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记者亲历九寨沟地震救援:遇难者“回家”的14公里
发布时间:2017-08-13 09:10:04来源:中国新闻网进入电子报

中新社四川九寨沟8月12日电 题:记者亲历九寨沟地震救援:遇难者“回家”的14公里

作者 吕杨 王鹏

“回家喽!……回家喽!”喊声在山谷间回响,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抬着一具遇难者遗体,在遍布碎石、断木的塌方体上跌跌撞撞走着。这段“回家”的路,一共14公里。

8月11日下午,一具遇难者遗体在九寨沟熊猫海水面被发现,但余震不断、道路艰难、时间太晚,救援人员没能带他“回家”。8月12日上午,中新社记者跟随中国国际救援队,再次出发。

11时,救援队在九寨沟沟口坐上车,半小时后抵达镜海。往日的镜海清澈如镜,此时稍显浑浊。不远处,宽274米的诺日朗瀑布因部分山体垮塌,已无涓涓细流。

前行的道路在镜海中断,救援队与指路的当地人只能徒步前行。路上遍布碎石,部分道路被土石完全掩埋。踏着碎石,24名救援队员依次前行,走在最前面的队员需将脚下的石块踩实,以让后方队员走得更稳些。

垮塌随时会发生,所有人前行时不仅要紧盯脚下,还需注意头顶的飞石。也有段道路因塌方体太厚、石块太巨大、倾倒的松树太茂密,只能从道路的护栏外前行。扶着护栏,记者走得小心翼翼,身旁就是几十米的深渊。

40分钟后,终于抵达五花海,总队长庄乾江下令原地休整。部分救援队员与记者一起,脱下上衣将汗水拧干。

遇难者遗体所在的熊猫海距五花海直线距离仅800米,但道路已因山体垮塌中断。连结两个海子的河流此时已基本干涸,白色的钙化河床裸露出来,救援队员决定沿着河床向前突进。

踩着河床上湿滑的青苔,带着绳索等攀爬器材,救援队员从五花海出发了。因前行需攀爬落差达80米的熊猫海瀑布,难度太大,记者只能跟三名救援队员在五花海留守。

震后的五花海美丽如前,清澈的湖水中鱼儿游来游去。但高原气候变化极快,几分钟后便下起大雨。等待救援队的过程中,记者共经历三次余震,每次余震时,五花海两岸的山体都在发生垮塌,轰隆隆的垮塌声在雨中回荡山谷。

后来记者才知道,余震发生时垮塌的山体就在前往熊猫海的救援队员头顶,那里下起了“飞石雨”。

留守的救援队员在五花海中充起橡皮筏,这是遗体转运的备选方案——抬着遗体在湿滑的河床间行走太艰难了。

“回家喽!……回家喽!”两个半小时后,救援队员的喊声开始在山谷中回荡。几分钟后,抬着遗体的救援队员终于出现在记者面前。走在最前面的,是遇难者的舅舅张胖娃,他执意要亲自抬外甥“回家”,边走边哭。

此时的救援队员已全身湿透,橙色的队服沾满泥浆。一位队员试图脱下衣服,竟发现衣服紧紧粘在身上。一位队员手套的手指部分被磨穿了,他戴了一层工兵手套,两层防化手套。

救援队员在五花海砍下两根木头,用绳索将遗体再次固定,向镜海的方向走去。每隔一会儿,“回家喽!……回家喽!”的喊声便在山谷中回荡起来。

抬着遗体,返程的道路更加艰难。快到镜海时,上方的山体再次垮塌。“跑步前进!加速通过!”指令传来,记者跟随救援队在遍布石块、断木的塌方体和道路上飞奔了两公里。

抵达镜海时是14时50分。镜海到五花海间的3.5公里,救援队员去时用了40分钟,返程用了80分钟。

救护车已在镜海等待。遗体即将搬上车时,张胖娃向所有救援队员深深鞠了一躬,“太多的话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就是感谢,感谢,感谢。”

随后,救护车向9.5公里外的荷叶寨驶去。灵棚已经在寨子里搭起,这位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高三毕业生,终于要“回家”了。(完)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