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2月17日电(记者 周相吉)在四川广安农村地区,老人务工族开始增多。马年元宵节后,不少花甲老人或在家务工,或背负行囊,远走他乡。
16日下午,在广安城南汽车站,一群年过花甲的老人守候在车站大厅外,那里堆满了八九个已经褪色的青色帆布袋。“里面有棉絮、腊肉、香肠等。”广安区广罗乡文昌村村民付梦才说,元宵节后,村里有8个60多岁的人一起外出务工。
60岁的付梦才当天准备乘坐广安至重庆的汽车,然后与其他几位同村老人一起乘火车至江苏。在江苏,他们主要是检修高压铁塔及维护线路。“每个月可以拿到3000元的工钱,比种庄稼不知要强多少倍!”
戴着针织帽的文昌村村民李有元告诉记者,2年前他就开始同付梦才一起到江苏打工,家里的庄稼也就丢弃了。“去田地的路都找不到了,全是杂草。”65岁的李有元说,现在还有力气,可以多出去挣点钱。
这群老人们说,年轻人可以外出务工,老年人同样可以。“况且我们认为自己还不老,到80岁的时候干不动了,再享清福。”李有元一边清理帆布袋一边说,现在有《劳动法》,拿不到工钱可以找劳动局,因此不担心拿不到工钱。
“60多岁正当力嘛!我们还跑得动。”付梦才笑着说。
记者在广安农村地区采访发现,外出务工的花甲老人几乎都是男性,在他们身上有一股“不服老”的劲头。同样,在田间地头,还有一群“不服老”的太婆。
15日,在广安区崇望乡曙光村成片的蔬菜地里,记者发现有十多个中老年妇女在用镰刀除着杂草。放眼望去,蔬菜地至少有上百亩。这些地是当地村民以每年520元一亩的租金流转给一位承包大户的,她们白天在地里务工,一天有30元的收入。
“你看嘛,这位老人家头发都白完了,八九十岁还在地里干活。”在蔬菜地里,几位村民朝着一位头发花白的妇女打趣说。但很快这遭到这位妇女的大声反驳:“哪个有八九十岁?你们净是乱扯!”
记者采访得知,这位老人名叫肖兴碧,今年67岁。她告诉记者,地里干活的没有低于60岁的,都是在给承包大户打工。“从大年初八就开始下地干活了,每天干八个小时。主要是除杂草,下一步马上要种植辣椒、芸豆了。”
“你们把我年纪说大了,万一老板不要我干活了咋办?”肖兴碧朝着其他村民嚷道,“年轻人也有头发白的,这个说明不了啥问题。”
(作者: 编辑:伍佳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