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G20杭州峰会的临近,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在全球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增速创近30年最低、各国共同寻求复苏动力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增速也备受关注。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增速放缓引来不少外界质疑或担忧,个别论调甚至试图借机唱衰中国。中国经济表现如何,发展趋势怎样,究竟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减分项还是加分项?
在7月8日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符合预期和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从趋势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事实上,上半年实现6.7%的增长依旧给力,中国经济仍是全球经济的一抹亮色。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正以自身的努力和定力持续为世界经济作出卓越的贡献。
中国经济的“稳”与“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力研判,来自对中国经济的底气与自信。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7%,无论是从我国经济体量看,还是从世界范围观察,这一经济增速都值得称道。
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下调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至3.1%,但同时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6.6%。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凸显的大背景,也再次佐证了中国经济增速的来之不易。
更重要的是,6.7%的中高速背后是有质量有支撑的增长,具有较高的“含金量”。经济增长从高速换挡到中高速,这既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更是中国对过去30多年发展历程不断总结后的战略调整和主动选择。
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经济增速换挡,中国亦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逐步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在这一阶段,观察中国经济如果只盯着增速等传统宏观经济数据,难免失之偏颇。
高盛新近发布市场报告认为,在分析判断中国经济再平衡的努力成效如何时,应更多关注具体的微观证据。依据过去10年中国主要进出口商品的变化,高盛指出,中国经济正从投资、制造和出口型为主的“旧经济”向消费与服务型为主的“新经济”转型,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的地位显示出升级趋势。
更多的微观证据都在显示着中国经济形势的“稳”与“进”。
——我们希望稳的方面,稳住了。 经济基本面和社会大局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就产业指标而言,2016年上半年工业生产稳中有升,盈利状况有所改善。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 %,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4%。
民生指标方面,“稳”的特性更加突出。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七成;CPI稳定在2%上下;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也稳定在6.5%左右。
——我们希望进的方面,也有了新进展。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特征愈加明显。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7.5%,占比达54.1%;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均呈现两位数增长,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也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消费结构也在改善,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的增长率接近30%。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也取得初步成效。上半年煤炭、粗钢产能出现回调;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的主营成本略有下降。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林水、扶贫、科技等领域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固有矛盾还有待在转型发展中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显现。这些都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坚定地继续推进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光明
风物长宜放眼量。短期来看,中国经济可能有压力,但放在更长周期看,不过是波浪前进的新曲面、螺旋上升的新弯道,“中国经济发展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没有变”,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未来趋势,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是一种结构更优化、质量更优良的增长,且增量依然可观。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GDP总量就已超过10万亿美元,目前GDP已经连续6个季度运行在6.5%至7%的目标区间内。在世界经济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这样的增长来之不易,特别是在总量如此庞大的基础之上,增长所要付出的努力比过去更加艰辛。这样一份成绩单足以证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中国地域辽阔,产业体系完备,经济转型升级有很好的“蓄水池”和“减震器”。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也尚有完善的空间;“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也为经济提供了空间和动能;同时,我们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储蓄率,消费升级将带来更多的消费需求。
中国经济拥有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我国科技进步速度、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以及资本积累速度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科技领域的投入快速增长。我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劳动人口占比依然较高。同时,在沿海地区进入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发展阶段的同时,内陆地区还有巨大的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态势也依然在坚定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追求合理增长的同时,更追求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推进,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将不断出现更有多富有活力的地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
中国是世界经济平稳发展的“稳定器”
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在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刻,承担了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任。IMF全球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为0.028%,是几十年来最低。有观点指出,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突出表现,全球经济将会出现0.7%的负增长。
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虽然随着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来源。世界银行在分析今后三年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时称,2018年,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为15.7%,而中国则将达到26.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将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是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在G20成员中,中国是澳大利亚、南非、巴西、韩国和沙特的最大出口市场,同时还是欧盟、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印尼和阿根廷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中国还是世界第二大投资体,为稳定国际投资资本市场和带动被投资国的有效需求做出了很大贡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7000亿元。今年,仅前7个月,我国就实现对外直接投资6732.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1.8%。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投行等中国方案将让世界继续分享中国红利。
G20杭州峰会召开在即,增长乏力伴随着下行压力,政策分歧催生的系统风险敞口不断加大,全球都期待在杭州找到未来协调、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期待“中国方案”能绘制出一张互利共赢的“路线图”。
期待并不难以企及。中国将G20杭州峰会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目的就是要发挥中国担当,结合世界经济形势,回应各国需求,既治标以求眼下稳增长,又治本以谋长远添力。
在这一主题下,各经济体有望在宏观政策、投资、贸易等合作机制上进一步创新理念,搭建更为开放、包容、自主的合作框架,合力把世界经济拉回持续健康增长的轨道。
对话协商、互利共赢、同舟共济、打造利益共同体,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与更深度的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也必将继续为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
(作者: 编辑:高梦格)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