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喜迎党代会 荆楚新跨越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实干兴湖北 辉煌这五年]阳新:以红色基因推进精准脱贫
发布时间:2017-06-14 11:07:35来源:湖北日报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红色精神引领脱贫

阳新,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苏区,是先烈之血浸染过的红色土地,20多万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烈士县”的荣誉。“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就是阳新人民支持革命斗争的生动写照。

彭德怀、王震、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生活、战斗,诞生了王平、伍修权等20多位共和国将军。

这里,有湖北省最大的烈士陵园——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革命旧址群。

红色土地,给阳新人民留下了光荣传统。红色基因,给阳新人民战胜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力量。

自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以来,阳新县利用“烈士县”的红色教材,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变红色优势为精神动力,激励党员干部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奋力脱贫攻坚。

“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打好‘红色牌’,啃下‘硬骨头’”。“不愧对红色基因,不愧为红色后代!”……阳新县委书记王建华带头为党员干部上党课,动员党员干部变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为精准扶贫的精神力量,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阳新精神,在精准脱贫中再建新功。

我们采访时,见县委大楼还是一幢建于1977年的破旧房子,但该县却挤出资金数十亿元来扶植产业、教育、卫生等民生大项目。

据了解,该县每月都有一个精准扶贫的主题,如4月是金融扶贫月,5月是百企帮扶月,6月是政策扶贫月……12月则是考核迎检月。

今年,该县将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确保完成40个村脱贫出列、5万人脱贫的目标任务。

阳新县委书记王建华、县长明进华等县“四大家”负责人带头结对帮扶,每人联系了3个贫困村,直接帮扶3个贫困户,负责贫困村如期脱贫出列,帮扶的贫困户尽快致富脱贫。全县派出了352支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贫困村。

红色基因带动脱贫

连日来,我们行走在阳新这片红色土地上,看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涌现出了很多精准扶贫的感人事迹。

我们采访时,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刘训志放弃年薪120余万元的高薪,回乡当村官。

刘训志出生于枫林镇坳上村,曾是枫林镇工商所一名职工,后辞职下海。经过十多年打拼,成为上海山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怎么忍心看着自己的家乡依然贫穷。

2014年底,刘训志回乡当选村主任。上任后,召集所有村干部一道谋发展良策。很快,村委会一班人形成共识,决心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

目前,该村已培植大小规格桂花苗12万株,红叶石楠苗30多万株,大叶女贞苗50多万株,茶梅苗30多万株,红豆杉苗20多万株,同时还培植有香樟、栾树、白玉兰等树苗。

在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基地的同时,该村还建起了1500亩腊米基地和万只蛋鸡养殖场、1000只养鹅场。

该村余家组贫困户余水凤一家两口人,爱人因患糖尿病双目失明,自己60多岁,长期致富无门,今年村委会把他安排到苗木基地务工,到目前为止,已实现劳务收入6000余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阳新县木港镇子山村,有一个大学生回乡引领贫困户创业脱贫的故事。

这个大学生叫王能希,是从武汉信息传播学院毕业的“八五后”大学生。2013年开始,他扎进山里养了十来头黄牛,20只土山羊,研究养殖技术,同时照顾父母。

2015年初,王能希看到村里贫困户没有致富门路,他联合6户农户申请办起了恒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其中有3户就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看着村里荒山很多,王能希承包近200亩荒山种植杉木和油茶,同时扩大养殖规模,两年下来,合作社发展到有黄牛50余头、土山羊80余头,杉木、油茶基地近200亩,仅养殖纯利润一年就达到24万元,社员年均收入可增收2万元。

每年,合作社还请周边贫困户到合作社“打短工”,带动了十几户贫困户就业。

“扶我父辈出贫寒,是责任和使命!”王能希说。

何止一个刘训志!一个王能希!

这里有一茬又一茬的党员干部和返乡致富带头人,投身于这场浩大的扶贫攻坚战役。

产业发展支撑脱贫

实践证明,“输血式”“填鸭式”扶贫,治标容易治本难,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才是长久之计。

我们采访获悉,阳新坚持“以工业企业带就业、以农业基地带农户、以旅游商贸带增收、以能人富人带群众”的“产业四带”之路,引导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和项目脱贫致富,确保村村有产业项目,户户有增收渠道,人人有脱贫门路。

一是打造“市场主体+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链。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光伏发电、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种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以及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等等。

二是开辟“租金+股金+薪金”的多元增收路。运用“资本运营”理念,通过土地流转出租、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鼓励基地和龙头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5月,我们在阳新乡镇沿途看到精准脱贫带来的一幕幕变化,令人欣喜——

龙港镇月台村招商引资,兴办起“阳新县禾田食品公司”,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然后,根据所需原料,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业产业基地。

我们现场看到,阳新县禾田食品公司崭新的厂房就在路边。据称,去年底已试生产,目前正在办理各种证件。一旦投产,该企业可带动3000亩的芋头生产、2000亩的红薯生产和2500头的土猪养殖。拉动三个农业基地产出20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300个。“产业扶贫才是脱贫真正的发动机,精准扶贫重在产业脱贫。”月台村支书刘会银说。

该村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到2017年人均可增收2000元,村集体经济可获得“禾田食品公司”20%的红利,到2018年,按“禾田公司”规划,可实现村集体年收益100万元以上。一举摆脱贫困村,摘掉穷帽子。

阳新大力推行产业扶贫,依托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脱贫。该县涌现出了祥云食品加工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年来,带动1.3万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王英镇蔡贤村发展蚕桑种植业,走基地带农户模式,从种桑、养蚕到加工、销售,开展一系列服务,打造成为鄂东南最大的桑蚕基地。该村3年有60多户脱贫。

据了解,去年,阳新县贫困村新上产业发展项目256个,总投资4.5亿元,直接带动贫困户脱贫1万余人。

种植养殖业上,该县建成农业专业合作社1002个,家庭农场170家,安排各类人员就业1.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0.4万人。脱贫贫困村发展散养鸡、番鸭、黑山羊、肉牛等畜牧养殖项目24个,发展生态果园、红豆杉、腊米种植、吊瓜种植等种植项目53个,发展虎纹蛙、稻虾套作、鱼鸭混养等水产养殖项目10个,形成了“村村有特色、家家有品牌”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新能源产业上,去年阳新县审批光伏发电项目12个,现已建9个光伏发电项目。今年,已在全县34个村铺开光伏产业项目,6月30日并网发电。

红色旅游促进脱贫

如果把旅游精品线路比作一条项链,阳新的红色景点就是项链上一颗颗闪光的明珠。

目前,该县正以红色旅游线路为龙头,引领当地文化、历史文化融合发展,助力旅游精准脱贫。

最著名的红色景点是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阳新县城风景秀丽的莲花湖畔的伏虎山上,这里林木参天,浓荫蔽日,鸟语花香,四季常青。整个陵园占地面积427亩,规模为湖北之首,国内第三。

龙港革命旧址群,素有“小莫斯科”之称。这里保存着鄂东南特委、龙燕区苏维埃旧址和彭德怀旧居等革命旧址70余处,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9处。

其中12个旧址集中分布在龙港镇区600米长的老街——红军街,“红军街”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此外,阳新钟灵毓秀,风景秀丽。处在鄂东南、皖西、赣北区域大旅游圈中心线,境内峰峦叠翠,湖泊星罗棋布,生态环境良好,旅游景点众多,既有苏东坡、岳飞、甘宁、海瑞等历史名人遗迹,又有省级湿地公园莲花湖公园、网湖湿地保护区、七峰山森林公园。

国家4A级景区仙岛湖作为阳新旅游的名片,千余个小岛点缀湖中,不是仙境胜似仙境,享有“荆楚第一奇湖”美誉。

而且,在幕阜山区,不少山村还保留着古民居群,都可以开发为旅游景点。

七山二水一分田,秀丽的阳新山川,如何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走发展生态旅游的道路!”“红花”“绿叶”两相宜。近两年,阳新全县旅游从业人数达1.2万余人,仅今年前5个月,就接待游客101.5万人次,旅游收入1.15亿元。

龙港镇党委书记孔祥鹏认为,龙港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应发展好红色旅游资源,做好绿色文章,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据了解,目前,龙港镇月台村正在筹划朝阳河休闲观光走廊的建设,打造山水田园旅游业。

该县发展旅游业树立“无中生有”理念,2015年借助黄石市第二届园博会的东风,在城东新区建起了鄂东南地区一流的“生态园博园”。去年,该县抢抓黄石市“两区两带”建设的机遇,在三溪口建起了乡博园,以“精准扶贫、旅游脱贫”为主题,以“十里河田,美丽乡村”为内容,建成了以王英河为轴线的生态景区。该“乡博园”采取土地流转增利的办法带动116个贫困户脱贫,以商贸销售带动36个贫困户脱贫,帮助15个贫困户办起了“农家乐”实现脱贫。“乡博园”直接提供清洁管护就业岗位60个,吸纳贫困户60户、贫困人口270人,使贫困户每月增收1500元。还吸纳周边贫困户劳力参加建设用工,直接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

我们了解到,去年,阳新在乡村旅游业上,培育和发展了三溪口乡博园、枫林镇石田古驿、网湖湿地观鸟台、漆坊村国师府、军垦五夫园、军垦三花节等一大批乡村旅游品牌,发展农家乐121家,农村电商46家,带动6800人脱贫。

阳新县精准扶贫办公室负责人总结说,该县在精准扶贫方面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下一步,将严格按照中央及省委“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始终把精准扶贫当作“一把手”工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做,推出更有效的举措,拿出更过硬的办法。

阳新县委书记王建华说:“就是要敢闯敢试,敢啃硬骨头,才能早日实现‘率先脱贫、全面小康’的目标!”

撰文:蒋绶 向能来 蔡克智 江显平图片:阳新县委宣传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