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从制造大国成长为更可持续的制造强国,一切都只是取决于时间而已”,谈起中国经济领域发生的悄然变化,身处产业最前沿的卡特彼勒集团总裁托马斯·派尔莱特感知最深切。他认为,技术变革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中国对信息技术的消化再创新能力也首屈一指。
技术进步中蕴含着更强的发展动能,“中国已经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维持多年高速增长后,适度温和的增速下行既是自然演进的现象,也是各生产要素再平衡过程的题中之意。”在托马斯·派尔莱特看来,中国经济有足够的体量来消化增速下行的冲击。
托马斯·派尔莱特是最早关注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企业家之一。他认为,油价腰斩造成石油生产和输出国的财政收入骤减,继而降低了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恰恰迎合了这一需求缺口,未来进展备受期待。“中国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领导人正在描绘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从‘一带一路’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将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自身转型升级联系起来,必将惠及全球贸易,对未来的企业领袖来说,不论你处于何种行业,中国都是最重要的市场。”
托马斯·派尔莱特表示,“卡特彼勒已进入中国40年,在中国有28家制造基地、16000名员工,深度本土化是我们的长期战略。未来,卡特彼勒将继续加大在华投资,并将技术研发作为本土化的重中之重。”(经济日报记者 李春霞)
(作者:周婵)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