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消息(记者 张城 裴斌)入梅以来,连续多轮特大暴雨袭击武汉,武汉远城区居民房屋进水,农田被淹,许多群众被迫转移。入伏首日,武汉的气温达到了34℃。转移群众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一直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7月17日,记者来到新洲区和蔡甸区的群众安置点进行实地探访。
村民集中在食堂准备吃午饭
安置点各类物资充足
新洲区辛冲二中安置点:当地核灾工作已经启动
当日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新洲区辛冲二中时,几位工作人员正忙着从车上接下刚运来的盒饭,引导大家排队有序领餐。食堂内,坐满了等待进餐的村民,整个就餐场地井然有序。走进安置点食堂的储藏室里堆满了各类物资,有矿泉水、方便面、棉被和衣服等,食堂门口还停放着一辆正在下货的面包车。
辛冲街办事处民政办主任刘宏源介绍,这些物资有的是区民政局发放也有的是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赠送的,他们对每一笔发放都做了登记,确保物资能及时准确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被洪水冲毁了粮食的农民格外想回到自己的家。新湖村村民王良友说,“这里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家,我们都是农民,靠插秧种地为生,但是水一来把田都淹了,这部分损失很大。”
据了解,辛冲街已经成立由民政、公安、卫生等部门在内的安置工作专班,共安置了420余人。刘宏源表示,目前受灾群众最关心的核灾工作也已经启动。
蔡甸区人社局为受灾群众准备的送工信息
村民们正在装卸物资
蔡甸区汉阳四中安置点:小朋友看电影 大人下棋
中午刚过,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从渔樵村转移出来的汤军正站在汉阳四中的教学楼外,和同村人讨论区人社局专门为转移群众安排的企业招工信息。他告诉记者,在这里他们吃喝不用发愁。早上有稀饭馒头,午餐晚餐吃米饭,有三四个菜,以家常菜为主,虽没有大鱼大肉,但还蛮合胃口。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水情,这几天听到水位还在上涨的消息让他心情很低落。
c教学楼一楼,工作人员正用喇叭喊话,“二楼阶梯教室可以看电影。”据了解,为了丰富转移群众的业余生活,安置点专门为村民准备了露天电影,村民反响不错,现在一到下午,小朋友们就赶着去占位置看电影。在休息室的一角,几位不愿意去凑热闹的村民正围在一起下象棋,有说有笑。
“我们这里安置了港州等5个村的1200多名村民,目前人数还在增加,这里已经是蔡甸区人数最大的一个安置点。”安置点负责人介绍,群众住在这里,吃住是大家做关心的,他们按照每人每天35元的标准安排伙食,还在人员集中的楼栋外准备了移动厕所和洗澡间,方便群众使用。此外,各村委会、街道办以及普爱医院都安排了专人值守,来自全国的志愿者也已经进驻安置点为村民服务。
转移村民在安置点下象棋
永安中心小学安置点:村民晚上集中跳广场舞
下午3时,在位于蔡甸区永安大街的永安中心小学安置点,记者刚走进一楼大厅,就看到大厅里摆放在两台液晶电视,十几个安置点的村民正在看电视。来到村民休息的教室,室内的课桌已靠两侧拼成“通铺”,上面有的铺上了棉絮,有的铺着凉席。每个通铺旁都摆着七八架落地电扇,中间空出一条过道儿。每间教室大约安置10余名受灾群众,看上去还比较宽松,因为刚吃完午饭时间,多数人正在休息。
安置点的负责人刘陆华介绍,住在这里村民们可以随时领取蚊香、风油精等防暑降温物品。为了体现安置点的人性化服务,60岁以上的老人送往街道的福利院照顾,病患者则送到街道卫生院救治,还为孕妇、婴幼儿专门设置一间空调房。
来自消泗乡罗汉村的曾婆婆正和几个老姐妹坐在走道里乘凉,她告诉记者,他和老伴从7月7日搬进来,已经在这里住了11天,刚来的时候就发了各种生活用品,连牙膏、牙刷都准备好了。“中餐四样菜,吃住都蛮好,晚上还组织我们跳广场舞。生活过得还蛮舒服,现在就盼着水早点退去,家里的15亩地还泡在水里。”
(作者: 编辑:罗大伟)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