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林毅夫驳"中国崩溃论":中国奇迹具有一般意义 还可持续
发布时间:2015-04-26 18:30:28来源:中国青年网进入电子报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发表主题演讲,解读中国奇迹的一般意义。 中国青年网记者 卢冠琼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卢冠琼)"从1978年到2014年,我们平均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达到9.7%。在人类经济史上还没有这样的国家,能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就"中国奇迹的一般意义"发表主题演讲。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连续36年年均9.7%的高速增长,经济规模扩大28倍。同期,中国平均每年的贸易增长率高达16%,若按美元计算,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三十几年间增加了209倍。中国从一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及非洲国家平均数1/3的贫穷落后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林毅夫说,"在一个人口这么多、底子这么薄的国家维持了这么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这么多成绩,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经济奇迹到底有没有一般意义,能不能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经过36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奇迹有没有可能继续保持?林毅夫在演讲中对这些问题做了肯定回答。

  中国奇迹的一般意义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奇迹有目共睹。然而,近年来,"中国崩溃论"却在海外此起彼伏。尤其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国外许多机构和分析人士以此认为,这是由中国经济难以克服的体制、机制、增长模式的内因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下来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会在低速增长时总爆发,中国经济在过去快速增长中取得的成绩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即将崩溃。

  "近日,我国一季度GDP增速公布,7%,而且下行压力很大。"林毅夫说,"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因此持悲观态度",只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转型中国家必然存在的各种问题,忽视了这三十几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也不能了解中国的发展、转型经验的一般意义。

  在巨大成绩面前出现认识上的反差,林毅夫认为,究其原因在于国外的学者是以总结发达国家经验的主流理论来看中国。林毅夫说,我国的改革开放,并没有按照西方主流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所倡导的"休克疗法",试图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一次性地消除计划经济时代的各种制度,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我国社会的承受力、可动员的条件等情况以双轨渐进的方式来推进,随着条件的成熟,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主流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不如市场经济,最糟糕的经济是改革不彻底的双轨制经济。林毅夫表示,受此理论的影响,不少学者把我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一切问题都归结于没有按照西方主流的理论来进行改革所致。"但问题是,西方主流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林毅夫举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按照西方主流理论来进行转型的苏联、东欧和亚非拉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崩溃并且危机不断;少数在转型中推行双轨渐进改革的国家,像越南、柬埔寨、老挝,却取得了稳定而快速的发展。

  林毅夫认为,只有深入理解出现在我国的新的社会经济现象,而不是仅以现有理论为考察问题的出发点,才有可能提出真正能够解释我国现象的新理论及其一般意义。林毅夫从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和企业自生能力出发,探讨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本质,得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

  林毅夫表示,改革开放后,中国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发展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产业。经济增长与外贸发展比较迅速,产生了很多利润和剩余,资本积累推动了产业升级。利用发达国家成熟的产业技术,把握好了后发优势,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

  林毅夫认为,中国奇迹的一般意义在于利用好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这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