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日常用的圆珠笔笔尖,竟然不是国货。去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座谈会上,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包括圆珠笔头上的笔尖钢(圆珠笔尖球座)……”
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我国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却面临着核心技术难以攻关、原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多年来,小小的笔尖钢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心结之一。
9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向社会公布,太钢终于生产出高性能、易切削、不开裂的笔尖专用钢材。这意味着,太钢啃下了自主生产笔尖钢这块硬骨头,为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了“中国笔头”!
灵感来自于“和面”
太钢工作人员正在对笔尖钢产品样品进行物理力学检测
1月9日上午,在太钢国家级实验中心物理力学组实验室内,实验员穆鑫将一根约2毫米粗、20厘米长的钢材固定在拉伸仪器上。桌前的标签上写着“笔尖用钢”几个字,格外醒目。
经过前期反复实验、加工制作,一批笔尖用钢成品进入了最后的质检程序,穆鑫正在操作的物理力学检测正是其中的一项。在通过物理形态、化学成分等一系列检测后,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样品才能被允许进入量产阶段。“力学检测主要测定产品的延伸率、抗拉强度以及硬度等物理性能……”穆鑫介绍,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抗拉性能检测就是原材料均匀延展性能的终极关卡,只有通过这项检测的产品,才能满足笔尖生产的需求。
王辉绵透露,此次研发突破的灵感来自山西人家里常见的“和面”。面要想和得软硬适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对应的钢水里要加入工业“添加剂”。普通的添加剂都是块状,如果能把块状变细变薄,钢水和添加剂就会融合得更加均匀,这样就可以增强切削性。
经过五年的尝试,太钢集团终于“和”出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2016年9月实验取得初步成功,后经过10多次大规模炼钢,目前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骄傲地写上“中国制造”的标志。
加工精度达到千分之一毫米数量级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其实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多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笔头的关键部位,比如碗口,其尺寸精度都是在两个微米,它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在0.4微米,加工时既要容易切削,还不能开裂,这对原材料钢材性能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
太钢行业标准获认可
由太钢负责起草的《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丝》行业标准正式通过全国钢标委审核认定。该标准的制定,填补了我国该类产品标准的空白,对于提高我国相关笔头用钢的生产和实物质量水平,打破国外垄断、有效替代进口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提质增效和品种优化升级。
(作者: 编辑:周婵)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