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记者 王小英)在特高压领域,他的名字就是品牌,是“招牌”,“有他在,大家承建项目有底气!”他所负责的电网工程一次性成功投运率达100%,曾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也曾摘取中国建筑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
从1998年至今,他一直奋战在电网建设一线,足迹踏遍神州大地,点亮了上百个电网“明珠”,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
他就是王开库,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施工分公司主任工程师、项目经理。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变电施工分公司主任工程师、项目经理王开库
刻苦钻研,练就一身绝活
医者讲究“望、闻、问、切”,而电网建设者更需要练就一颗“大心脏”和“顺风耳”,关键时刻比各种仪器来的更快、更方便一些。
特高压换流站建设的技术核心主要看施工A包。A包的核心工作就是阀厅安装,阀厅“心脏”则是换流阀。每个站仅换流阀的价值就高达10亿元人民币,换流阀安装更是被业内人士形象地比作“心脏里的手术”,而王开库就是“主刀医生”。
2013年,王开库带领他的团队首次作为施工A包建设±800千伏金华换流站,眼前最大困难是“不会”——没有A包施工经验、技术空白,一切都要重头学。
换流站阀厅设备繁多,安装设备就如同搭设“超级积木”,而说明书又浩瀚如烟,一次图、二次图、阀组图、水路图、厂家图......俨然就是一个小型图书馆。
一般的技术人员,就是装到哪看到哪,纸不离手,装上就算完成任务。而王开库并不满足于“装得上”,他要“快装”、“装好”。他深谙“笨鸟先飞”的道理,便找来各类技术资料,装了满满两大箱,白天工作忙,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一个工程干下来,他小纸条写了3000多个,笔记记了5大本,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A包施工的“百事通”,也把所有图纸熟记于心,磨练成现场移动的“图纸库”,达到了“心中有图”的水平,大大节约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阀厅阀组所连接的光路、电路、水路就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直径1.5毫米高压光缆对压力、拉力很敏感,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接触不良,甚至折断。加之,阀组间空间狭小,操作面窄,光缆很难插接到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王开库认真分析原因,反复试验,终于发现在极度静心的情况下,成功插接能听见微小的“咔嗒”响声,而听不到的合格率不到20%。就是凭借这双“顺风耳”,“听音读芯”的绝技帮助王开库建设的换流站光缆插接成功的效率大大提高,最终实现全站光纤插接成功率100%,保证了工期。
工作中时时不忘创新
不同的气候条件,电网建设面临的挑战都不同。遇到问题,王开库总会积极去解决。
2015年,王开库来到灵州±800千伏直流换流站,在西北贺兰山下建设“电力源泉”。期间面临着低温严寒、大风降雪的恶劣气候环境。加上设备供货不及时、主吊车施工期间多次进退场等不利因素,各种技术难题接踵而来……
“特别是如何克服风沙扬尘对端子箱带来的影响,下了不少功夫”,王开库说,端子箱作为变电站与控制室的纽带,对保证特高压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为减少检修和除尘次数、降低投运后运维的工作量,他多次尝试,努力在端子箱内部再安装一层防护网,制作了一款防风沙端子箱。
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特高压±800千伏灵州换流站端子箱防风沙的要求,研究成果也为后续西北地区变电站等其他电气设备防风沙提供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并获得了中国建筑业协会QC二等奖。
而此前在±800千伏特高压裕隆换流站工程中,为了实现GIS设备无尘安装,他带领项目团队设计了一系列防尘、防潮措施,建立GIS无尘安装厂房,自制倒运设备小车,保证设备100%洁净进入GIS室,最终实现该站全部GIS设备无尘安装。
近期,在合肥肥北500千伏变电站建设中,王开库和项目团队开创性的把特高压换流阀无尘安装技术运用到常规GIS安装中,自行设计、开发了“六防尘、三控制、一提高”可移动拼装式GIS防尘安装系统,树立了行业新标准。
在代表电网施工领域世界最高水平的特高压战场上,王开库牵头创立行业工法7项,取得国家专利授权6项,创造10余项科技进步成果,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参与编制多项培训教材、施工工艺导则在国家电网公司平台发布。
挑战“电力天路”忐忑又有信心
当初和他奋战的同事,可能早已退出一线。但在特高压战场,他的名字就是品牌,是“招牌”,所以他并没准备停下来,而是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挑战”。
新疆昌吉至安徽省宣城市古泉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条横跨大半个中国版图的“电力天路”线路全长3324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长、设备技术最先进的首条±1100千伏特高压输电直流线路。
再过一个多月,他将再次赶赴一线,负责这项工程的建设,该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输电领域持续创新的重要里程碑,刷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高度。
“与现在的±800千伏相比,它的输电容量提升50%,技术难度也远远超过±800千伏,这个项目开启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新纪元,能参与,机会难得。”面对这么多个世界第一,王开库心里很清楚,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一线磨炼近20年,他早已成为行家里手,是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型专家、高级兼职培训师,安徽省电力公司科技攻关团队核心成员。
明明曾获不少赞誉,在行业内“鼎鼎有名”,却谦虚地说,自己始终在学习,这也许就是工匠的精神之一吧,追求极致!
(作者:周婵)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