有原则,管护重责任。在井电配套工程中,主要抓好"四个原则",即效益至上,配套机井泵站须在村组农业抗旱、灌溉面积较大,能充分发挥机井泵站功能;优选配套,优先选择易旱区和水利死角地区机井泵站进行电力配套;管护体制明确,机井泵站须有明确的管护责任主体;附属设施配套,进行电力配套的机井泵站须有管护房屋、管护制度,责任到人等。确保能够达到"配后能用、用有效益、机制先行、长期管用"的实际效果。
  二、三大保障抓推进,落实节点保增效
  一是领导重视,抓组织保障。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负责的机井泵站电力配套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机井泵站配电工作顺利开展。为保障施工进度,分三个专班,每天出动施工技术人员120多人,抢抓时机进行配电作业,保障了夏插夏种抽水用电。
  二是财政支持,抓资金保障。据测算,完成201处井电配套,需要配套资金2636万元。该区拿出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分两年实施井电配套建设工程,全面解决井电不配套问题,缺口资金通过部门支持和社会帮扶解决。
  三是试点先行,抓质量保障。襄州地势周围高起,中间低平,是有名的鄂北岗地之一。机井比较深,很多在百米以下,电泵功率大,机井用电负荷也大。基本上是一井一专变。在工程全面铺开前,该区按照"总体布局、示范先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认真开展农田机井清查摸底规划工作。并积极开展1-2个台区的安装试点,为工程的全面实施积累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实施质量层层跟踪,推行标准化设计及施工,严格三级验收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合理选择配电台区位置,全部统一图纸尺寸,规范使用标识系统,保证整个工程进展顺利。
  三、破解瓶颈增效益,长效机制抓管护
  一是井电配套到位,20万亩耕地解渴。第一批配套完成后及时投入了抗旱供水,解决了10个镇部分区域的抗旱用水。位于黄集镇彭王村的太山庙泵站已停摆14年,进行了电力配套后重新投入使用,使得该灌区12000亩玉米等农作物得到有效灌溉,增收达1200万元。该项工程全部实施完成后,将惠及全区近20万亩耕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结合实际需要,确保配套有效益。通过第一批井电配套工程建设,该区因河道、渠道无水源,导致部分泵站配电后无水可抽,暂时不能发挥工程配电后的抗旱效益。在2015年配电工作中,该区按"先急后缓、先有水源后无水源、先效益大、施工方便"的要求,制定了工程实施方案,确保机井、泵站配电到位,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建立规范档案,创新管护机制。在各镇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协会在镇农水服务中心的管理指导下,按照"划分事权,分级管理,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负责辖区内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与协调。机井、泵站电力配套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将项目按项目地点和灌区情况,建立档案,移交给当地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协会按照有关章程和制度,收取水费,做好项目区内农业生产用水、工程维修养护等管理,防止人为破坏,及时解决用水纷纠,以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保康县:多措并举筹资金
  全省"三万"活动启动以来,保康县共选定兴办实事项目556个,为破解资金投入难题,全县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多措并举,计划共筹集资金16242。8万元投入到新一轮"三万"活动。一是争取上级"补"。积极向省、市争取各种重点项目奖补资金,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县级财政"拿"。县财政安排2500万元活动专项奖补资金重点支持道路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绿化工作中;同时,将"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与新一轮"三万"活动挂钩,用于惠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是涉农部门"筹"。整合涉农各种资金投入8410万元,推广"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资金整合的成功经验,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捆绑用于兴办实事项目建设。四是驻村单位"扶"。省、市、县三级工作组计划筹措资金452。8万元。积极联系省、市工作组,按照每村不低于10万元和5万元的标准争取落实帮扶资金;鼓励有政策资源的县直工作组按每村支持不少于2万元、其他工作组按每村支持不少于1万元的标准帮扶支持。五是社会捐助"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支农惠民行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募捐资金380万元,积极支持"三万"活动。六是群众自主"投"。根据群众意愿和承受能力,动员农民群众筹资筹劳4500万元;用政策引导农民投资,并依据酬资酬劳情况按比例拨付政府补助资金,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三万"活动的积极性。七是村级集体"出"。鼓励集体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出资参与村村通公路、村庄整治、新农村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投资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和经营农村社会公益事业。

(作者:  编辑:程曦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