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2月6日新媒体专电 题:传统节日新年俗 年味不变是团圆——盘点马年春节里的新时尚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马年春节假期转眼结束,上班族们依依不舍地从轻松愉快的“放假模式”调整回紧张忙碌的“工作模式”。回头盘点马年春节记者发现,虽然年年岁岁花相似,但随着时代进步、观念转变,过了千百年的春节也产生了许多新年俗。不过,即使岁岁年年人不同,团聚仍是中国人永远不变的共同情感。
生态健康成饮食标签
唐老鸭、米老鼠、凯蒂猫,一个个人们熟知的动漫角色都挺着大肚腩躺在地上……春节还没结束,这组名为《年后我们都成了胖纸》的图片微博就在网上火了。“每逢佳节胖三斤”,网友们纷纷感叹:过年时每天都大鱼大肉实在太让人忧伤了!
随着生态健康的理念逐步普及,如今人们过年也不再苛求“吃得多”,而要吃得营养、健康。成都市民潘晓明家的团年饭,就只准备了饺子、炖鸡汤、宫保鸡丁等家常菜。“好多城里人都有‘富贵病’,过年的时候更应该管住嘴,既避免浪费,又清淡健康。”潘晓明说,其实一家人聚在一起团圆吃饭比什么都高兴了,吃什么并不那么重要。
不仅团圆饭越来越清淡,健康的年货也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成都市民覃春梅在成都市年货展销会为女儿挑选了各种带有“生态”“有机”标签的袋装食品。尽管这些食品比普通同类食品贵一些,但覃春梅认为身为父母最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如果能让女儿吃上生态有机的食品多花点钱也是应该的。
红包、拜年一机搞定
正月初一,上海市民庄春晖看到自己的微信账户中已经有1100多元了,这都是几天来她从各个好友群中“抢”来的。马年春节前后,微信红包成为庄春晖这样的摩登一族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钱多钱少都没关系,主要是图个好玩、乐呵,既接受了亲朋好友的祝福,还能会心一笑。”庄春晖说。
手机、网络的普及,不仅产生了电子贺卡、电子鞭炮,就连拜年、发红包这样的传统习俗也焕发出时尚魅力。过去,许多人在除夕都要遭受拜年短信的“狂轰滥炸”,特别是一些群发短信让人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如今,拜年短信正逐渐被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所取代。手指轻轻一滑一点,“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就“马上”发送出去了。
运动旅行引领娱乐时尚
除了走亲访友、“宅”在家里等“保留节目”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也选择以运动、旅行等既文明又健康的方式度过春节。
成都市民唐羽飞在春节期间组织了几场羽毛球和网球活动,在他看来,过年多运动,可以调节身体为新的一年工作做好准备。
春节期间成都比较暖和,大量游泳爱好者也不忘到泳池坚持锻炼。正月初四,成都猛追湾游泳场内已经有不少人下水了。游泳爱好者黄家云说:“节要过,泳要游,坚持游泳的习惯不能丢。”
还有许多家庭过年不再“恋家”,告别“宅”的生活出门旅游。四川省江油市的文有财带着妻儿和老母亲到陕西西安旅游。他说,平日里工作比较忙,过年时出门旅游既可以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也能多陪陪家里人,过个愉快的春节。
逆向过年 家是终点
当许多人都在春节前踏上回乡旅程时,成都市民刘丽的丈夫却因为要留在拉萨工作不能回家。大年初三,刘丽搭乘飞机赶到西藏去和丈夫团聚。
近两年,像刘丽这样的“反探亲族”越来越多,有的是因为亲人在外工作不能回家,只好离家到亲人所在的地方一起过年;有的是因为年轻夫妻跟双方父母都不在一起,又不愿因为“过年回谁家”的问题争执,就干脆把双方父母都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过年。
在重庆工作的湖南人王小亮,今年住上了新房子,特地让父母从老家到重庆过年。王小亮说,只要父母在身边,在重庆过年跟在老家过年是完全一样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反探亲族”里老人占了很高的比例,春运大潮里也因此多了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夫妻。尽管春节越来越时尚,新鲜玩法层出不穷,但团聚就像是“基因”,是这个节日永远不变的主题。不管走多远,家才是终点。杨迪、郭骁
(作者:伍佳佳)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