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形势
“优”字为重 看新常态下风险防范
产能严重过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子银行膨胀——增速放缓让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潜在风险浮出水面。一年来,各类改革措施陆续出台,不仅让经济保持了稳增长态势,更在发展中化解了风险,在化解风险中实现了优化发展。
疏堵结合化解产能过剩风险 市场调节助推结构优化
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供过于求矛盾凸显,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行业产能盲目扩张势头强劲。
面对如此形势,国家采取了疏堵结合的综合治理举措,一方面淘汰过剩产能,一方面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结构优化。
5月初,工信部下达了2014年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任务,相关地方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并向社会公告了相关企业名单。
不过,淘汰过剩产能不能只靠行政化的“堵”,更需要市场化的“疏”。
7月底,工信部发布《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行业项目建设实行产能置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实施减量置换。
来自钢铁大户唐山市的最新消息显示,预计年内唐山炼钢产能将削减2000万吨,这意味着唐山今年就可完成2017年总体任务的一半。关于2014年淘汰过剩产能的全国目标,工信部近日表示“有信心完成”。
化解过剩产能不仅遏制了过剩行业扩张势头,还成为各地推进产业升级、优化空间布局的良好契机。
以任务极为艰巨的河北省为例,近年来,河北省地税局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助推过剩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在税收引导下,河北钢铁集团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压、余热蒸汽、煤气等二次能源全部回收用于发电,并在技术改造之后开始了以高附加值产品主打市场的转型之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节能降耗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多措并举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优化投资结构
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大力推广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终于有了“行动指南”。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累积了较高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财政部测算,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有12万亿元。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疏堵结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仅是有效防控风险的必然要求,还是优化投资结构的迫切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使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驶入建章立制的“快车道”,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在2014年加快建立起来。
8月31日,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完成了20年来的首次大修,为地方政府举债开出“明渠”。10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了治理“路线图”。对以前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建设的项目,经营性项目完全推向市场,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确需政府举债的公益性项目由政府发行债券融资。
“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的过程,体现出市场化的思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说。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暴露与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紧密关联。今年以来,我国大中城市房价明显下滑,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持续下降,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也成为控风险的突出任务。
房地产领域存在的泡沫需要挤出,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也要满足。9月30日,央行[微博]、银监会松绑房贷政策,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大部分地方取消了限购政策。稳定住房消费的政策导向鲜明。
“中国经济已经不能再过于依赖政府和房地产投资。无论是清理地方政府性债务,还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都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市场化、更加依靠技术创新的投资结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清理整顿影子银行 金融更好为实体经济“输氧供血”
从央行公布的10月份社会融资数据看,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合计同比减少3100多亿元,而贷款同比多增423亿元。
“这表明加强表外业务监管的措施成效明显,有利于缩短表外融资链条,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说。
一升一降的背后是国家清理整顿影子银行风险的努力。建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说,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日益活跃,部分资金投向了产能过剩、房地产等高风险领域,存在一定的资产泡沫。
应对影子银行风险,监管全面升级。今年以来,银监会连续发文强化对信托公司和基金的监管;央行、银监会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严格约束银行借助理财产品变相融资。
有堵亦应有疏。上半年,央行在不到两个月内两次实施“定向降准”,加大对“三农”、小微领域融资的定向支持力度。11月21日,央行果断出手直接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6.0%降至5.6%,而且采用非对称降息的办法,进一步压缩银行利润空间让利于企业。
缓解融资难题要采取综合措施。国务院常务会议今年多次出台缓解企业融资难的举措,特别是1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等十项强有力的措施。
改革是缓解融资难题的根本举措,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有效解决办法。IPO重启、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股市和债市的系列改革,对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有着积极意义。
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直接融资表现强劲,企业债券融资2417亿元,同比多1339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79亿元,同比多201亿元。融资结构优化趋势已显现,将为实体经济更好地“输血供氧”。
(作者: 编辑:高梦格)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