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省驻农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工作交流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第50期]丹江口市:两大机制为扶贫搬迁“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16-05-25 15:16:31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省驻农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

  第50期(总第74期)

  湖北省驻农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办公室        2016年4月29日

  ○ 丹江口市:两大机制为扶贫搬迁“保驾护航”

  ○ 浠水县:产业扶贫新模式带来脱贫新希望

  ○ 团风县:牵好培育产业这个“牛鼻子”

  ★ 简  讯

  丹江口市:两大机制为扶贫搬迁“保驾护航”

  自第六轮“三万”活动启动以来,丹江口市在不折不扣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强化资金整合、创新搬迁模式,大力推进扶贫搬迁,2015年全市共完成建房3400户,下拨资金1.05亿元。

  一、建立资金整合补助机制。丹江口市成立资金整合工作组,坚持以市为主体全面统筹,本着“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做到上下统筹、条块统筹,以财政资金统筹为主体,带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统筹。全市计划整合财政性资金10亿元以上,主要用于精准扶贫到户补助,以确保扶贫搬迁顺利实施。针对不同的搬迁类型,制定出台了“1234”异地扶贫搬迁差异式补助标准,即分类型每户分别补助1万元、2万元、3万元、4万元。具体补助标准为:一是对居住在局部危房的贫困户,实行加固维修改造,按户均1万元的标准,由各镇(办、处、区)根据危房程度统一制定改造方案,维修改造完成后补助到户。二是对分散安置的自建房贫困户,每户补助2万元;需调整宅基地的,由贫困户自主协商置换,村组予以协调;未在原宅基地建房的,必须在旧房拆除后再兑现补助。三是对在集镇、中心村集中安置的贫困户,按户均3万元的标准,由各镇(办、处、区)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统一制定集中安置方案,在新房建成、旧房拆除、原宅基地收归村集体后补助到户。四是对无力建房仅养老过渡的贫困户,按户均3万元的标准,由各镇(办、处、区)统一建周转房进行安置,周转房产权归集体所有。五是对居住在危房的五保户优先安排到中心福利院集中供养,也可改造闲置村部、学校房屋实行集中安置,确实没有集中安置容量的,按2人1户的标准建周转房安置。六是对子女在城镇有购(建)房的“空巢”留守贫困老人,鼓励进城与其子女同住,拆除原危房,保留原宅基地的使用权,每人补助养老金1万元,并继续享受相关扶贫政策。七是对离乡离土在市区、集镇自主购房的贫困户,在取得房产证、拆除旧房、宅基地收归村集体后,每户补助4万元,并继续享受相关扶贫政策。同时,对于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按户均2万元的标准补助到各镇(办、处、区),用于土地调整补偿、场平、供排水、农村信息化建设、亮化、绿化、公厕、游乐园、入户路等设施建设。

  二、建立多种搬迁模式融合机制。一是产业区集聚模式。习家店镇依托北斗星公司产业园,实现了生态扶贫搬迁与“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有机结合,既促进生态搬迁安置、改善了居住环境,又实现了就近务工增收,受到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二是村企共建模式。蒿坪镇余家湾村依托回乡创业建立了润秋公司,大力实施村企共建,连片开发拆旧房建新房,采取农户出资5万元,其他缺口资金由公司包底的办法为每户建设20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示范村。三是集镇集聚模式。六里坪镇依托工业园区,动员贫困户在集镇购房建房,实行上楼安置,力促向集镇、园区搬迁靠拢,既促进了集镇建设,又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四是随片就湾模式。盐池河镇、官山镇、白杨坪管理区利用山区独特的地形,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坚持随片就湾,突出依山傍水;坚持量力而行,保持经济适用和自然和谐,得到了贫困户的积极响应。

 

(作者:  编辑:何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