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1000天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正确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是怎样运用方法论的?
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深改组1000天”系列之《习近平的改革方法论》,为您梳理、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方法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讲的就是方法论问题。梳理一下习近平在历次深改组会议上的讲话,这方面他强调得非常多。
从深改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到今年8月底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强调“强化基础支撑、注重系统集成、完善工作机制、严格督察落实”,既有统揽大局的改革方式,又有实施的具体办法。
当下的改革能突破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能解决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是关键的一环。
准:对准焦距、找准穴位、精准施策
在习近平的改革方法论中,“精准施策”这一条非常鲜明。中央深改组已经召开的27次会议上,习近平讲话中有近半次数强调了精准施策。
第十次会议,习近平提出,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第二十二次会议,习近平强调,对准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第二十四次会议,习近平强调,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
看明白了吗?精准施策,就是要对准重点和要害发力,其本质是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习近平不断要求提高改革精准化水平,着眼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
9月10日,宁化县石壁镇杨边村贫困户杨尤炳在福建石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两带一扶”哈密瓜种植基地里劳作。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与“整体”相对应的概念不是“平均”,而是“协调”。
而“协调”的要义之一就是分清轻重缓急,抓住要害突破重要领域,补齐突出短板,才能实现协调发展,才能科学地“整体推进”。
如果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畸轻畸重就是顾此失彼。最后不仅改革的质量和效果要打折,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也都要受影响。
要做到精准施策,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曾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他多次强调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
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禀赋,要找准重点和关键,就不能“拾到篮中就是菜”。只有做好调查研究,对张家长李家短都心中有数,改革举措才能精准衔接、精准落地。
(作者:何鹏)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