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雪域阿里燕赵情——河北援藏那些人那些事
发布时间:2015-09-10 16:49:35来源:长城网进入电子报

【导语】自古以来,燕赵多出慷慨侠义之士。遗风盛传,60年前,李狄三率先遣连徒步2000多公里,将红旗插上阿里高原,河北与阿里从此血脉相连。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河北省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重点支援日土、札达两县。

21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援藏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断完善干部人才、经济社会援藏工作格局,不断加大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阿里地区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

21年来,220名河北省干部人才先后支援阿里工作,他们不顾高寒、缺氧、低压等对健康的威胁,带着资金、技术、项目和河北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这里,无私奉献,谱写了冀藏交流交往的新篇章。

援藏决策:

河北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015年9月6日,河北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强调,做好对口援藏工作,既是一项光荣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继承和发扬河北人民大情大义的光荣传统,坚决贯彻中央的要求与部署,真正把西藏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援藏工作,为实现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援藏人物:

杨永山、翁树文荣获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

2014年8月25日,全国对口援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并表彰了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永山、保定市农业局副调研员翁树文,荣获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

据了解,杨永山在1995年5月至2001年5月期间连续两届援藏,为推动当地发展尽心尽力,取得突出成绩。翁树文在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援藏,期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援藏纪实:

河北21年共选派援藏干部220名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援藏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原则,对口支援西藏阿里地区,重点支援日土、札达两县。21年来,我省(河北省)先后选派了7批220名援藏干部,其中党政干部141人、专业技术干部79人,为阿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干部人才支撑。

河北省对口援藏工作20年回眸

倾心支援——

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做好援藏工作高度重视,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口支援西藏发展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边防巩固等重大任务安排部署。历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对援藏工作给予密切关注,多次就对口援藏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对援藏重大问题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对部分重点工作亲自督导、亲自调度。

无私奉献——

一边是雪域高原,一边是渤海之滨,远隔千山万水。但正是因为河北省一批批援藏干部人才的无私奉献,把两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20年里,河北省按照“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原则,从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身体条件三个方面选优选强援藏干部人才,先后选派7批、220名干部人才到西藏阿里地区工作,其中党政干部141人、专业技术干部79人。

造福阿里——

河北省对口支援西藏投入逐年稳步增长,20年投入资金达6.6亿元。帮助阿里地区和日土、札达两县援建学校、医院、农牧民住房、农村文化室、职工周转房、城镇基础设施等179个项目,这些都是面向基层的惠民项目,仅“十二五”期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就实施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2.08亿元;援建民生项目28个、总投资4.26亿元……

分析河北省经济社会援藏数据,不难发现,河北省从受援地实际出发,更加注重“输血”、“造血”并举,增强受援地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将更多的项目资金用在基层,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为阿里群众谋福祉。

河北陕西两省对口援建阿里:红柳滩上的世纪工程

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河北、陕西两省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大力支援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成绩斐然,效果卓著,为实现阿里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把阿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20年来,河北、陕西两省对阿里地区援助各类项目343个,援助资金12.01亿元,其中河北省援助项目179个,援助资金6.58亿元;20年来,河北、陕西两省派出援藏干部、教师、医生7批426人到阿里援藏,其中河北219人,陕西207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86余人次。

河北北京向西藏高校毕业生提供696个就业岗位

7月18日上午,北京市、河北省面向西藏籍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拉萨市举行。招聘会吸引了河北省、北京市78家用人单位来藏参加,共提供了696个就业岗位。

援藏暖新闻:

河北师范大学内地西藏班 30年 为西藏免费培养优秀人才3560名

“1985年9月,国家针对西藏人才缺乏、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在北京、上海、河北等16个省市开办首批西藏班(校),开启了西藏学生到内地学习的新教育模式。”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院长冯瑞建介绍,该院是全国首批内地西藏班(校)之一,先后承接了初中、中师、大专和高中的办学任务,30年来共为西藏免费培养各级各类藏族毕业生3560人。

河北援疆重点农产品“张杂谷”亮相香梨节受热捧

9月8日上午,第二师铁门关市首届“库尔勒香梨”文化节开幕,众多农副产品亮相展厅。在本次“库尔勒香梨”文化节上展出的小米名为“张杂谷”,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援疆推广的重点农产品,由新疆和硕县晟合张杂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截至目前,和硕县已种植张杂谷面积1万多亩,辐射带动周边轮台、和静等县种植面积5000亩,24团种植面积200亩,北疆呼图壁县计划种植面积3000亩,全疆种植面积有望突破两万亩。而在和硕县当地,“张杂谷”已成为继西红柿、辣椒、棉花种植后的又一大主导产业。

故事回顾

1963年21名河北干部援藏

1963年2月时,中央下发了《关于从内地抽调干部到西藏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西藏地区随着工作的发展,急需补充一批干部。中央决定从24个省、市、自治区和对外贸易部抽调各类干部392名到西藏工作。其中党政干部124名,政法干部35名,财贸干部120名,医务干部50名,邮电干部20名,农牧干部20名,气象干部23名。”而河北当时的派出任务就是“党政干部13名,政法干部1名,财贸干部5名,农牧干部2名。”

农田水利工程也是援藏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一份材料显示,从1974年到1978年间,河北省就从石家庄、保定、衡水、邯郸、邢台等地区抽调了两批援藏人员。按照定期轮换的原则,第二批援藏人员应在1978年3月撤回。为此到1978年,河北又从承德、张家口、廊坊地区抽调了29名技术人员作为第三批支援西藏农田水利的建设人员。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