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老年旅客腿脚不便,石晓丽为老人捏腿解乏。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 帮过的人越多,就越能体会到一种助人为乐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
1月19日上午,正值春运高峰,当记者在“素萍服务组”候车室见到刚刚值完14个小时夜班的石晓丽时,一夜的劳顿加重了她嗓音的沙哑。
石晓丽说,在加入“素萍服务组”之前,她曾在车站出口、站台、候车室爱心区等不同岗位上工作过,“那时就听说过李素萍师傅坚持爱心服务,我在爱心区岗位的时候,天天见到师傅推着轮椅在候车室接送旅客,我也想参与进去帮助旅客,一直梦寐以求加入素萍服务组。”
而那时经历的一件事,更触动了石晓丽加入“素萍服务组”的渴望。“有次我乘火车返回北京上班,遇到一位第一次来北京的阿姨,她女儿因为有急事无法接站,我看着阿姨手足无措的样子,便主动承担起了送她回家的任务。”石晓丽说,那趟列车抵达北京西站,那位阿姨家住北四环,虽然路程远,但她还是主动将阿姨送回家里。
对于要上夜班的石晓丽而言,这一趟完全牺牲了夜班前的休息时间。而当石晓丽把女乘客安全送回家中后,面对一个劲的感谢和挽留吃饭,石晓丽婉言谢绝,匆匆告别赶回车站投入工作。
正是这次虽然辛苦但却令石晓丽心中感受到帮助他人得到幸福和快乐的经历,坚定了她进入“素萍服务组”的意愿和渴望。之后不久,石晓丽如愿以偿。
正式来到“素萍服务组”后,石晓丽才知道奉献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正式上岗之前有半个月的培训,当李素萍师傅给我们讲课时,那些她帮助旅客的经历让我听着就特别感动,也激励着自己下定决心好好干。”石晓丽说。
在平常,石晓丽每天要接送三十多位重点旅客,赶上春暑运高峰,每天则要接送八十多位重点旅客。面对如此高强度的接送服务,石晓丽也偶尔会吃不消,但她却从未退缩,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一直坚持着。
“应该是前天一天忙碌下来没顾得上喝水,有点上火,昨天一早起来流了鼻血,不过并不严重。”石晓丽笑笑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有力气,能吃苦,这点“小插曲”并不算什么,扛得住。
“上夜班,凌晨四五点钟是最难熬的时候,实在困乏,没有任务时,我们就起来溜达溜达,做做别的工作,在微信微博平台看看旅客温馨留言,也是对自己的激励,就不困了。”石晓丽说,她的工作就是处心积虑为旅客着想,从一开始对工作的生疏,到如今全面熟悉,她也在一步一步逐渐成长。
而对于重点旅客,特别是刚做完手术的病人,接送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推送轮椅怎样服务,石晓丽通过悉心观察体会,并在师傅李素萍的教导下,一点一滴学习和积累服务不同重点旅客的经验,已是颇有心得。
(作者:唐芳)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