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张君
长寿之乡钟祥,近年来项目推动,以奖代补,共建成上百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省级宜居村庄。去年,省政府召开现场会推介钟祥经验。
不拘一格,各美其美。钟祥美丽乡村建设采取多种模式,呈现不同特色,或发动群众清洁家园,或留住乡愁发展旅游,或三产融合宜居宜业。13日,记者来到钟祥,走访了几个宜居村庄,探寻不一样的蜕变。
杨桥村:我的家园我作主
走进九里回族乡杨桥村,但见白墙黛顶、林木葱郁、小桥流水,颇有一种陶渊明式的闲情与悠然。
杨桥村的美,是这里村民自己创造的。
5组的一口塘堰,多年失修,淤泥、垃圾堆积成山。村民一致认为,美丽乡村建设,要从治理这个“鸡肋”开始。
请来施工队一谈,大伙傻了眼:光是清理淤泥,就得花上好几千元。
村党支部书记李兴贵一咬牙:自己干!
何不将淤泥利用,建一个湖中亭?李兴贵发动村民,抽干塘中水,将淤泥集中堆积在塘堰中央,然后用水泥封固,这样亭子的地基便有了。
他又找来村里的瓦匠、木匠,大家各司其责,大战两个月,一个古香古色的湖中亭横空出世。
门前垃圾,清理分类;房前屋后,栽上花卉苗木;公共场所的美化,大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杨桥村还巧手工装饰环境。废旧轮胎,摇身变成花盆;淘汰旧砖瓦,用作花坛装饰;收割机的履带,成了古树的保护隔离带……
日渐美丽的家园,让村民幸福感爆棚。“把净化当家事办,把绿化当产业干。”这是村民们自己提炼的心得体会。
村民黄有敏告诉记者,里里外外清扫干净,已成为大家每天的习惯。
去年,钟祥市组织了一个“到杨桥找垃圾”的活动,几十名干部前前后后“找”了一两个小时,几乎找不到较为集中的垃圾。
东桥村:先有规划再建设
东桥镇东桥村,村头美丽如画,村尾施工机器轰鸣。
村支部书记史发杰告诉记者,美丽乡村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村尾正在实施二期项目。
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东桥村像规划城市一样规划村庄。他们花11万元,请江汉大学设计团队做出整体规划,包括污水处理、庭院打造、公共景区建设等具体项目,分三年实施。
东桥村村委会里,挂着一张详细的规划图——第一期,老街改造;第二期,集中居住区美化;第三期,特色区打造。
一条樱花大道,从村头直通老街。这里有东桥村的“一宝”——东桥,它于战国时期修建,东桥镇因此而得名。
刚刚修缮的东桥,横跨在清澈的王家河上,长满苔草的青石仿佛在诉说着2000多年的历史。桥的两侧,农家乐、采摘园、垂钓园已经建成。
“以东桥为核心景点,周围建设一个面积60亩的生态庄园,做旅游文章。”史发杰介绍。
不打乱仗,严格按规划来。“这里要建一个污水处理池,那边要建一个文化长廊……”史发杰带着我们漫步村庄,难掩兴奋。
建设资金哪里来?
政府补贴一部分——东桥村被列入市里示范村,有专项扶持资金。
村里能人捐赠一部分——蒋大胜等村里走出去的企业家,情系家乡,累计捐资200多万元。
建设自己的家园,村民参与热情极高。扩展公共绿地,要占用良田,村民周永海、易华清主动将自家一亩多承包地“上交”村委;清理塘堰垃圾,妇女、老人、儿童齐上阵,花了1个月全部完成。
杨庙村:宜居宜业富起来
一组“鱼托铜钱”的雕塑立在客店镇杨庙村的村头,象征年年有余、富贵殷实生活。
再往前行两三百米,一片占地约5亩的“山河盆景园”映入眼帘。“盆景园既是杨庙村迎客的‘脸面’,也是贫困户肖明虎的致富产业。”客店镇副镇长邱红梅说。
盆景园的主人肖明虎三十出头,前两年因病致贫,市林业局对口帮扶,让他在山上种植花卉苗木,山下建盆景展示园。“小盆景两三百,大盆景一两千。游客买走一些,其余的销到武汉、荆门、荆州等地方。”肖明虎每年收入3万多元。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杨庙村一直在寻找致富的“灵感”。
杨庙村有种植香菇的传统,原先一家一户大棚分散,杂乱无序。村委统一规划将菇棚集中,搬迁进入扶贫产业园。现在,连片的香菇大棚颇为壮观,前来乡村游的城里人都愿意进去体验一番,顺便采摘、购买新鲜香菇。村民谢伯林在种植园里承包香菇3000袋,去年顺利脱贫。
按照一户一策的扶贫策略,贫困户根据自身特点,发展香菇、葛粉、蜂蜜等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记者看到,每一家的门口都有一块诗意的招牌:“土鸡土养,好吃味长”“农家饭香,情暖意长”“乡村淘宝,百姓叫好”……原来,按照村里统一规划,每家根据自家产业实际装点门面,既达到宣传效果,又扮靓了家园。
乡村广场上,筹备已久的乡村淘宝馆即将开业,互联网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邱红梅说:下半年,村里的土特产将销往大山之外。
去年,作为市级贫困村的杨庙村已顺利销号。美丽乡村结合精准扶贫,美了环境,富了百姓。
(作者:肖梦吟)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