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张怡然 冯国川】大众尾气排放造假丑闻24日继续发酵,该公司总裁文德恩的辞职并未平息舆论对他和大众的质疑。与此同时,德国交通部长24日表示,大众欺诈行为也涉及欧洲市场。有分析认为,此次事件将对德国经济造成破坏。在大众汽车全球最大、最重要的销售市场中国,虽然大众出口到这里的柴油车极少,但依然引发热议——长久以来,“德国制造”在许多中国民众心中是个神话,这次事件似乎让“神话”崩塌了,有不少网民对大众表示失望。但也有人认为,“德国制造”不止大众一个品牌,不会受太大影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2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德国品牌的声誉是过去百年间慢慢积累起来的,不会因为一个造假事件被彻底否决。
据德新社24日报道,现年68岁的大众总裁文德恩23日傍晚宣布辞职,但他不承认知晓尾气测试作弊之事。对此,德国媒体表示怀疑,文德恩曾担任技术开发的主管,而大众每个新型发动机都必须由技术开发部批准放行后才投放到世界各地。德媒称,大众集团监事会今日将在总部沃尔夫斯堡召开会议,宣布继任者提名人选。
尽管德国政府和大众公司努力平息丑闻,但事态的发展并不如他们所愿,反而有越来越盛之势。德国《南德意志报》称,继美国环境保护局和司法部介入后,美国和加拿大消费者也正在把大众告上法庭,目前,美国法院已经接收到37宗诉讼。而文德恩也有可能受到美国法律严惩。美国司法机构最近颁布新法规,对违法公司的负责人严厉追究刑事责任。
与此同时,德国《汽车杂志》24日爆料称,宝马X3系列xDrive20d运动车型的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超欧盟标准11倍,宝马公司股价因此大跌9%。宝马该车型是由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进行上路测试,正是该委员会的信息引发美国监管机构对大众汽车尾气排放问题进行调查。不过宝马表示,宝马汽车不存在使测试和实际上路的尾气排放不一样的系统。此外,奔驰汽车也称,该公司没有装载类似软件。
汽车工业被称为德国的金牌产业。德国汽车工业雇员总人数约77.5万。德国经济研究所主席弗拉舍尔表示,大众丑闻可能对德国经济造成破坏,造成一系列后果——大众以及其他德国和欧洲汽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被贴上“不信任”标签后销量下降,这将迫使汽车企业削减生产规模,导致工作岗位流失。
“大众不幸中的万幸”,“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24日指出,大众在中国无须紧张,因为这里几乎不卖大众柴油车。每年在中国售出的大众汽油车高达300万辆,柴油车却不到1000辆。10多年来,大众一直试图从北京获得建厂生产柴油车型的许可,但没有得到中国当局批准,原因是担心对环境造成负担。虽然中国市场没有因此事件受到直接冲击,但德国财经网认为,“德国制造”势必面临信任危机,未来德国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会更难。大众今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已下跌约7%。2015年上半年,大众在中国仅售出130万辆车。
德国媒体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许多中国网民评论称,此前对“德国制造”一直有好感,但现在,“神话可以谢幕了”,“这起丑闻不仅损害了德国其他汽车品牌的声誉,而且也破坏了德国工业形象”,“德国长期打造优质品牌的努力被打倒了,以后可能会成为笑话”。还有人表示,中国媒体和民众有时对德国产品的印象过于“神话”,其实质量并非那么过硬。但也有人认为,德国产业不是只有大众一个支柱,不要将此事跟整个德国乃至欧洲制造捆绑在一起。还有网民为大众“叫屈”,认为是美国在故意打压德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2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事件对大众汽车本身的销售和信誉度会产生不良影响,但并不至于影响到整个“德国制造”的形象。他说,“德国制造”一直以来很受欢迎,其主要受到青睐的产品一般是质量高、精密度好和使用寿命长的品类,它们享有的地位在短时间很难被撼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对《环球时报》记者也表示,德国产品的声誉是在过去百年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化工、重工、机械制造等领域的优势不是一个丑闻就能击垮的。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球经济下行,美国感受到在经济与工业制造上的危机,如果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再丑化德国制造业的形象,或许最终受益的是美国。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认为,应该透过事件看本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的竞争已经空前激烈,恰逢全球经济下行,就会产生过剩的库存,对制造业构成较大压力。德国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强国,非常注重品牌形象的管理,在技术水平上绝对有能力实现对环境标准要求的满足。但是当规模化生产整体进行调整,并采用尾气新技术的话,就会耗费巨大的成本。面对来自新兴市场的竞争,大众选择了不惜损害自己的质量与品牌形象来捍卫价格战,赢得市场,但最终事与愿违,越过了底线,受到较大冲击。孙立坚说,虽然今天发生丑闻的是大众汽车,但这其实是一个集体存在的问题,不仅在德国,日本也存在同样问题,这是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品牌质量优先还是价格优势领先之间的争论。
(作者:周婵)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