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央广网记者马继鹏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赴贵州采访。出发前,他认真地做了许多关于贵州脱贫攻坚的“案头工作”。
“只有真正到了现场,你才能感受到当地百姓生活的艰辛,贵州脱贫攻坚的不易!”1月13日的采访,给马继鹏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个贫困户中午去山上放牛,他的衣着破烂不堪。当天,当地温度接近4摄氏度,他在接受我的采访过程中冻得有些发抖……”5天采访下来,马继鹏没想到贵州部分地区的老百姓那么贫困,“要在2020年完全实现小康水平还需要全社会投入巨大的努力!”
1月12日至16日,由中央网信办指导,贵州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扶贫办联合开展了全国网络媒体“脱贫攻坚看贵州”主题采访暨首批全国网络媒体记者“走转改”活动。60余家中央、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中央驻黔新闻单位,贵州省内主要新闻单位、网站等120余名记者,分成两组深入到贵州5个市州、1个新区的脱贫攻坚典型地区进行实地采访。4位网络知名人士点子正、杜建国、饶谨、陈默随同“走转改”,5天行程3000余公里。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主题采访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为指导,突出“脱贫攻坚”这一重大主题,重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只有紧握老百姓的手,我们的呼唤才更有力量”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贵州是脱贫攻坚主战场。“十二五”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2011年至2015年,贵州全省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累计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
“十三五”期间,贵州将深入实施“33668”脱贫攻坚行动计划,落实“1 10”配套文件,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到2020年如期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1月11日,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徐麟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网络媒体“走转改”启动仪式暨“新春走基层”专题培训会上,要求全国网络媒体记者“必须用心用情用功‘走转改’,创作出接地气、符合网络表达的作品。”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对此次活动专门作出批示,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副省长刘远坤、中央网信办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姜军等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采访团授旗。
“脱贫攻坚看贵州 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由姜军带队赴黔采访。记者们分成两组、两条线深入到六盘水、遵义、安顺、毕节、铜仁、黔东南、贵安新区等贵州脱贫攻坚的典型地区采访。
与此同时,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蒂·里比携《互联网改变中国》大型主题纪录片摄制组一行对此次活动采访拍摄,并围绕贵州互联网 扶贫、大数据产业发展等进行摄制。
中国网信网记者徐可在贵州威宁县迤那镇采访时得知,该镇是国家二类贫困乡,有4.1万人口。2009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仅为2853元,贫困发生率高达25.8%。全镇除了102省道之外,没有1公里的水泥硬化路,连集镇上也没有自来水。5天时间里,徐可边采访,边思考,经常写稿到深夜。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何让网络新闻媒体记者的文字在确保高度的同时更有温度和深度?如何在舆论多元化的今天让我们的正能量声音更具亲和力和影响力?只有让网络新闻媒体从业者从办公室、电脑前走出来,只有脚踩大地,我们的文字才更有温度;只有紧握老百姓的手,我们的呼唤才更有力量。”徐可总结道。
探索“互联网 精准扶贫”“舆论扶贫”新模式
“脱贫攻坚看贵州 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的报道范围广泛,一批重点报道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良好的舆论反响。
《一个蔬菜大棚,为何让总书记停留20多分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贵州干部为脱贫攻坚也是蛮拼的!》等报道广泛传播。特别是《看花茂脱贫,习大大为何在这里找到了乡愁》和《习近平为何在这里开会,还让他们立下军令状》两篇报道的阅读量分别高达52.4万 和55万 。
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知名网站在首页要闻区显著位置刊登相关新闻,并在新闻客户端第一时间推送。移动新媒体“两微一端”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借助知名微博大号、微信公众号宣传。新浪微博“微博话题”及时推送“脱贫攻坚看贵州”活动内容,阅读量、评论量高达247万人次,成舆论关注焦点。
活动期间,不少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开设官方专题网页,每天推送2~3期H5等不同形式报道,如《贵州如何确保493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力脱贫攻坚!2016贵州十件民生实事出炉!》《精准扶贫9 1欢迎大家来接力》等优秀作品。
与此同时,由中央网信办组织的《互联网改变中国》大型主题纪录片摄制组首次走进西部省份拍摄。该纪录片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0个省份进行拍摄,仅有贵州、陕西两个西部省份入选。在跟随采访团采访后,该片导演克里斯蒂·里比对贵州赞不绝口,并表示“要通过国际视角向世界讲述贵州故事”。
扶贫贵在精准。此次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出了“9 1”(9个网友资助1个贫困户)精准扶贫概念,在网上传播之后迅速成为全国7000多万网友热议和参与的话题,此举为开展“互联网 精准扶贫”“舆论扶贫”探索了新模式,开拓了新路径。
据统计,截至1月26日,中央网信办64次组织全网推送《习近平为何在这里开会,还让他们立下军令状》《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贵州干部为脱贫攻坚也是蛮拼的!》等重点报道。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省外媒体、网站共推出1200余篇原创新闻,头条210余篇,开设20多个网站专题,4900多家网站转载,新浪微博#脱贫攻坚看贵州#话题阅读、评论量达260万人次,在百度搜索引擎检索到“脱贫攻坚看贵州”相关信息470余万条。据大数据分析显示,活动相关报道有效受众近10亿人次。
“对促进网络媒体记者‘走转改’成为常态开了好头”
作为首批“领证”的网络媒体记者,中国新闻网陈伊昕觉得这次“走转改”对自己“意义非凡”。
在丹寨县高峰村11岁的岑泽辉家采访时,陈伊昕感触很深。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小泽辉和家人搬进了50平方米的楼房,但房子几乎没有装修,屋里仅摆放着不多的生活用品。采访当天,丹寨的室外温度仅有几度,岑家支起的电火炉并不暖和,小泽辉双手冰冷,鼻涕也冻得流了出来,嘴上却一直说“不冷”。
“扶贫攻坚、脱贫致富有一个过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和相机将贵州大山深处的声音传出去。” 陈伊昕更期待,“今后小泽辉的家会变得更加温暖”。
来贵州前,全国7000万贫困人口对于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来说,只是个冰冷的数字。在走访了一个个脱贫家庭,看到遵义“荒茅村”变成“花茂村”,目睹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的温暖后,年巍才觉得“7000万”不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到2020年一定能脱贫的信念,‘一个都不能少’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网络新闻宣传是以网络为传播载体的新闻报道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影响力强等特点,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和影响力。但长期以来,网络媒体记者的内容生产往往局限于编辑、综合整理,容易衍生内容失实、不接地气等问题。
中央网信办组织的2016年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将历时一年。姜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主题采访活动的成功举行,不仅为贵州在脱贫攻坚中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声势,同时也为在其他省区开展相关系列活动提供了参考的经验。
本报北京1月31日电
(作者:刘建维)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