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长征故事 追忆红色岁月
楚天快报讯(记者郑志方 陈洋波 通讯员赵乾文)82年前的今天,1934年10月10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当晚,党中央和红军总部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长征。
历经两年,红军三个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会师,结束长征,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红军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造了革命力量,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本报联合襄阳市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襄阳市中共党史学会,开辟《长征·记忆》专版、专栏,今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长征·记忆》档案篇。
本报大型系列报道《长征·记忆》共分三个篇章,第一个篇章为“长征·档案”篇,与市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一起,解密一批长征档案;第二个篇章为“长征·探访”篇,楚天快报记者与征集的读者一起,走进红安、洪湖、郧西三个红色根据地;第三个篇章为“长征·讲述”篇,本报将派记者分别采访左觉农、吕麟等5位襄阳籍红军的后代,听他们讲述长征的故事,与他们一起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截至目前,已有4名读者随记者走进“将军县”红安、“革命根据地摇篮”洪湖,探寻革命遗迹,感受长征精神。本周,本报还将邀请两名读者一同赶赴郧西,依次走进郧西县档案馆、郧西县革命烈士陵园等,追忆那段难以忘却的红色历史。
以史为鉴,勇往直前。假如你有关于长征方面的线索,也可拨打本报热线电话3531111。
老红军刘明让:我拉着马尾过雪山
楚天快报讯 宋国昌整理
刘明让简介:
1919年出生,1933年参加红军,先后参加过长征、红军西征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渡海战役。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来到襄阳,2013年去世,在襄阳生活了近60个年头。
穷苦出身勇参军
1932年下半年,红四方面军从湖北红安转战来到四川宣汉,到处打土豪分田地,为穷人谋福利,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我是个贫苦人家出身、没有任何牵挂的娃儿,所以很快就产生了当红军的念头。
1933年初春的一天,14岁的我打听到红军就在离村子十多公里地的山沟里驻扎,于是悄悄从家里出发寻找红军。
当天下午,我找到红军的宿营地,看到红军三三两两正在洗衣、劈柴。当时由于害怕被当做探子,我躲在一棵大树下偷偷地往那里看。一直等到晚上10点左右,营房里有几个人发现了我。
弄清了我的身份和意图后,一位首长安排我吃饭睡觉。第二天,我跟在队伍后面上山修工事,背土、背石头,干得特别卖劲,团长当众夸赞道:“这娃儿不错,肯吃苦卖力!”
吃饭的时候,我没碗筷,站在旁边直流口水,团长就把自己的碗递给了我,让我吃。
不过,参加红军的事儿,还是遇到了麻烦。因为我的个头小,完全是个小娃娃相,团长说你都扛不起枪,咋当红军?
我哭着叫道:“我哪儿也不去,说啥也要当红军,就是赖也要赖在部队上!”看我态度坚决,团长最后还是同意了。
就这样,我终于参加了红军,被编入30军独立团,给团长当勤务员。
不畏雪山和草地
不久,刘湘派重兵来围攻红军,敌强我弱,局势骤然恶化,部队不得不经常战斗、转移。
有一天,刚蒸好一笼馍,还没开吃,敌人就追上来了。我们紧急从宣汉背后的一座山边的偏僻处转移。在胡家垱(现胡家镇)附近的山坡上,部队停了下来,我被补充到296团。
转移途中我因太小跑不动,影响了部队的行动,余天云军长批评了我,让我在政治部给首长当勤务员。我先是给军政委李先念当勤务员,不久,组织上又派我给90师师长汪乃贵(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当勤务员。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击败了川军的三路围攻。
1933年10月至1934年8月,红四方面军再一次击败了以刘湘为首的川军的六路围攻,歼灭了大量川军部队,并缴获了众多武器物资,大大充实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使川陕革命根据地到达顶峰时期。
1935年,由于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四方面军不得不离开创建多年的根据地,开始了长征。我年龄最小,一路上大家都很照顾我。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和中央红军总司令部编为左路军。
由于张国焘与党中央闹分裂,红四方面军不得不两次过雪山三次过草地。第一次过雪山时,由于山上空气稀薄,呼吸困难,我爬到半山腰就爬不动了,汪乃贵师长就让我拉着他的马尾巴,艰难地爬过了雪山。
在爬雪山过程中,我亲眼看到,有位同志脚一滑摔倒了,身上的粮袋向山下滚去。虽然雪山看上去是一片银色世界,很美丽,但实际上凶险四伏,处处是陷阱,稍不注意陷进去就没命了。途中,不少同志就丧命在雪窑中,雪面上仅留下红星军帽。
过草地前,汪乃贵师长特意把一碗十分难得的炒面装进我的干粮袋里,让我在过草地的途中吃。这是一碗救命的炒面,我每天就捏那么一小点,与草根树皮之类的野生植物混合着吃,整整吃了15天,奇迹般走过了茫茫的大草地,而不少战友却永远地倒在了草地里。
当时过草地有三怕:一怕陷进泥沼,二怕下雨,三怕过河。
过草地时,两个老战士一前一后地帮着我。草地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流,水浅的河好过一些,河宽水流急的就很难过。有一次水流很急,我被冲到马肚子底下,连喝几口脏水,吓得紧紧抱着马肚子,硬憋着气被拖上了岸。
胜利会师会宁
部队南下到一村子,看到许多腊肉熏肉,烹饪后喷香,我忍不住饱饱地吃了一肚子,离开时还怀揣了一块腊肉,带回去送给政治部主任。
没想到回去后不久,我病倒了。政治部主任见病情不明,就塞给我八块钢洋让我回家。我坚定地表示:决不回去,死也要死在部队里!
主任见我态度坚决,就没有再勉强,让我骑着他的马随部队继续前进。
到达甘孜地区后,红30军88师退到龙八叉镇住下,我给88师政委郑维山(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当勤务员。
1936年8月1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北进至包座后,敌人慌忙在甘南仓促布防,设了两道封锁线,企图阻挡红军北进。8月5日,红30军88师、89师从包座出发,攻打腊子口。9日晚将该处守敌全歼,打通了北进甘南的通道。10日,红30军乘胜攻占了大草铺、哈达铺,随即包围了岷州(现岷县)。
为了能顺利攻破岷州,军部命令擅长夜摸夜袭的88师265团去打岷州的五道仓。五道仓由国民党新编44师鲁大昌部所据守,该部作战凶悍,激战大半夜,因守敌人多火力猛,我方损失了不少人却没攻下。不过,经过调整作战部署,当我军再次进攻时,鲁大昌部很快被击溃,我军部队顺利地到达了甘肃会宁地区。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该区域胜利会师。
(作者: 编辑:李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