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喜迎党代会 荆楚新跨越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实干兴湖北 辉煌这五年]曾都中国专汽之都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7-05-17 09:29:31来源:湖北日报进入电子报

 

图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正在曾都崛起

 

 

图为:中国千年银杏谷

 

 

图为:香菇加工生产车间

 

 

图为:泰晶电子自动化生产车间

 

 

图为:现代化专汽生产车间

  湖北日报讯 随州市曾都区靠实体经济起家,也将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自曾都区成立以来,工业始终是曾都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曾都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主战略,稳增长、抓招商、建项目、促转型,挺起全区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的坚实脊梁。

大员上阵抓招商

“希望各位企业家常回家看看,把新理念、新知识、好经验带回去,共同推动曾都发展。”4月19日,曾都区委书记何运平带队赴深圳、上海拜访相关企业家,推介曾都产业,考察合作项目,洽谈招商事项。

3月21日,曾都区区长张健带队赴武汉市、江苏省常州市、上海市等地招商,积极寻求项目合作。

今年以来,曾都区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以招大引强为目标,立足产业基础和自身优势,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主动对接央企和省内外国有大型企业、知名民营企业,围绕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支柱产业,依托恒天汽车、泰晶科技等龙头企业,引进一批有带动力、有影响力、有规模的大项目,整合行业资源,加速转型升级,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目前,投资6亿元的程力轻型载货汽车二期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投资4亿元的中国恒天集团涂装、焊装、电泳、整车检测四条生产线项目正顺利推进,投资3亿元的金银丰30万吨小麦种植加工项目正紧锣密鼓施工建设,投资2.6亿元的华昶新能源科技园项目已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2亿元的泰晶二期项目已破土动工,投资2亿元的金龙环保离子地板生产项目生产车间已竣工,生产设备已安装到位,投资1.2亿元的双桥家具生产项目生产车间工程的基础部分已基本完成……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项目推进在一线

“原本需要3个月才能审批下来的规划手续,我一个星期就拿到手了!”5月5日,湖北金银丰食品公司总经理蒋修军为曾都“周六现场办公”点赞。

金银丰食品二期工程占地总面积330亩,总投资7亿元,是曾都区2017年项目建设的代表。项目启动之初,该企业面临征地拆迁、行政审批、资金筹措等难题。该区主要负责人多次利用周六时间现场办公,协调各部门将项目推进难题一一解决,该工程现已如期动工。

今年,曾都区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63个,亿元以上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195亿元。为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每周六曾都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领相关部门责任人,赴企业现场办公、集中会诊,对每个项目拟出时间表,按下倒计时,将每一项任务分解到人,限时办结,月度督办,定期通报,推进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工作要下沉、服务要下沉、力量要下沉,保障要下沉,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劲往基层使的氛围。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曾都区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在“周六现场办公”机制引领下,曾都区项目建设之“火”越烧越旺,金银丰食品、程力专汽、圣明药业、东合汽车等33个重点项目陆续动工,其余项目正有序推进。

转型升级添动力

5月6日,走进湖北三环铸造公司轮式制动鼓智能生产车间,四台披着黄色工衣的机器人正在上演精彩的“机械舞”:伸臂、抓取、转身、投放……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精准不误。

三环公司通过研判市场,主动转型升级,投资6500万元引进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一件轮式制动鼓原来需要15-20分钟,现在只需要1分钟,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综合效益提高了5%。

近年来,曾都区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专用车产业,引导企业因企制宜,加大投入,通过实施技术改造、新品研发、合作重组、转产转行等发展战略,加快调整转型步伐,走轻量化、智能化、新型化发展之路。

2015年,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定决心转型,与北京恒天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新能源汽车产品。由于转型早,公司已经尝到甜头,一台新能源车的利润是传统汽车的几倍,同时还带来了员工工作环境、收入的大大提升。目前公司已经接到3万台新能源车的订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力争3年后达到年产5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

曾都区是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重要生产基地,全区专汽产业具备年产专用车10万辆、底盘10万辆、铸造件100万吨的生产能力,现有专汽规模企业72家、专用车生产资质企业18家、专用车公告目录6000多个,是全国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资源最富集、区域集中度最高的专汽产业基地之一。去年,全区生产专汽7.47万辆,约占全国专用车(不含重卡)产量的二十分之一,实现产值178.5亿元。

外贸出口开门红

4月中旬,程力专汽公司与缅甸联邦共和国环卫局商务团签订自卸垃圾车、高端洗扫车、污水处理车等产品购买协议,抢占“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一季度创汇415万美元,同比增长36.5%。

这仅仅是曾都区外贸出口的一个缩影。

开年以来,曾都区抢抓主动权,发力供给侧,围绕提升产品质量、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做文章,助推外贸经济逆势上扬。今年一季度,曾都区外贸出口6163万美元,同比增长22.2%。

“重汽华威公司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研发适销对路的自卸车、半挂车,一举揽下500辆出口订单,将陆续出口到澳大利亚、中亚、非洲等地。”该公司总经理陈勇谈起今年的形势喜笑颜开。

曾都区擦亮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重要生产基地这块金字招牌,积极组织企业参会、参展。如今,程力专汽、重汽华威、润力专汽等18家专汽企业纷纷抢食“一带一路”战略红利。

据不完全统计,曾都区已与亚洲、美洲、欧洲、非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贸关系,出口产品涵盖了食用菌、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纺织服装等18大类,300多个品种,曾都区外贸经济在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格局中占据了更广阔的空间。

蓦然回首,曾都区实体经济蹄疾步稳;展望未来,曾都区实体经济前景无限。

未来5年,曾都区将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打造“工业强区”升级版,引领曾都区实体经济再上新台阶。

编钟古乐之乡奏新曲

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铿锵步伐

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宽阔平坦;一栋栋新居相连、美景相映;一排排银杏树、红叶石楠,郁郁葱葱,层次分明。

不少市民由衷赞叹:曾都更美,更精致了。

今年来,曾都区进一步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实干,让城市更宜居

“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务必要以超常的决心、超常的力度,干出实效,干出曾都城市发展的新天地。”在曾都区2017年城镇建设工作会上,该区区委书记何运平传递出强力推进城市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城市建设发展的号令一发,该区随即拉开了城市建设的大幕。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数千名建设人员一线奋战……

明珠东路、汉东东路、东护城河治理、城北污水处理厂等45个城镇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强力推进,一个个项目建设现场犹如赛场,曾都区从里到外飞速改变。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是最好的城市名片,也是百姓期盼。

“依我看,我们这里最大的变化是环境!”在解放路经营服装生意的张薇,指着自家门口的街道说:“瞧瞧,现在大家都不再乱丢垃圾,环境越变越好,交通越来越顺畅,我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了。”

今年3月中旬起,曾都区打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民战役,该区全员参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雷霆行动”,共开展各项整治行动1000余次,拆除违章建筑51处共3200平方米,违章户外广告400余处,清除牛皮癣13000余处,清除积存垃圾275吨,规范店外经营、流动摊点3000余户。

特色,让小镇更出彩

“花坛砌到了家门口,美化了环境。等到秋天,游客既能欣赏古银杏,还能畅游新农村呢。”5月5日,“千年银杏谷”所在的洛阳镇,胡家河村村民胡发周喜笑颜开地说。该镇筹措资金近千万元,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小镇,在公路沿线补种银杏树、红叶石楠两万余棵。

汉十高铁随州南站位于何店镇,曾都区顺势而为,将何店高铁小镇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初夏时节,万店镇九里岗村1600亩坡地上,一大片蓝色太阳能发电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这座中广核50兆瓦光伏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近5000万千瓦时。除新能源开发外,万店镇还着力发展粮油仓储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汽车制造等特色产业。

曾都区各地立足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实现差异化发展,打造“一镇一品”,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带动、多极发展新格局。

绿色,让居民更幸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近年来,曾都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以“南郊、北郊两个城乡结合部片区,何店—洛阳—府河生态走廊、万店十里画廊”为主要内容的“两大片、两条线”,打造引领随州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亮点工程、富民工程。

目前,“两大片、两条线”绿化70公里,栽植高规格银杏、栾树等行道树3万余株,千年银杏谷景区、212省道沿线处处皆景、步步入画,“美丽曾都”建设迈出新步伐。

深入开展“洁美家园”“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大行动,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9个村被评为省级“宜居村庄”。

不仅住进新楼房、用上自来水、走水泥路,而且通宽带、看病进村级医疗服务中心、闲暇时跳广场舞……几年前,农民所期盼的城市生活还是那么遥远,转眼已成现实。

穿行曾都城乡,城市更美、更具时代气息,农村更绿、更干净整洁,一幅城乡和谐发展的精美画卷别样呈现。

树攻坚之勇 下绣花功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规划建设50KW村级光伏电站92座,建成并网发电站57座;养殖土鸡8万只、种植袋料香菇50余万袋、发展银杏采叶园1500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4户230人;整合资金1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出台扶贫保障性政策12项;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338人。这组数据,是曾都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凝练浓缩。

该区共有省级贫困镇3个,省级贫困村2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0939户,贫困人口27753人,贫困发生率10.5%,全区上下组成100余支扶贫攻坚工作队驻村开展结对帮扶,区直各部门直接投入帮扶资金550余万元,争取项目资金2630余万元。

23个贫困村“借光”生财

“发电站一年给我们村带来5万元的纯收入,改写了村里没有集体收入的历史,能解决村里很多问题。”万店镇新东村村支书王三菊高兴地说,2015年,新东村在扶贫工作队帮助下,建成一座50千瓦光伏电站。

光伏扶贫是一项造福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曾都区委、区政府积极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施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并网发电光伏扶贫电站57座,每年能给各村带来5.5万元的集体收入。

去年1月22日,全省光伏扶贫现场推进会在曾都区召开,洛阳镇龚店村“分散安装扶户、集中安装扶户、集中安装扶村”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光伏扶贫新模式获得推广。

105个金融工作站变身扶贫加油站

“这些钱,栽种2万袋香菇不成问题,我一定能摘掉贫困帽!”洛阳镇九口堰村二组贫困户王祥波信心满满地说道。去年,王祥波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成功申请4万元扶贫贷款,发展袋料香菇种植,用自己的双手摘掉“穷帽子”。

“很多贫困户有着强烈的脱贫意愿,无奈没有启动资金。扶贫先扶志,通过发展金融信贷,帮助有脱贫意愿的贫困户,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曾都区扶贫攻坚办主任庞金强说。

截至目前,曾都区已发放扶贫贷款200余万元。区级财政将再投入300万元风险补偿金,继续扩大该区扶贫小额贷款放贷规模,强力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工作;并在23个贫困村建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82个非贫困行政村建立“金融精准扶贫服务点”,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融资服务。

策划:王晓义 林 彬

撰文:余运来 张 立 王 玲

图片:文 玉 小 康 静 怡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